Read and Write Periodical
January 2021
2021年1月
第18卷第01期Vol.18No.01
读与写杂志
传承家书文化,
树立良好家风——
—浅析家书对小学生的品德教育梁燕芳
(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华侨小学
小学生家规广东
广州
510000)
摘
要:“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
。只有每一个家庭都既承担起“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的重担,又承载起帮助学生“在为家庭谋幸福、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提高精神境界、培育文明风尚”的重任,这样家庭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够在“自觉承担家庭责任、树立良好家风”以及为社会做出有益贡献等方面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
品德基础以及人格基础。关键词:家书文化;良好家风;品德教育中图分类号:G62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21)01-0308-01
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是传承中华民族优良文化的
重要载体。在家风的传承问题上,
家训、家规和家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三者之中,家书的作用最具时效性与针对性。自古以来,家书都是中华儿女向家人或亲人表达关爱和思念的载体,
是传承家风的一个重要途径。不论是杜甫的“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还是近代著名的《傅雷家书》
,家书文化在增进亲人情感、塑造良好家风、传承中华经典文化等方面的功能不容小觑。
当今社会步入互联网时代,人们很少进行书信来往,
但往往是这样的“罕见”,更体现当中的“珍贵”
。家书文化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构建良好家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仍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那如何让小学生体味中华家书文化的精神内涵,
指导家长与学生一起传承家书文化,进一步促进家庭良好家风的形成?笔者做了以下的探讨和研究。
1共享传美,感受家书之情
笔者所任教的班级从一年级开始就诵读唐诗宋词,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笔者开始对学生进行专题的诗词积累,如二、三
月份开展以“春”为主题的诵读活动;
十一、十二月份就开展以“家书”为专题的诵读活动。在“家书月”
系列活动中,为了让家长能与学生一同感受诗词之美,家书之情,笔者在阅读课上指
导完学生后,学生回家负责教会家长,
借助亲子共读,亲子共背,亲子共抄等方式,通过小视频展示,
让学生和家长进一步感受家书承载着的优秀中华文化传统,
活动促进了亲子之间的心灵沟通之余,还营造了更温馨的家庭氛围。
2共读传情,体悟家教之风
要想学生天天向上,家长必须好好学习。
向谁学?当然向爱国、德高、学渊的大师学习,看看他们是如何通过家训、
家书等方式,向学生渗透崇高的思想道德和做人做事的行为准则。与
家长达成共识后,笔者指导家长开展了名为
“纸短情长”的家书阅读活动,家长通过阅读《傅雷家书》
《朱子家训》《梁启超家书》后,纷纷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分享,
虽然效果不会立竿见影,但确实润物无声。在日后与家长的分享交流中,
笔者慢慢地发现,家长的育儿思想在不断转变,
慢慢地明确到学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要让学生将来成为国家需要的栋梁之材,
家长就需要有“为国育儿”的思想。对于日渐长大的学生,
少一些说教,多一些身教,言传不仅是口头上的提醒,借助家书去表达爱与关
怀,效果更明显,也更深远。通过指导家长阅读相关书籍,
让家长重新明确家书承载着的育人价值,
让家书文化这一中华优秀基因重新植根于中国家庭。让家长都认识到:家书不会过时,它
更具时效性,针对性与延续性,
它与家训、家规一样,是一个优秀家族不可或缺的精神符合和信仰。
3共育传爱,淬炼爱国情怀
3.1读“特殊”家书,悟革命先烈的家国情怀
今年,中国人民迎来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
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在那段峥嵘岁月中,
涌现了许许多多革命先烈,他们写下的每一封家书,
都寄托了他们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对家人的无比惦念,可谓是有血有肉,
字字铿锵。为了让学生感受这份浓浓的家国情,笔者组织学生去寻这一封封特
殊家书,活动中,有的学生走进博物馆,
亲眼看见了一封封发黄的家书,通过听讲解,学生们感触很深;
在分享会上,学生通过朗读革命家书,讲故事,图片展示,
手抄报等方式,表达了他们对革命先烈的无限敬佩。一封封发黄的家书,
让学生们见证了革命先烈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初心;
一封封发黄的家书,告诉学生不能忘记这一段峥嵘岁月,牢记历史,
肩负使命,走向未来。3.2祖孙三代齐写家书,育家教新风尚
现代的家书,很多时候不是因为家人相距远而存在,
而是现代人不敢说,不好说时对家人另一种表达爱的好方式。
为了更好地优化家庭教育环境,统一家校战线,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的目标,教师们不妨鼓励有能力、有想法的祖辈一起加入到书写家
书的活动中,借此表达对子女,对孙辈的关爱,
同时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节俭、勤奋、诚实、好学等进一步发扬光大。祖辈书
写的家书的方式可以是写,也可以录音或拍摄视频。
三代人借助家书,充分表达心中所想,充分表现对家人的关爱,
从而构建和谐美好的家庭教育新风尚。家书,
对于家训、家规来讲,更具时效性与针对性,因此,更能展现父母对学生的关爱,
学生对父母的关心,这样的互动方式,不经意间,
记录了学生成长的瞬间与点滴,是学生成人、成才的见证,也是一个优秀父母培养学生的最
真实的历程。一封封家书,纸虽短但情长,
它不会因为时光而消逝,反而会历久弥新,
传承久远。4结语
实践证明,传承家书文化,能帮助家长进一步树立
“立德树人”的育儿理念,是构建和谐美好的家庭环境的有效途径。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是每一个中国家庭的底,
育人先育家,借助一切可使用的资源,为学生创建良好的教育生态环境,
是每一个教师肩负的使命,考验着教师的师德与师能,
但正因为如此,才让教师的工作变得更有意义与价值!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第二卷,外文出版社.[2]王建忠.书信文化漫谈[M].沈阳:白山出版社,2010.[3]仇润喜.纸短情长———书信文化杂谈[M].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
308--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