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是几月几日?关于春节的起源及传统习俗有哪些?
春节是几月几日?关于春节的起源及传统习俗有哪些?春节是几月几日
2019年春节时间:2019年02月05日星期二 (己亥年(猪年)。
春节指正月初一,是一年的第一天。
春节放假安排
春节放假安排
春节假期放假时间是从除夕到初六。即:2月4日至2月10日,共7天。其中,2月5日、2月6日、2月7日是法定假日。 2月2
日(星期六)、2月3日(星期日)上班。
调休安排
2019年2月2日(星期六)、3日(星期天)、11日(星期一)上班。
春节名称
在不同时代,春节有不同名称。
在先秦时叫“上日”、“元日”、“改岁”、“献岁”等;到了
两汉时期,又被叫为“三朝”、“岁旦”、“正旦”、“正日”;魏
晋南北朝时称为“元辰”、“元日”、“元首”、“岁朝”等;到了
唐宋元明,则称为“元旦”、“元”、“岁日”、“新正”、“新元”等;而清代,一直叫“元旦”或“元日”。
辛亥革命后,1912年中华民国北洋政府时期采用公历,但用“民国”纪年,1月1日为公历岁首;1914年起把夏历正月初一定作“春节”,为农历岁首。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
采用“公元纪年法”,将公历1月1日称为“元旦”,夏历正月初一
仍称“春节”。1970年以后夏历改称为农历。
春节起源
关于春节的起源有说法诸多,其中有几种较具代表性的说法,春
节源于腊祭、源于巫术仪式说、源于鬼节说等,其中最被普遍接受的
说法是春节由虞舜时期兴起。
公元前2000多年的一天,舜继天子位,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从此,人们就把这个天当作岁首。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
后来*节。
春节传统习俗
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据《吕氏春秋》记载,中国在尧
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
扫出门。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
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
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
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
拜年
现代社会通行的贺年卡在中国古代已经实行。早在宋代,皇亲贵
族士大夫的家族与亲族之间已使用专门拜年的贺年片,叫做“名刺”
春节2023年是几月几日
或“名贴”。它是把梅花笺纸裁成约二寸宽、三寸长的卡片,上面写
上自己的姓名、地址。各家门上粘一红纸袋,称为“门簿”,其上写
着主人姓名,用以接收名刺(名贴)。拜者投名刺(名贴)于门簿,
即表示拜年,其意义与现代贺年卡一样。
贴春联
贴春联的习俗,大约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后蜀时期,是有史为证的。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
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
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个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
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升,梁章矩编写的
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都作了论述。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
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
相对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
影壁中。
窗花与“福”字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但烘
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
中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
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
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
富丽。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
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中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
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
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民间还有将“福”字
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