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口瀑布》听课反思
第一篇:《壶口瀑布》听课反思
《壶口瀑布》听课反思
沟水汩汩的意思是什么《壶口瀑布》是部编教材初中语文八年级下第五单元山水清韵的一篇散文,作者是梁衡。全文描写了作者两次在壶口瀑布看到的景象,描绘了一个刚柔并济、多姿多彩的壶口瀑布,抒发了作者的人生感悟。文章的语言精炼、准确、传神。
听了王老师这堂课,感觉有好多出彩的地方:
一、导入尤为出,声临其境演读课文。通过观看《壶口瀑布》的视频后,选择与文章内容相关的语句有感情地读文,特吸引人,至今难以忘怀呢!能让学生的眼球一下子都吊到最高处,能起到先发制人的效果。
二、教学设计有层次。
(1)温故而知新,读“壶口瀑布”例句,创写;(2)课文猜读,体会瀑布的雄伟磅礴;
(3)枯水期的壶口瀑布,这三段文字各自从什么角度进行描写的?体会河水排山倒海、湍急汹涌的特点。
(4)导学示范:让学生在交流中品味语言,感受壶口瀑布的壮美和柔美;理解多姿多彩的壶口瀑布。
(5)升华感受(主题):壶口瀑布是老师们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中华民族“压而不服”的体现。(6)我手写“新”(7)拓展联想
三、朗读有效果
王老师通过学生齐读、个读、全班交流读,在朗读中逐渐感悟,逐渐加深理解。这既是一种语感的培养,又是一种语言的熏陶,更是一种人文精神的感染和审美素养的提升。
王老师本身的教学素养较高,上课十分投入并有感染力。在教学中语言简练清晰,善于诱导。对于这样一篇语言优美,并有一定的难度与深度的课文,王老师在教学中以学生的“读”为主要手段,以学生的感受为主线,重视情景的创设,从引发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入手,使学生很好地投入课文。
当然,王老师这堂课还可以再洒脱些,还可以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回答并及时点评,让更多的时间给学生思考。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第二篇:壶口瀑布教学反思
《壶口瀑布》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壶口瀑布》描写了作者两次在壶口瀑布看到的景象,描绘了一个刚柔并济、多姿多彩的壶口瀑布,抒发了作者的人生感悟。于是,我在设计教学时,将教学目标设定为:
1、抓住关键句,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并读出自己的感受。
2、理解作者借自然奇观,所表达的对于人生的思考和对于民族精神的歌颂。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计划以朗读为手段,以学生的感受为主线,从文中的关键语句着手,来解析文章。
在教学设计中,我准备从四个层次上引导学生谈感受:(1)听介绍,看“壶口瀑布”图片,用一个词谈感受;(2)读“第一次看瀑布”,体会瀑布的雄伟磅礴;(3)重点读“第二次看瀑布”,理解多姿多彩的壶口瀑布,实际上还象征了种种的人生的态度。
(4)升华感受:壶口瀑布还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中华民族“压而不服”的体现。
但在实际教学后,我却发现我想引导学生解析文章的目标并未能如愿实现。仔细想来,我觉得在第三个层次的谈感受中,完成上出现了问题。学生在读了“第二次看瀑布”后,未能如我所愿地体会到“壶口”中那千姿百态的水象人。究其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条:
1、朗读开展不深入。
“读”是学生领会文章的主要手段之一,要让学生较好地领悟这篇文章,应当让学生多读。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的范读过多。课堂应该是学生学习、实践的场所,讲台不应是教师的舞台。但在教学中,我却常常忽略这一点。我总是以为教师的有感情的朗读,能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但我没有注意“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的目的还是让学生能更好地去学习文本。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过多地范读,不仅耗费了时间,还剥夺了学生朗读的权利。
虽然,在教学中,我也试图让学生读,但由于缺乏指导,特别是缺乏对关键词句的重点朗读,学生的朗读(无论是齐读还是个别读)还是没有明显的突破,只是在低层次上的重复,对于文章的把握没有明显帮助。
第三篇:壶口瀑布
一、壶口瀑布
粱 衡
[一般常态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感受壶口瀑布雄伟、壮阔的气势,感悟作者在写景过程中蕴含的丰富的思想感情。
2、理解作者借自然奇观,所表达的对于人生的思考和对于民族精神的歌颂。[语文基础知识积累目标]
1、单元知识积累:说山道水
自从人类诞生以来,我们的祖先就与山山水水结下了不解之缘。那遍布各地的山川河流,不仅为人类提供了生命繁衍的物质保障,还是激发人们艺术灵感的源泉。自然山水从古到今都是名家笔下的爱物。名山大川自然也成为了现代人们休闲的理想去处。
孔子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清代文学家张潮说:山水乃大地之文章。我们应该常出去走走,去亲近自然。我们应学会欣赏山水的文章;懂得品味字里行间的自然魅力;我们还可以通过绘画、吟诗、拍照、上网搜索等多种方式了解祖国的壮丽河山。
2、字词积累: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瀑布 驰骋 寒噤 出轧 ....汩汩 潺潺 漩涡 挟制 ....(2)抄写下列字词,注意字型及含义
弥漫 横溢 霎时 驰骋 推推搡搡 寒噤 雾霭 汩汩 潺潺 怒不可遏 [口语交际的训练设计目标]
说说你喜爱的一处山水,并说出喜爱的理由。[阅读需要突破的核心问题目标]
如何理解文末:“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钢;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正像一个人经历了许多磨难便有了自己的个性;黄河被两岸的山,地下的石逼得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时,也就铸成了自己伟大的性格。”
(1)黄河的“博大宽厚,柔中有钢;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在文中是怎样介绍的。(2)经历了磨难铸成了自己伟大的性格的人有哪些?(3)经历磨难铸成伟大性格的除了人还有什么? [写作训练的借鉴目标]
文中对壶口瀑布的描写有声有势有形。运用叠词、排比、对句等多种手法写出了壶口瀑布雄伟、壮阔。学习作者生动的描写手法,也来写一段对自然风关描摹得语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刚刚结束的寒假里很多同学都有外出旅行的经历。介绍你观赏过的一处景致,并用一里两句话概括她的特点。
也许你去的是山青水秀的江南;或许是温馨浪漫的云南;亦或是玲珑精致的苏州,但今天我想带领大家去领略的是我们的母亲河黄河的风貌。说起黄河大家想到的可能会是什么呢?
地处中原的黄河对我们这些生活在江南的同学们来说可能不太熟悉,但提起 1997年6月在香
港即将回归祖国之际,香港特技演员柯受良先生驾车飞跃黄河壶口瀑布,大家可能不陌生了。
二、“壶口瀑布”地理状况介绍:
位于陕西省宜川县境内,为国务院1988年公布的第二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
黄河象一条腾飞的巨龙,穿行在西北黄土高原的秦晋大峡谷中,当流经壶口时,宽约400米左右的河水突然收束一槽,形成特大马蹄状瀑布。主瀑布宽40米,落差30多米,瀑布涛声轰鸣,水雾升空,惊天动地,气吞山河,为黄河第一大瀑布,也是我国仅次于贵州黄果树瀑布的第二大瀑布。
黄河壶口瀑布古已闻名,《水经注》载:“禹治水,壶口始。”明代有位诗人写《壶口》一诗赞道:“源出昆仑衍大流,玉关九转一壶收。双腾虬浅直冲斗,三鼓鲸鳞敢负舟。”明陈维藩在《壶口秋风》诗中描写到:“秋风卷起千层浪,晚日迎来万丈红”。黄河西出昆仑,源远流长。雄伟多姿的龙门,世称“九河之蹬”的孟门山(位于龙门与壶口之间)与四时迷雾的壶口瀑布最为壮观,号称黄河三绝。壶口瀑布更以它气吞山河之势,声绝九霄之壮著称于世。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粱衡先生所写的抒情散文:壶口瀑布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注意读音和写法:(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瀑布 驰骋 寒噤 出轧 ....汩汩 潺潺 漩涡 挟制 ....(2)抄写下列字词,注意字型及含义
弥漫 横溢 霎时 驰骋 推推搡搡 寒噤 雾霭 汩汩 潺潺 怒不可遏
2、默读课文,然后圈划出体现壶口瀑布特点的语句。
3、小组交流:
(1)说说你为什么圈画这些语句:
(2)考虑分工合作,谁负责朗读,谁负责解说:(3)交流朗读:
四、深入理解:
1、全文几次写瀑布?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的?
2、第一次看到的瀑布是怎样的?主要是从哪个角度来写的?(雄伟磅礴,从“声”的角度)
3、第一次观看瀑布,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4、第二次观看到的瀑布除了有第一次的“声”,还有形有势。她的“势”怎样?“形”如何?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