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记》之大秦帝国灭亡的原罪
史记大秦帝国灭亡的原罪
秦国历经用五百年时间,才从一个蛮夷小国发展成碾压六国的超级霸主,而秦王嬴政又用十年时间才完成天下一统,秦国变成秦朝,秦王嬴成秦始皇。但很可惜的是,秦朝在秦始皇死后不到年就土崩瓦解。这种打江山难、守江山更能的情况,既让人惋惜,也让后人去探究其灭亡的原因,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
秦朝的灭亡既有历史的原罪,也有现实的原因,最终多种因素汇聚到一起导致秦朝灭亡。秦朝自建立起就已经埋下灭亡的基因,不过秦始皇在世时将之强力地压制住,而秦二世胡亥则亲自奏响了亡国序曲,最终局面很快糜烂到不可挽回。在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后,各路诸侯都用暴或无道称呼秦朝,汉朝也一直在称呼暴秦,都形容秦朝的残暴。这种现象是有原因的:
无法消除的暴虐原罪。自秦孝公采用商鞅变法后,秦军实行军功授爵制度,而这项制度的考核依据就是敌军的人头,因此秦军很早就被称为虎狼之师。《史记·秦本纪》记载的数据显示,从秦孝公到秦始皇统一中国这段时间里,秦军共斩首142万(很多仗没有数据)。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秦国这一百多年征战的血腥程度,毗邻秦国的韩、赵、魏、楚是秦国重点打击对象,而楚国死伤尤为惨重,最后仇恨汇集成“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传言。这是秦朝的历史原罪,
任何人在内都没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只能交由时间来解决。秦始皇在世时没想过这个问题,更多地是宣扬秦朝的国威,没有采取任何缓和矛盾的措施。因此,秦朝自身背负的暴虐原罪,在各国百姓心中是无法消除的。
秦朝滥用民力。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开始大兴土木,既有为自己享受的宫殿,也有利国的工程:秦始皇嫌咸阳宫太小,开始修建阿房宫,同时继续建设陵寝,从天下总共调集七十万多民工、罪人,像刘邦、英布等都因此事到过咸阳;秦始皇为强化统治,开始修建以咸阳为中心、向外辐射的秦直道,征调老百姓修建长城以防范匈奴,修建灵渠以便利南方军事运输,巡游天下以彰显皇帝威德和震慑六国残余势力。短短时间内,秦朝就开展了如此多的工程,可以说大大超过了当时老百姓的承受能力,而且秦朝官吏为应付皇帝的命令苛刻地执行法令,最终引起全国百姓的愤恨,诞生了诸如孟姜女哭长城等故事。
中央集权的失灵。为强化中央集权,秦始皇取消分封制而推行郡县制,然而这种集权的效能是以皇帝执政能力为基础的。继位的秦二世胡亥无能又自大,使得中央集权失灵。秦二世上台后,第一件事就是杀人,杀光扶苏等亲兄弟,又杀戮蒙恬、蒙毅等重臣,导致官员人心慌慌;在丞相冯去疾、李斯和将军冯劫劝谏“停止建造阿房宫、减少四边戍转”以应对关东叛乱,
却被秦二世推卸责任,抓进监狱,结果冯去疾和冯劫自杀,李斯被诛灭三族,引发朝臣的恐慌;胡亥任用赵高,赵高却乱用权力、指鹿为马,更可恨的是,逼得前线的章邯等人率二十万秦军投降,导致秦朝丧失了最后一只精锐军队。中央集权的失灵,导致当时农民起义从弱变强,发展成全面的、反抗暴秦的起义,最终被刘邦率先进入关中灭亡了秦朝。这不得不说,随着秦始皇的驾崩,秦朝的中央政府因内部争夺权力和秦二世的无能失去了维护统治的能力。
军事政策的失误。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没有将治国的重点放在安抚六国故土的上面,反而派遣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派遣屠睢率五十万大军南征百越、西瓯,导致秦军在六国故地的军事力量过于薄弱,所以才有陈胜、吴广起义后的迅速壮大,也才有章邯组织骊山刑徒与起义军作战的事情。如果这八十万大军仍在国内,项羽、刘邦等人能否打败秦军、灭亡秦朝就是个未知数。同时,战事的扩大,也加重了国内的经济、人力等负担,更激起了原六国贵族和百姓对秦朝的反抗决心。
六国残余势力的强大。秦始皇统一天下,也可以说是对天下利益格局的一次调整与分配,得利最多者就是秦始皇为首的秦国贵族、功臣,而损失最大的也是六国各个阶层。秦始皇虽然
将一部分六国之人迁移到了咸阳,但是还有很多六国贵族得不到安置,这些人在各自的国家灭亡后统统丧失了其原有的地位、权利、财产,古人言“断人财路犹如杀人父母”,更何况是秦朝断了他们这么多路。这些人中能人辈出,如项梁叔侄、张良、韩信、张耳、陈余、魏豹等,最终汇聚起来,形成一支矢志复仇、灭亡秦朝的主力军。
秦国为什么会灭亡秦朝二世而亡既是战国时期斗争的延续,也是秦朝扩张性政策的失败。古语说“时移则势异,势异则情变,情变则法不同”,秦朝在大一统后应果断采取对内稳固统治为上的政策,在保持秦王室强大的基础上,采取安抚六国贵族和强势剿灭反对势力并行的政策,通过时间来化解仇恨,通过利益结合实现秦人与六国之人的融合,或许秦朝能够延续的时间可以长些。可惜历史没有如果,秦始皇既没有改变自己的政策,也没有选择一个合适的继承人,最终种种矛盾爆发,汇聚成一股埋葬秦朝的洪流。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