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感动中国人物事迹材料
2023年感动中国人物事迹材料
  2023年感动中国人物事迹材料【篇1】
  1950年12月,周恩来总理在研究我国航空工业建设问题时提出,国家准备5年内拿出60亿斤小米用来支援发展航空工业。60亿斤小米,按当时的物价算大约是5.35亿元人民币。对百废待兴的中国来说,这绝不是一个小数目。但“没有制空权的军队就要被动挨打,没有制空权的国家必然遭受侵略”,就算一穷二白,中国航空工业还是在抗战的硝烟中艰难起步了。
  1951年,刚从上海交通大学毕业的顾诵芬来到北京,加入刚刚组建的航空工业系统中。1956年,我国第一个飞机设计机构——沈阳飞机设计室成立,顾诵芬继续北上。在沈阳,他作为首批核心成员,在徐舜寿、黄志千、叶正大等开拓者的领导下,开启了新中国自行设计飞机的新征程。
  对年轻的顾诵芬来说,离家北上建设航空工业,不仅是响应国家号召,也是在践行他从小的理想。多少年过去,“七七事变”爆发后频繁出现的飞机轰炸声,总是在他的耳边回荡。“没有航空的话,我们国家将来还得受人欺负,我以后想造飞机。”顾诵芬坚定地说。从此,他在高考
志愿上填报3所大学的航空系,是因为这份初心;大学毕业后,投身航空工业一线,也是因为这份初心。
  到沈阳后,顾诵芬接到的第一个任务是设计一架亚音速喷气式中级教练机——歼教-1。在这之前,中国航空曾迎来一批苏联“老师”。可他们的“课程”里,只有如何制造飞机,并不教我国如何设计飞机。仿制而不自行设计,就等于命脉在人家手里,这怎么能行?但自行设计,就意味着一切从零开始。
  按照时任沈阳飞机设计室主任徐舜寿的方案,他们要设计的喷气式飞机需要从两侧进气,而不是用机头进气。这在国内根本没有先例。准确说,那时我国在气动力设计方法和手段上完全空白。而作为气动组组长,顾诵芬在大学时就没接触过喷气式飞机。因此,在听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以下简称“北航”)图书馆有一份相关国外文献后,他立刻动身来到北京。为了不影响学生白天使用资料,他借了一辆旧自行车,天天晚上跑北航查抄录资料,整整跑了一个星期,自行车前叉在土路上都颠裂了。就这样,靠着硬“啃”国外资料,顾诵芬最终提出了亚音速飞机气动参数设计准则和气动力特性工程计算方法,出完成了歼教-1飞机的气动布局设计。
  歼教-1首飞成功后,几乎是无缝衔接,顾诵芬又通过完成我国首型初级教练机——初教6飞机气动布局设计,建立了亚音速飞机气动力设计体系;随即又在国内首次建立了超音速飞机气动力设计体系,实现了超音速飞机气动力设计、计算、试验与试飞的闭环。他所创立的飞机气动力设计方法体系至今仍被国内飞机设计采用,为后续歼击机设计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但在1978年之前,顾诵芬的名字并不为人所知。虽然我国第一架自主设计的喷气式教练机歼教-1,早在1958年7月26日就在沈阳飞机厂机场首飞成功,但考虑到当时的国际环境,首飞成功的消息并没有公开。周恩来总理知道后还托人带话,“告诉这架飞机的设计人员,要他们做无名英雄”。
  顾诵芬和他的同事们从不畏惧做无名英雄。“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这是他们共同的追求。到了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以后,因国家、军方、航空工业系统、地方政府多次的奖励、表彰,顾诵芬的名字才逐渐进入世人的视野。他却总是说:“党和人民给了我很多、很高的荣誉。这些荣誉应归功于那些振兴中国航空工业的领导和默默无闻、顽强奋斗的工人、技术人员。”
  2023年感动中国人物事迹材料【篇2】
  朱丽华双目失明,却为他人带来光明未来。28年来,她捐款373万元,资助了寒门学子480人次,还带动了100多名残疾人就业。她先后获得了“全国自强模范”“浙江省道德模范”“浙江省优秀共产党员”等30多项荣誉。
  9月21日,初心榜样朱丽华的事迹见诸报端,朱丽华用初心书写的大爱故事震撼了嘉兴人。“自己少花一元钱,就能多捐出一元钱。”“让帮助过的人活得有尊严,是我最大的快乐。”“我的财产、我的器官、我的一切都将捐献给社会。”她的肺腑之言,湿润了读者的眼眶,也映照了红船旁一名六旬党员的信仰之光。
  9月29日下午,市委书记张兵专程来到南湖区丽华推拿诊所,看望慰问盲人——党员朱丽华,并向她送上了鲜花。
  10月10日,中共嘉兴市委作出决定,在全市广泛开展向朱丽华同志学习的活动。嘉兴全市掀起了一股向朱丽华学习的热潮。
  从报纸到电视、新媒体,朱丽华这个名字被印刻在人们眼中、耳中、心中。身残志坚、自
感动中国事迹强不息、心有大爱、乐于奉献的她,成了全社会的榜样。张兵先后两次就朱丽华的报道作出重要批示,倡导全市共产党员和各级干部认真学习。
  10月16日开始,朱丽华一次又一次走上宣讲台,将她的初心和梦想娓娓道来。从市区到县(市),从机关到学校,从部门到街道……人们一次又一次被她感动,热泪盈眶。
  被她的事迹吸引而来的,还有新华社、央视、中新社、浙江日报等省级以上主流媒体,她的事迹也从嘉兴传播到全省,乃至全国。
  10月27日,第六届全国残疾人职业技能大赛暨第三届全国残疾人展能节在嘉兴开幕。朱丽华的事迹在残疾人之间口口相传,国务院和中残联、人社部等国家相关部委的领导接见了朱丽华。
  褪去榜样的光环,朱丽华依然是残疾员工的好所长,是贫困学子的好妈妈。有人想来诊所看望她,都被她一一回绝,“如果听了我的故事有感触,不妨将爱心传递,多关注身边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几天前,朱丽华在前期捐款333万元的基础上,向嘉兴市民政局发起的“暖巢行动”汇去了一
笔40万元的善款。40万元,相当于她为顾客推拿6600多次。她要为低保家庭改善生活环境,给他们一个温暖的家。而她对于自己,依然苛刻,不论走到哪里都穿着同一件红外套。
  爱心使者,是她对自己的定位,也是她给人留下的最深的印象。前天,朱丽华获评第六届“浙江慈善奖”。手握爱心形状的奖杯,她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我将坚守初心,继续传递温暖和爱。”
  2023年感动中国人物事迹材料【篇3】
  “要做就做嘉兴最好的盲人推拿师!”怀着初心和信仰,18岁时不幸失明的朱丽华抛下了一开始的彷徨、无助和绝望,用勇气与双手“推”开了人生的新大门。随着推拿诊所的名气日增,让自己好好活着对她来说已不成问题,但她明白,仅仅满足个体的谋生,绝不是生命的意义。一个被社会需要的人,生命才有意义。于是,她用诊所“造光”,至今已累计带过盲人徒弟、学生100余人,为他们照亮了前行的方向。
  穿了10年的白大褂、脚上18元一双的鞋子、居住在20平米的屋子里、每个月自己的花销不
足800元……就是这样一个对自己抠得很的人,却积极投身于公益事业,28年来,朱丽华累计捐助贫困优秀学子480多人次,助学款达333万元。去年,她还签下了器官捐献书。
  “朱阿姨的励志故事深深感染了我,她对党怀揣着的感恩之心也鼓舞着我。现在我正努力成为一名预备党员,将朱阿姨的这颗入党初心传承下去,将这份温暖传递下去。”报告团成员、受捐助的优秀学生代表、现就读于杭州师范大学阿里巴巴商学院的大三学生叶羽艳在报告会上动情地说。
  红船旁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拳拳之心在朱丽华身上体现,“勤善和美、勇猛精进”的新时代嘉兴人文精神也在朱丽华的事迹中深刻诠释。听完报告后,广大民警深受感动。嘉兴市网络与信息安全信息通报中心副主任沈月香听完报告后十分感慨,她说:“朱丽华同志朴实善良、坚韧不拔、大爱无私。对照这位我们身边的榜样,我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但最重要的就是坚守对党的初心,真正担好从警为民的光荣使命!”
  市公安局党委副书记、常务副局长姚钰明号召全体公安民警要像朱丽华同志那样信念坚定,一心向党。自觉开展各类思想政治学习,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要像朱丽华同志那样自强不息,勇往直前。在工作中面对困难不畏惧、面对
挫折不气馁,直面风险挑战,主动靠前、担当作为,坚决打赢上海进博会和首届嘉兴国际马拉松安保仗。要向朱丽华同志那样心有大爱、为民服务。牢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在“最多跑一次”改革、交通安全大会战、压降警情等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上,心系众、干在实处、为民解忧。要像朱丽华同志那样敢于担当,奋发有为。始终保持争先创优、追梦奔跑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全力推动长三角区域警务一体化合作,努力践行市委首位战略,把初心使命变成开拓创新的精气神和埋头苦干、真抓真干的行动自觉,打造红船旁的公安铁军。
  2023年感动中国人物事迹材料【篇4】
  35年来,她走得最多的路,是崎岖、坎坷的山村小路;
  35年来,她想得最多的人,是天真、可爱的山村孩子;
  35年来,她做得最多的事,是寂寞、艰苦的山村教学;
  35年来,她心中始终笃定的一个目标,那就是教好深山的每一个孩子……做一棵大树、守望那片深山。今天,她做到了,用35年的坚守做到了。
  她就是2010年度“感动奉新士佳人物”,2011年江西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013年宜春市最美劳动者、道德楷模,2013年张丽莉式优秀教师,全国模范教师龚全珍式好干部、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江西省奉新县澡下镇白洋教学点的女教师支月英。
  一、山村讲台,默默地坚守
  1980年,奉新县边远山村教师奇缺,时年只有十九岁的南昌市进贤县姑娘支月英通过考试,毅然选择宜春地区(现宜春市)奉新县澡下乡泥洋村小学当了一名深山孩子王,她不顾家人的反对,远离家乡,只身来到离家两百多公里,离乡镇45公里,海拔近千米且不通班车的泥洋小学,成了一名深山女教师。
  一到目的地,她发现那里比想象中的还要艰苦的多,学校地处奉新和靖安两县交界的泥洋山深处,这里交通不便,离最近的车站都有20多里,师生上学全靠两条腿在崇山峻岭爬行。山村生活条件异常艰苦,食品稀缺,支老师象当地人一样,自己动手种菜做饭。
  当地老百姓十分疑虑,这外地姑娘能坚持下来吗?是不是想过渡一下,过不久就溜掉,这话不假,山旮旯太偏太穷,前些年,教师如同走马灯似的来了又走。过了一年又一年,家长们
不但是看到支月英硬是坚持下来,还看到她无论刮风下雨、结冰打霜,她一个个送孩子回家,跟他们聊聊,像自己亲弟弟、妹妹一般对待,他们才信任这位姑娘了,于是议论开了,“嗨,这位姑娘靠得住,恐怕会用心思教好我们的孩子!”但也有风言冷语说的,莫想啊,你看咯,顶多两年就会走掉,我们这地方哪能留住这般好的姑娘啊!
  二、孱弱身躯,为山村孩子遮风挡雨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