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择业就业观念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
大学生择业就业观
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
大学生择业就业观念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
摘要:机遇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最好的职业并非总是由最佳的人选取得,但总是由准备得最充分的人获得。近年来随着高校的连年不断扩招,每年的毕业生人数也是连年增加,但是市场需求却没有随着毕业生的增加而增加,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毕业生的压力明显增大。然而这只是其中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在人才市场上,毕业生要与有工作经验的求职者进行竞争,使就业压力更加严峻。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到来,大学生就业告别了无忧的历史,过去那种“皇帝女儿不愁嫁”的局面已经成为历史。有效的解决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帮助学生顺利就业,已经成为现在社会、学校、家庭以及学生个人共同关注的焦点。我们认为: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固然有经济体制、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等的影响,但是毕业生自身错误的择业观念从中作祟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本文对大学生的就业观作简要的分析,以便对从中出现的问题得到解决。
一、毕业生就业观念存在的问题:
1.自我角转换不够及时。对于大多数的学生来说,大学阶段过的是一种单纯而有保障的生活,学习、生活、交际都较有规律,这样的生活与现实社会自然存在一定的距离。在大学生活结束之际,踏上岗位之前,最重要的就是能够迅速完成自我角转换,做好就业心理准备。
2.自我认识,自我了解不够准确。就业前如何选择职业,要根据自身的个性特征来决定。气质和性格往往对人选择职业和事业成功有很大影响。全面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是选择职业的重要前提;兴趣是爱好的推动者,爱好是兴趣的实行者。人们对职业的选择往往以自己的兴趣爱好出发,这就更需要认真分析自己的兴趣爱好。
3.过分看重职业稳定。高校毕业生在择业时,追求职业稳定的心情可以理解,但部分大学毕业生将职业稳定绝对化,将其当作择业的唯一标准,置于至高无上的位置,任何具有风险的职业都排除在选择范围之外,而高风险与高收益、高价值是成正比的,因而部分大学毕业生的种种遗憾由此萌生。
4.专业对口观。目前我国实行的是专业性的大学教育,其本质是素质教育。部分毕业生片面地理解专业的涵义,将专业教育等同于职业教育甚至工种教育,因而极端强调“工种对口”,导致对大量工作机会的冷然相对、漠不关心与失之交臂。
5.盲目择业观。有的毕业生认为求职过程就是简单地递交一份简历,然后回答用人单位的几个问题,就万事大吉。还有的大学毕业生不进行市场调查,不问用人单位的要求,也不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与特长,一味按模特儿的身材、演员的长相苛求自己,不惜大量举债对自己从内到外进行高昂的,有的甚至是以牺牲健康为代价的所谓全方位包装,一旦入不敷出,超负荷投入换得低效益产出,就焦虑不安、心理严重失衡,部分经济贫困学生甚至出现压抑、绝望的心情。
6.“职业自我”与“生活自我”的同一性择业观。我们常常发现:相当部分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刻意把生活中的自我形象呈现在用人单位面前,追求一个所谓“完全自由、完整无缺”的自我。
7.知识与能力、素质等同观。长期应试教育的结果使得高校部分毕业生不能正确理解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关系,尤其不能正确认识他们之间的区别。部分毕业生认为,知识、能力和素
质是等同的,都可以通过考试分数来衡量,较高的考试分数似乎就意味着较强的能力和优良的素质,似乎就理所当然地应该到他们自认为最理想的工作,从而使得一部分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生自觉或不自觉地对就业抱有过高的期望值,而期望越高,往往失望越大,痛苦也就越多。
二、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
转变择业观的意义在于帮助毕业生在遇到困难、挫折和冲突时,客观地分析自我与现实,把远大理想与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结合起来,有效地解决思想矛盾,从而使自己保持积极、稳定、健康的心态,总结经验,克服困难,达到顺利择业的目的。具体有以下方法:
大学生择业观
1、 完善人才市场,健全市场机制。近年来国家人事制度的改革使高校毕业生有国家包分配到自主择业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通过市场来调节人才供求来实现毕业生就业的双向选择。一方面高校要加强与企事业单位的联姻,通过人才交易会、网络就业信息库、与用人单位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等为毕业生提供多样化的求职渠道。另一方面,全社会要形成自主择业的良好氛围,建立和健全自主择业的机制,形成公平、公正、公开的规范的人才市场,以利于人才尽快脱颖而出,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2、 加强教育,转变观念。
要开展深入细致的教育工作,帮助大学生从根本上改变就业观念。首先,要使毕业生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其次,进行就业形势及有关法规政策的教育。再次,进行毕业生的心理辅导,帮助其走出心理误区,树立正确的认知模式。第四,要进行危机感和抗挫折的教育。只有树立强烈的危机意识,才能在激烈竞争的人才市场上增强抗挫折的能力。第五,进行职业化教育。
3、正视现实,调整心态。
正确估价自己与就业市场,充分估计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与现象,增强自我调控能力,保持积极健康的求职心态。毕业生要充分地认识到,求职的过程实质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毕业生固然被用人单位挑选,但同时,用人单位也在被求职者挑选,供求双方处在平等的地位上。就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而言,劳动力的素质普遍偏低,就业压力大与高层次人才奇缺并存,这是不争的事实。
4、提高综合素质,增强承受挫折能力。
大学学习不仅要注重能力培养,更要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要加强综合素质的培育。实际上一个能力很强的学生,只是具备了自主择业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当他们具有正确的思想观念、积极向上的态度、具有展示自己能力和素质的信心,才能成为自主择业、双向选择的人才市场上的成功者。
5、充分准备,沉着应对。求职的过程实质是寻求社会认同的过程。去应聘前,毕业生不妨问问自己——我究竟具有什么样的能力呢?或者说,我究竟适合于从事什么职业呢?我能从事的职业与我的职业理想之间存在差距吗?如果有,差距有多大?我怎样去弥补这个差距呢?客观地回答了这些问题之后,选定自己准备选择的职业类型。全面搜集劳动力市场上的各种需求信息,并对搜集到的信息进行分类、整理、比较、分析,寻适合于自己的需方单位、寻潜在的“婆家”。应对自己进行必要的“包装”,这包括个人信息资料的准备,与用人单位见面的心理准备、以及外部形象设计等。之所以要强调必要的自我包装,主要是因为在求职中给用人单位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太重要了。“第一印象”的好坏往往成为用人单位取舍的重要因素。机遇总是青睐有准备的头脑。最好的职业桂冠并非总是由最优秀的人获得,但总是由那些准备得最充分的人拥有。
总而言之,毕业生由校园人过度为社会人是一个必然的阶段,一个健康的择业就业观念是毕业生成功转化为社会人的重要条件。顺利完成这一过渡阶段是社会、企业、学校 、家庭及个人必须重视的问题。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