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
知识文库    第14期
37
浅析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
纪  忆  宋子玉  张  浩
目前,大部分高校均开设了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的相关课程,并作为大学生的必修科目。但高校对于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认识程度还不够深刻,课程真正能够发挥的作用有限,教育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大学生本身对于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存在偏差,在接受该类教育时更多的本着完成课程、取得学分的心态,真正从中获益的人较少。因此,想要转变学生此类不当观念,真正发挥课程相应的作用,为学生准确定位自己,从而更加合理的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奠定基础。
一、当下高校大学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及问题 1.考核机制有待转变,课程体系需进一步完善。当下,高校虽然纷纷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相关课程,但授课效果并不理想。学生对本门课程学习热情不高,更多的是疲于应付考核,以便最终取得学分,而忽视了本门课程对于就业的基本能力的培养。部分教师对于职业规划教育类课程的重视程度需进一步提高,观念亦有待转变。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职业
规划类教育对于学生的引导和教育作用,学生可以通过接受职业规划教育,从未来就业市场和职业前景出
发,合理利用大学学习时间,培养自己的职业能力,从而在未来更加顺利的实现自己的就业目标。
2.部分学生对于职业规划教育的认识不清,重视程度不够。当下,部分大学生只是将职业规划教育作为一门课程,学习的目的更倾向于取得学分,而真正理解职业规划教育的内涵并将其付诸行动的学生较少。同时学生对于课程的热情和积极性不高,自主学习能力和意识不足,在学分取得后,很少会有学生继续对该类教育内容做深层次的研究和探讨,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有待加强。
3.考核方式单一,相关课程的教育效果有限。目前,职业规划类教育课程多以提交结题报告或论文的形式来作为结课作业,并纳入成绩考核的一部分。学生对于课程的考核不够重视,更多的是从网上获取论文资源后进行修改,真正提出自己独立思考的观念和想法的学生较少。此外,课程应设置实操环节,给学生创造平台,让学生能够真正的将课上所学应用于实际工作当中,努力做到理论联系实践,加深他们对职业规划类教育内容的理解和认同。
二、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关系 1.思想政治教育努力培养有理想、有追求、有担当、有作为、有品质、有修养的大学生,在他们成长的重要时期,引导他们养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在未来
以更加积极的精神面貌投入到未来建设祖国的事业当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帮助他们确定更加适合的就业目标,从而利用大学的学习时间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以便
毕业后能更加顺利的实现自己的理想,开启职业生涯。在这一点上,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目的上有相通之处。
2.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有关职业道德修养的部分,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可以相辅相成,互为补充。职业道德修养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旨在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世界和关系,提高自身的道德觉悟和修养,陶冶情操,成为一名专业能力强、道德修养高的大学生。两种教育的内容想结合,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认识道德修养,提高学生自觉践行课程结果的主动性,更好的实现教育效果。
三、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策略分
当下,大学生们面临着较为严峻的就业形势,一部分本科生选择在毕业后升学,继续接受研究生教育;部分学生选择在本科毕业后,踏上工作岗位,迈入社会。如何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积极作用,帮助学生顺利实现就业目标成为了高校就业工作的重点。
1.改革课程体系,增强教育效果。高校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之间的联系,将二者融会贯通,丰富职业道德规范等方面的内容。同时,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持续性的特点,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结束后,继续对学生进行道德层面的引导,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道德观念。
2.转变考核方式,增进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理解。高校应改变以往提交论文、撰写结课报告的课程考核方式,转而为学生提供更多考验学生是否具备基础的职业能力,以及通过本门课程发现自己与职业需求之间的差距,从而在未来更加努力的学习,争取早日达到期望目标。
四、结语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及就业目标有重要意义,而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作用,将其作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一种形式,有助于增进学生对于职业教育的理解,从而更好的实现教育目的。未来,高校应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规划教育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职业能力,为未来在工作岗位更好的发挥作用奠定基础。
(作者单位:大连民族大学)
. All Rights Reserved.大学生择业观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