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储贷危机和次贷危机的几点比较
金融危机又称金融风暴,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例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劵,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恶化。根据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定义,金融危机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货币危机。是指对某种货币购买力或汇兑价值的投机性冲击导致货币币值的急剧下降,而当局为维护本币币值又迅速地耗尽外汇储备或提高利率。(2)银行业危机。指实际或潜在的的银行运行障碍或违约导致银行其负债的内部转换,储户对银行丧失信心从而发生挤兑,最终导致银行破产倒闭或需要政府提供救援帮助。银行业危机如果处理不当很容易造成系统性金融危机。所谓的系统性金融危机则是指由于市场有效运行的功能减弱导致的金融系统的严重破坏,进而对实体经济部门产生重大的影响。(3)外债危机。指一国不能偿付其国外债务从而导致政府信用被严重破坏,进而导致的金融危机。近年来金融危机呈现某种形式混合的趋势。(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当金融危机来临时,人们会对经济未来有更加悲观的预期,整个区域内货币币值出现较大幅度的贬值,经济总量与经济规模出现较大幅度的缩减,经济增长受到打击,往往伴随着企业大量
倒闭,失业率提高,社会普遍的经济萧条,有时候甚至伴随着社会动荡或国家政治层面的动荡。
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有着重大的影响,特别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可以用“牵一发而动全身”来形容。尤其令我们深有体会的是2007年的美国次贷危机。媒体称这次金融危机为“金融海啸”。日本媒体报道这次危机将导致全球金融资产缩水27万亿美元。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撰文指出:“有一天,人们回首今日,可能会把美国当前的金融危机评为二战结束以来最严重的危机。”金融危机也直接冲击到个人的生活。通货膨胀、企业倒闭、经济困境降低了人们的支付能力,这不仅使得还不起房贷的人增多,也大大降低了许多人的生活质量。而对于中国经济特别是出口业的影响更是深远的。
根据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从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共发生124起银行危机,208起货币危机、63起债务危机。比较重大的有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美国80年代的储贷危机、日本80年代末爆发并持续数十年的危机、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根据历次金融危机的情况,不难看出导致金融危机爆发的因素主要有三个:外债、汇率和房地产。而同样起源于房地产业的美国储贷危机和07年的次贷危机,有着许多可以拿来比较和引以为鉴的方面。下面将重点比较分析一下这两次金融危机。
这两次房贷危机之间存在着共同点:两次危机的触发点都不是在,而是在房地产市场,且都在美国房地产市场周期性见顶以及美联储的紧缩货币政策、大幅升息政策的共同作用下,使得美国的房地产市场环境发生变化,房价开始不断下跌。
除此之外,这两次房贷危机也存在着以下几方面重大不同.
1.首先是危机发生的背景方面。
在1933年罗斯福实施“新政”后,美国政府通过偏袒性的扶持和庇护政策促进储蓄贷款协会的发展,形成了独具特的美国房地产金融体系,促进了个人对住房的巨大有效需求,发展了房地产业,使其成为拉动美国经济增长的长期、稳定和巨大的经济力量。
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由于长期低利率货币政策使得这些机构的住房抵押贷款的基本上都是固定利率贷款。但是在里根政府上台之后,为了应对滞胀采取了货币主义和供给学派相结合的新经济政策,其货币政策就是紧缩,于是利率不断提高,美联储基金利率一度曾经达到16%以上。利率不断升高之后使得储蓄贷款机构的存贷利率出现了严重的利率倒挂,原先以固定利率发放的住房抵押贷款变成了不良资产,储贷机构大面积倒闭很多储蓄贷款机构。
银行内控机制不健全、过度信贷扩张、金融犯罪导致银行破产在经济扩张期,银行对日益上升的信贷需求做出了过度反应,盲目进行信贷扩张,爆发了80年代的储贷危机。
2007年的美国次贷危机, 美国经济在“9·11”之后,曾一度陷人到增长停滞的状态,再加上2000年由美国网络泡沫引致的经济危机被掩盖后的再次爆发。为了刺激经济的增长,当时的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采用连续13次降息的方法来促进经济的复苏,同时也把发展房地业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这一措施的确起到了较大的作用,使得美国经济又一次步入高增长的周期。但这一举措也带来一定的副作用,即流动性过剩的金融风险开始逐渐累计,它与经济增长的经大环境相结合,更加快速的推动了房价的上涨。房价高企展现的巨大利润空间诱惑,以及美联低利率政策的刺激,推动了投资房地产的热情。也使得次级抵押贷款占全部房贷的比例,从以往的不足5%快速跃升到2006年的30%左右。此后,美联储为了抑制通货膨胀,开始连续17次加息,结果导致了80%的次级住房贷款者的每月按揭在不到半年时间里猛增了30%-50%,付不起按揭并被处以的贷款者大量涌现。借款人很难及时将自己的房产变现,房屋价值也可能已经跌到不足以偿还剩余贷款的地步,由此产生无法偿还贷款和房价下跌的恶性循环,并最终导致了次贷危机的爆发。
2. 对待危机的处理态度及方式上有很大的不同。
美国储贷协会的问题自1984年开始出现后,金融危机时间基本上是由授权联邦住房贷款银行和联邦储贷保险公司来进行处理的,但联邦储贷保险公司急需补充资金来弥补资金缺口,而国会却不愿冒加大赤字的风险,在申请被拖延了一年多之后,美国国会通过《金融业公平竞争法》,部分地解决其资金问题。1988年有问题的储贷机构数增加到243家,有问题的资产金额达743亿美元。国会却用了近六个月时间才通过了《金融机构改革、复兴及实施法案FIREA》,法案授权增加500亿美元借款用以清理有问题的机构。在储贷协会近十年的危机中,储贷主管机关首先认识到问题的严重,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整顿储贷行业,但国会的态度一拖再拖,不愿承担其对存款人的责任,以至延误了时机,对经济造成了惨重的损失。
而次贷危机中,美国政府就采取了较快速的干预政策。一是在危机刚开始时,不断向市场提供流动性,如从2007年8月10日至8月20日,向金融系统注资940亿美元。2007年9月18日美联储即开始降低联邦基金利率(由原来的5.25%降为4.75%),至2008年10月8日,该利率已降至1.5%。二是直接干预股市,美联储2007年8月17日宣布,将贴现率降低0.5个百分点,即从6.25%降到5.75%,直接干预股市,致使当时美欧股市大涨。2008年9月雷曼公司破产后,纽约交易所一度禁止投资者做空金融股。三是对部分金融机构实施国有化,如2008年9月7日美国政府将抵押贷款巨头房利美(Fannie Mae)和房地美(Freddie Mac)收归国有,“
两房”拥有或担保着近半数总额高达12万亿美元的美国房屋抵押贷款债务。四是收购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在2008年10月15日雷曼兄弟公司倒闭后,美国政府迅速提出7000亿美元收购银行不良资产计划,并很快得到国会的批准。(资料来源:美联储官方网,徐诺金:《美国银行业危机处置》,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年3月)
3.再次,危机所带来的影响范围和程度差异巨大。
80年代的储贷危机使美国经济受到实质性的影响,储贷危机以后美国进入了调整期。但储贷危机的影响只局限于美国本土,对世界金融市场的影响还不是很明显,最直接的影响仅是美国GDP增长下滑对周边几个国家经济增长的连带作用。然而,此次次贷危机的波及范围远远超过美国本土,通过金融一体化它已波及到全世界的金融市场,并造成股市、汇市、衍生品市场、债券市场等的巨大波动。虽然这次美国经济受次贷危机的具体影响还难以判断,但在目前看来,受次贷危机的影响美国经济出现疲软却是一目了然的,这可以从一系列指标的变动中看出,如美国消费信贷指数下降,失业率上升等。
4.遭受危机直接打击的对象不同。
在储贷危机中,大量的危机是通过银行机构,尤其是通过储贷协会机构的倒闭来体现的。而这次的次贷危机中,受到最大冲击的却是非银行类金融机构,虽然像花期银行等也在次贷危机中损失很大,但其受损失的部门主要在非存款类部门。由于储贷危机后美国存款类金融机构持有的抵押贷款已在其可控范围之内,所以这次美国的银行类金融机构没有受到直接冲击,但大量的非银行类金融机构由于直接参与了证券化产品的市场交易中,因此他们受到的冲击是最直接、最惨重的。
储贷危机和次贷危机都是房地产市场危机向金融系统传导的典型案例。对于目前正处在迅速发展的房地产市场而言,美国这两次房贷危机是值得我们深思的,尤其是要引起我们对国内普遍认为的“按揭贷款是优质资产”这一住房按揭贷款市场的关注。与20年前的储贷危机相比,由于具备了比较发达的资本市场,此次次贷危机对美国银行系统的冲击相对较少,而这主要是因为在储贷危机后,美国的银行体系通过市场化的手段把表内业务不断剥离,将自身面临的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然而,目前中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进程缓慢,长期以来发放住房抵押贷款的资金来源主要靠居民的银行存款。从2006年初开始,由于股市行情火暴,大量存款开始进入股市,国内储蓄率急剧下降,这都可能导致银行在发放抵押贷款的时候面临资金短缺的风险。同时,我国的银行体系在进行房屋抵押贷款时对贷款人的信用程度调查
不清,这一方面是由于我国在个人诚信体系建设方面不足外,还有一方面是因为某些银行为了自身的短期效益采取对住房按揭盲目扩张的态度,放宽了个人住房按揭贷款者的市场准入。
但是应该切记一点的是,在加快我国住房抵押证券化的同时,应该谨慎对待金融创新,时刻关注衍生产品与标的产品的关联,关注衍生品市场与经济基本面的联系,不断提高风险管理的能力。金融监管当局在鼓励商业银行发展适合中国国情的金融创新的同时,也要加强市场监管。次贷危机表明,次级按揭从借款者的按揭贷款开始,被层层衍生成不同等级的资金提供者的投资品种,通过金融机构投资者衍生成兼并收购交易的主要融资途径。但是,贷款人的偿付保障并不是建立在借款人还款能力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房价不断上涨这一对实体经济错误估计的假设之下。依据这种假设收益率所做出的风险定价都暴露出大多数的银行和投资机构对次级抵押贷款的风险估计不足,对市场过于乐观,以至于当与假设相违背的情况发生时,市场立刻就陷入了恐慌阶段,加剧了金融市场的动荡。因此我国的金融机构在进行金融创新的时候,一定要防患衍生品市场与实体经济脱离,从而导致对衍生品的风险认识不清,最终引发金融动荡。(资料来源:浅谈透过两次房贷危机看美国房地产金融市场的演变)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