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教学课例分析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教学课例分析
1 教学设计
1.1 教学目标的确定力求体现课改要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收集、处理与分析各种信息,尤其是数字信息能力已经成为信息时代每一个公民基本素养的一部分.统计知识是小学数学学习的主要内容,学生的发展价值在于为学生提供“用数据进行推断”的思维方式,形成用数据说话的态度.
    进行统计知识的教学,如果把目标定位在掌握统计方法上,显然已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对教育的要求.《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要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同时对“统计与概率”的教学提出了“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能根据简单问题,使用适当的方法收集收据”,“培养学生统计意识”,“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及解决问题能力”等知识技能目标和发展性目
标.据此,本案例教学目标的确定力求达到:(1)借助有趣、真实的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统
计活动的兴趣;(2)让学生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培养统计意识;(3)能根据简单问题,使用适当的方法收集数据;(4)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1.2 努力实现教学内容生活化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不应该只做教材忠实的实施者,而应该做教材的开发者和建设者,教材的教育价值和智力价值能否得到充分发挥,关键在于教师对教材的把握.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这部分内容,教材是这样安排的:先用“数”的方法统计某停车场停放各种汽车数量,再用画“正”字的方法统计某路段 5 min内各种机动车辆过往情况,然后根据五年级某班女同学身高数据原始记录单,进行数据整理并填写简单统计表.教材这样的安排有以下几方面的不足:一是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与分析完全割裂开来,缺乏整合;二是学习材料是静态的、不现实的;三是课后练习是封闭式的.因此,我们对教材作了如下改进:
(1)课前安排学生对开学前 3天全国部分城市气温情况进行统计;
(2)用本班学生上学期期末数学考试成绩记录单替换教材中“某班女生身高原始数据”记录单;
(3)将例题调整为课后练习.这样安排的目的在于:第一,让学生在现实生活情境中“预热”.首先让学生在“统计气温情况”过程中就体会统计的意义,感受统计的必要性,然后再利用“记录速度跟不上”这一矛盾与学生头脑中“用什么方法记录”所产生的强烈冲突,激发寻求解决问题的好方法的内驱力,进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第二,利用现实的生活素材(本班学生数学考试成绩)引发数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展示思维,使思维在碰撞中得到发展.第三,回归现实,实现教育的根本任务.学生掌握统计知识后,通过课后实践活动,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返回到现实生活中,又从生活实践中弥补课内学不到的知识,体会生活中随机现象发生的不确定性,形成根据数据进行推断的意识[1~2].
2 课堂实录
  本课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人教版)第十册第一页“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片段一:
  准备材料:统计 2003 年 2 月 28 日、3 月 1 日和 3 月 3 日 3 天内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中最高温度在 10 ℃以下;11 ℃~20 ℃;20 ℃以上的城市各有多少个.
  师:请同学们把课前统计的全国部分城市近 3天的气温情况互相交流一下.
  生 1:我统计的结果是……
  师:谁给大家说说你是怎样统计的?
  生 1:我用数的方法.
  生 2:我分3 次统计,第一次是中央台播报时, 我统计 10 ℃以下的城市有几个,第二次是贵州台播报时,统计 11 ℃~20 ℃的城市有几个,第三次是贵阳台播报时,统计 20 ℃以上的城市有几个.
  生 3:我先把要统计的内容写下来,每播报一个城市,我就在相应的位置画一个“√”.
  生 4:我是画“○”.
  生 5:我是用画“正”字的方法来统计的.
  师:他的方法与众不同,大家有没有问题想问问他?
  生 1:为什么画“正”字?画“大”、“工”、“十” 字不好吗?收集数据的方法
  生 2:我知道,“正”字正好 5 画,数起来方便.
  师:你们真聪明,利用“正”字的笔画特征来收集所需要的数据,便于整理.
  生 1:“目”字也是五画,我用“目”字.
  生 2:“目”字第二画是“┓”,太麻烦了.
  师:是有点麻烦,不过他能创造性地思考问题, 解决问题,值得肯定.
  生:那还可以用“申”、“石”字.
  师:行,用你喜欢的方法好了.
  片断二:
  投影出示本班数学期末考试成绩记录单.
  师:从这张成绩记录单上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生 1:我知道哪些同学数学考了 100 分.
  生 2:我知道了我们班最高分是 100 分,最低
分是 37 分.
  生 3:我了解到班上考 90 分以上的同学很多.
  师:你们还想了解哪些情况呢?
  生 1:我想知道班上考 90 分以上的同学到底有多少人.
  生 2:我想看看有多少人及格,多少人不及格.
    生 3:我想清楚地了解我们考试成绩的具体情况,如 100 分有几人,100 分以下 90 分以上的有几人……
    师:这些问题能从成绩单上直接反映出来吗?
    生:我认为应该把这些数据分类整理一下,然后画一张表,把整理好的数据填上,就一目
了然了.
    师:你们准备在表格里填哪些内容?
    生 1:我想应该按分值范围(如 100~90,89~80, 79~70 等)分段填写.
    生 2:我不同意.我认为 100 分应该单独画一段,60 分以下的就一个,没必要分成几段,可以合为一段.
    师:2 种想法各有特点,第一种详细、清楚,第二种简单又能说明问题,同学们要学会在坚持自己想法的同时理解他人的想法.大家还有补充吗?
生:我觉得画表的时候还应该加上及格人数、不及格人数、总分、平均分等内容.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