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压力现状研究及对策分析
284
2017.05
医苑纵横
大学生心理压力现状研究及对策分析
贾思侬 田艺林 郭庆陆 左 河北大学  河北省保定市  071000
【摘 要】大学生作为社会生活的一个特殊体,是社会各领域的后备军,其身心健康与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大学生处于青年向成年的过渡时期,身心发展还未完全成熟,面对复杂的生活、学习和情感等问题时,极易引发一系列心理问题,因此采取恰当的措施释放压力,防止其出现相应的心理疾病至关重要。了解大学生心理压力现状并基于此给予对策分析,为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压力;现状研究;对策分析
心理压力也叫心理应激,是指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刺激和不利因素使人在心理上产生的困惑或威胁,表现为身心的紧张和不适[1]。刚刚步入成年的大学生,身心还未发育成熟,其离开了父母的庇佑,变得更加独立,增强了孤独感。此外,学业压力日益加剧、人际交往趋于复杂、就业压力攀升等也是当代大学生面临的主要问题,在面对复杂的自身和社会问题时,大学生不能很好地处理,易出现强烈的心理冲突和心理压力。适度的压力对学习和工作是有利的,但如果不能及时认知压力,任由其发展,就有可能发展成为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甚至导致悲剧的发生。2001年教育部对全国12.6万名大学生的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因心理精神疾病退学占退学总人数的54.4%[2]。所以,重视大学生身心健康已成为院校教育的重要任务,发现并有效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促使其保持健康向上的心态,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1 大学生心理压力现状
大学生的压力主要来源于个人和环境。其性格基本定型,但由于生活环境不同,导致同学们的性格千差万别,部分同学可能存在自卑心理,接触陌生同学时会感觉无所适从,从而产生人际交往方面的压力。此外,同学之间的贫富差距不可避免,这又造成了经济方面的压力,甚至出现“穷家富孩”的现象,不法分子抓住这一弱点趁虚而入,通过各种方式诱骗大学生的钱财,对学生造成了恶劣的影响。研究表明,引起中、重度心理压力的生活事件大多与他们的个人生活、父母和家庭、学习进步方面有关,且大部分为负面事件[4]。
大学生不仅面临着因个人因素带来的压力,也饱受着社会大环境下的重压。中国人口众多,基数庞大,就业率低是亟待解决的一项重大社会问题。人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难以就业的现象层出不穷。有调查研究显示,近年来在校大学生出现心理障碍倾向的人数约占总体的20%-30%,有较严重心理障碍的约占10%,有严重心理异常者约占1%,而且心理不健康的人数有逐年上升的趋势[5]。1.1 学业压力
大学生进入高等学校接受教育,学习
应是主要任务,因此学业压力成为了大学生压力的主要来源。首先,大学生的学习压力一部分来自于所学专业非己所爱,这使他们长期处于冲突与痛苦之中;其次,课程负担过重、学习方法存在问题、学习节奏过快等造成其长期精神过度紧张,也会带来压力,故对学业压力感受最强的同学在全体学生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4]。1.2 贫富差距
由于社会的急剧转型,社会文化的变迁以及环境的迅速变化,高校中存在贫富差距的现象在所难免,大部分家庭条件艰苦的大学生会因经济条件上的差异而产生自卑心理,以至于对学生之间的交往产生抵触情绪,因此较易产生人际关系不良等问题。这样的差距给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造成了冲击和压力,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障碍日益凸显。1.3 就业压力
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拥有超过13亿的人口和近9亿的劳动年龄人口,同期从业人口不足7亿,失业率高达25%,这说明我国的失业现状是基数庞大,原因复杂。如果扣除农村应转移出来的过剩劳动力
1.5亿人口,那么,目前中国城镇的失业率高达10%以上[6]。除失业率高之外,受传统大学生择业观的影响,就业率也偏低。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主要体现在专业不对口、对工作待遇的期望值太高、不肯放低身段从低级工作做起,同时也存在择业自卑和焦虑,对自己缺乏信心,一时不到合适的工作便消极对待,对之后的求职产生影响,引发恶性循环,很可能导致就业的失败,从而对加重心理压力。
2 缓解心理压力的对策
在大学生承受巨大心理压力的当下,缓解压力刻不容缓。有研究发现,大学生在面对心理压力时采用的应对方式以积极心理调节机制为主,消极自我防御方式的使用率较低[7]。大学生的压力来源是多种多样的,缓解压力一方面要从自身做起,提高心理素质,另一方面,学校也要针对此现象有所作为,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2.1 从自身出发,缓解压力
面对学业压力,大学生应做到正视自己,仔细剖析自己的长处与不足,将长处放大,弥补不足。首先,正确认识自己会使自己更加自信,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压力会得到一定的缓解;其次,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在所难免,当大学生摆脱了稚嫩,步入成年,首先就要学会包容,求和而不求同,心胸变宽广了,压力自然也就得到了缓解;再次,当今的社会趋势难以改变,就业难的问题短时间内得不到极其有效的解决,只能改变自身。大学生应与时俱进,更新择业观念,打破专业的限制,在注重个人价值实现的同
时,关注社会需要,这样才能顺应社会趋势,提高就业率。2.2 学校应为学生创造良好环境
大学生在校期间校风对学生的影响不可小觑。首先,应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排压、减压,例如:开办专题讲座、开设有关减压课程、进行心理咨询等,使学生对压力有正确的认识;其次,校园文化生活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活动,使学生之间建立和谐的关系,对心理压力起到缓解作用,也可激发学生的热情和创造力。
(通讯作者:左)
参考文献
[1]车文博,主编.当代西方心理学
大学生择业观
新词典[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447-448.
[2]喻慧.贫困大学生心理压力和人际交往
障碍分析[J].文教资料,2006(08):21-22.
[3]郭晋武,余双好.大学生活压
力感的初步研究[J].心理学科,1996,19(02):123-124.
[4]樊富珉.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M].北
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53-55.[5]蒋晓虹,彭晓蓓.大学生校园心
理社会压力分析[J].苏州大学出版,2006,47(04):608-611.
[6]刘燕.中国目前的失业现状与
当代大学生新就业观念的思考[A].2006(05):111-112.
[7]张林,车文博,黎兵.大学生心理压
力应对方式特点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5,28(01):36-41.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