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孚电池购并案例资料
南孚电池购并案例资料
031111摩根士丹利退出 南孚电池终被竞争对手吉列吞食 
rom是什么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2003-11-11  编辑: 张晋
 
近20年的风云变幻,使得南孚电池的能量消耗不少。
其间民资进入、外资涌进,也改变不了终被竞争对手吞食的命运,即使援手的是摩根士丹利。
收款码3月1日怎么办 “我们其实一直担心他们把我们卖给国外电池公司(美国吉列)。”南孚电池的一位高层说道,不过,这个南孚高管们最担心的事情眼下还是成为了现实。
屈原列传第三段  8月11日,生产“Mach3”剃须刀和金霸王(Duracell)电池等消费产品的美国吉列(Gillette)公司宣布,已经买下中国电池生产商南孚电池的多数股权,吉列没有透露交易的具体条款,但吉列表示,这笔交易将使其今年的盈利“略有”增加———南孚年销售额超过8000万美元,其电
池在超过300万个零售点出售。
  “现在仍是敏感时期。”11月初,身为南孚电池总经理的丁曦明先生,坚持不肯透露半点风声。
  据了解,吉列以大约1亿美元的代价,从摩根士丹利、鼎晖投资、新加坡政府投资等公司手中买走了香港中国电池公司的全部股权,后者持有南孚电池72%的股份。
  新年感慨南孚之路
  南孚的前身是南平电池厂,1958年创建于福州,是一家集体所有制企业,1965年开始生产一些军工用品,后将厂址迁到南平。1987年,时任厂长的陈来茂在外出考察时发现,具有高新技术的碱性高能锌锰电池将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但资金问题让他们却步———要引进的日本生产线价格高达5000多万元人民币,而南平电池厂当时的固定资产不过200万元。
  1988年,问题得到解决———南平电池厂与香港华润集团百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百孚公
司”,)、中国出口商品基地建设福建分公司(以下简称“基地福建公司”)、福建兴业银行(现“兴业银行”)联姻,成立我国电池行业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福建南平南孚电池有限公司。
  百孚公司实际上是中国出口商品基地建设总公司(以下简称“基地总公司”)设在香港的子公司,挂靠在华润集团旗下。百孚公司当时持有南孚电池25%股份,基地福建公司持股20%,南平电池厂以280万元左右的固定资产投入,占40%股份,而兴业银行则投了90万人民币,占15%股份。
  1990年7月15日,南孚引进的第一条日本富士LR6碱性锌锰电池生产线正式投产,1992年5月,南孚上了一条7号电池生产线,1993年12月,中国第一条LR03(7号)碱性高能锌锰电池生产线又在南孚投产。1998年,南孚固定资产号称达4亿,据公司员工回忆,在1997、1998年的时候,南孚高能环保电池很畅销,各地的总代理商经常是手攥大把现金住在南孚公司等货。
  1995年7月,《商业银行法》颁发实行,商业银行在境内不得向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企业投资。1998年,兴业银行将其持有的15%南孚股份以2500万元的价格卖给一家民营企业———
大丰电器有限公司。据悉,在其退出前,兴业银行从南孚累计获得分红达97万,这意味着兴业银行当初90万元的投入,净赚了2500万元。
  接手兴业银行股权的大丰电器,实际上是由南孚电池全部职工出资组建的一家公司,早先,南平市政府已经批准南孚成立职工持股会,并且在民政局登记,但在工商局注册时未获批准,于是成立了大丰电器,由其持有南孚电池的股权。
  知情人士透露,1996年,南平市政府试图让南孚和其他企业捆绑,一揽子打包上市,当时国内传呼业红火,对电池需求大,南孚正处于顶峰时期。
  摩根入股
  于是,南平市政府来了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1999年9月8日,在中国厦门举办的第三届投资贸易洽谈会上,中金公司与南孚签约,宣称要为南孚募资5亿元。
  “其实,南孚当时是被迫合资。”一位南孚高管告诉记者,南孚电池当时的资产负债率为62%,这样的负债比率对一家企业而言十分正常。不过,对于外资的进入,南孚还是相当积极。
  1999年,中金联合摩根士丹利、荷兰国家投资银行、新加波政府投资公司,加上南平电池厂、基地公司等几个中方股东,在香港组建中国电池有限公司,总股本1万股。其中,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投入1000万美元,摩根投入400万美元,荷兰国家投资银行与中金总共投入100多万,这四家股东占中国电池合计49%股份,中方股东以持有的南孚电池部分股权作为出资,占中国电池51%股份。
  据知情人士透露,四家外资股东占中国电池合计49%股份,中方股东以持有的南孚电池部分股权作为出资,占中国电池51%股份。通过对南孚注资及受让大丰电器所持5.75%股份,中国电池共获得了南孚电池69%的股份。
  知情人士透露,成立中国电池,原计划是2000年将中国电池以红筹股形式在香港上市。不过,香港主板上市要求公司股东在三年不发生大的变动,上市计划因其股东的频繁变更而化为泡影。
  据透露,股权转让后不久,百孚公司在香港炒金亏损了几千万美元,其老总被捕,公司业绩不佳。为了偿债,百孚将其持有的中国电池股份中的825股卖给摩根士丹利,这8.25%的股份出让,意味着中方已经失去中国电池的控股权。同时,为了防止银行追债,百孚将其
持有的中国电池另外20%的股份转让给基地总公司的另外一个子公司。
  2001年,南孚的外资股东想以中国电池的名义收购双鹿电池生产商———宁波轻工集团(现富邦控股集团)旗下的中银(宁波)电池有限公司,由于缺乏资金,外资股东商议追加投资,2002年2月开始筹划,当年11月底资金到位,当时共集结了3000万美元,四家外资股东中荷兰国家投资银行没有增资。
枕着你的名字入睡  不过有意思的是,中国电池非但没有从富邦控股手中买下双鹿,自己反而差点被卖给了富邦控股,谈判中,基地总公司的子公司将其持有的20%中国电池股份,以7800万人民币的价格转让给了富邦控股。记者致电富邦控股采访,公司人士承认有过这笔交易,但是不愿意对外界透露相关情况。
小投资创业项目  据了解,中国电池的其他股东对此次转让很不满,摩根士丹利更是极力反对,之后,摩根士丹利以1500万美元的价格,从富邦控股手中买回了中国电池20%股份。
  香港上市搁浅后,南平地方政府也将其持有的中国电池股权以1000万美元的价格转让给外资股东。经过数次的转让,中国电池的股份已经完全转移到了外资股东手中,而中金公
司持有的中国电池股权,也转到了原属中金公司直接投资部、后来分拆出来的鼎晖投资手中。据悉,目前中国电池公司大约拥有南孚72%的股份。在境内,南孚的主要股东有南平国投、中国出口商品基地总公司和福建分公司以及大丰公司4家,持有南孚剩余的28%股份,其中南平国投持有12%左右的南孚股份。
  粗略估计,中国电池的外资股东共为72%的南孚电池股份付出了4200万美元左右的代价,如今以1亿美元的价格出售,获益不菲。
  其实,南孚曾经还有上市的机会,2000年深沪B股柳暗花明,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景象,南孚管理层提出,改制上B股或者上A股,但是考虑到国内上市面临着法人股不流通的问题,加上南孚的外资持股比例超过25%,要在A股上市,外资股东势必要将股权转让给国内企业,因此,外资股东否决了这个建议。
  中国投资攻略
  作为在中国投资的第一个制造业项目,摩根士丹利缘何退出南孚?记者为此致电香港摩根士丹利亚洲有限公司,摩根公关部一位负责人Ms.PoLing Cheung称,公司拒绝就此发表意见。‘
  一位资深业界人士指出,摩根的投资介于风险投资和产业投资之间,其参股南孚等国内企业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想让这些企业在海外上市,以便变现,而南孚海外上市夭折,导致摩根只能采取股权转让这种方式来退出。该人士进一步指出,由于欧亚农业、周正毅事件的后遗症,目前中国民营企业在国际资本市场上的信用度有所下降,融资成本随之提高,海外资本市场对于民营企业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不少民营企业倾向于选择在国内A股上市,摩根投资国内民营企业,必然面临着一个退出机制的问题。
  摩根士丹利亚洲投资有限公司执行董事保罗希尔曾经发表演讲称,目前中国A股市场已经发展了十多年,拥有很高的市值,流动性也很强。但创办企业的企业家和投资企业的风险投资家,目前都还无法在这个市场中抽身而退。
  据了解,摩根曾经想入股中国最大的拉链制造商———福建浔兴集团,并且与浔兴有过正式的接触。“他们入股主要是想让我们到海外上市。”浔兴拉链一位中层告诉记者,但由于浔兴想在国内A股上市,最后不了了之。
  入股国内传统产业的龙头企业———包装到海外上市———然后退出,这是业界已经相当熟稔的摩根士丹利的运作套路。
  比较典型的是在香港主板上市的福建企业恒安国际(01004.HK),摩根在其的私募阶段就已经入股,1998年12月8日,“恒安国际”正式在香港联交所挂牌,融资7亿港币。2001年,在股东摩根士丹利的提议下,恒安以1000万美金的高价,请来美国汤姆斯集团为其做咨询。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