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济宁优质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农业工程技术·综合版  2023年6月刊
62
栽 培 与 种 植
山东济宁优质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赵  娜,李  璐
(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山东 济宁  272000)
摘要:水稻是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但部分种植户一直坚持传统生产方式,导致种植效益不高。该文根据济宁地区的气候特点和种植模式,总结了品种选择、药剂拌种、育秧、移栽、精准施肥、水分管理、病虫害绿防控与统防统治等技术要点,以期加强优质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指导种植户转变传统种植方式,为实现水稻优质高产奠定技术基础。
关键词: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要点;济宁
波斯菊种植方法
赵 娜,李 璐. 山东济宁优质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要点[J]. 农业工程技术,2023,43(13):62~63.
水稻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和原材料,山东省水稻种植面积达190万亩,大米商品率达到90%以上。但基层地区很多农户一直沿用传统种植管理方式,不能有效应用新技术、新设备,难以发挥优质品种的增产增效性。需加强优质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有效研究和推广应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一、品种选择
一般选用生育期适中、抗性较好、株叶形态紧凑的水稻品种,选择品种必须经过国家或山东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认定),如圣稻13、圣稻14、香梗9407,种子质量必须符合粮食种子规定。
二、药剂拌种
1、针对稻瘟病(苗瘟、叶瘟)、恶苗病、烂秧和立枯病
每千克干稻种可选用24.1%肟菌·异噻胺种子处理悬浮剂(对稻瘟病预防持效期约70天)15~25 mL,或11%氟环·咯·精甲种子处理悬浮剂3~4 mL,或25%噻·咯·霜灵悬浮种衣剂4~6 mL(兼治蓟马),或12%甲·嘧·甲霜灵悬浮种衣剂10 mL;加上0.136%赤·吲乙·芸苔可湿性粉剂1 g 或5%氨基寡糖素水剂10 mL,兑水5 mL,与种子混合均匀。2、针对稻飞虱(预防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稻水象甲、稻蓟马
每千克干稻种可选用600 g/L 吡虫啉悬浮种衣剂4 mL,或18%噻虫胺种子处理悬浮剂5~9 mL ;加上0.136%赤·吲乙·芸苔可湿性粉剂1 g 或5%氨基寡糖素水剂10 mL,兑水5 mL,与种子混合均匀。3、拌
种方法
可干种子拌种或催芽露白种子拌种。干种子拌种需在水稻浸种前2天进行,催芽露白种子拌种需在水稻种子催芽露白后进行。需将药剂与种子充分搅拌,使药液均匀分布在种子上,彻底阴干后,按常规方法浸种催芽或播种[1]。
三、育秧
1、无纺布钵苗育秧
无纺布钵苗育秧一般在4月,应用机械为Y 型水稻育秧盘
和相应播种机,用菜园土或新黄泥土作为钵苗机械化育秧底土。播种前15~30天晾干土壤;播种前3~7天对干土粒进行破碎、过筛,土粒要求过0.5 cm 筛网。播种当天,将准备好的细土加
20%育秧基质混合均匀,基质为腐叶土、河沙、蛭石按3:3:1比例配制,穴播种量2~3粒。播种好的秧盘移到整理好的苗床上,然后搭小拱棚,用不低于30 g/m 2的农用无纺布覆盖。
秧苗出土后视苗情进行立枯病防治,推荐使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灌根,亩用药量50~60 kg。2叶1心时叶面喷洒1%尿素溶液每亩30 kg,以进行提苗。水稻移栽前3~5天,每亩施用尿素5 kg 作送嫁肥。2、无纺布旱育秧
无纺布旱育秧播种期一般为4月,苗床土要求细、散,一般厢面宽1.0~1.2 m,高10 cm,厢与厢间留35~40 cm 的操作行。种子均匀撒播,播种量30 g/m 2,盖细土1.5~2.0 cm,然后搭小拱棚,用无纺布覆盖。立枯病与移栽前准备同上。
四、移栽
根据气候、稻田肥力、品种特性等因素情况,一般每亩栽插1.0~1.5万穴,每穴2株。推荐宽窄行栽培方式,宽行行距33~40 cm,窄行行距16~20 cm,穴距16~18 cm,建议东西行向,冲沟田、河谷田宜顺风定行向。
人工栽插时,栽插深度建议小苗不超过2 cm,中苗不超过3 cm,大苗不超过4 cm。推荐拉绳定距栽插,做到薄水浅栽插,水层深度控制在3~5 cm,栽插时做到匀、直、浅、稳、不伤苗。机械栽插时一般苗高12~18 cm,按农艺要求调节栽插深度,一般2~3 cm。
五、精准施肥
不施用有机肥时,建议氮、磷、钾优化配比为1.0:0.5:1.0;施用有机肥时,建议氮、磷、钾配比为1.0:0.5:0.7。
根据目标产量确定施肥量,目标产量为每亩700~800 kg 时,建议每亩纯氮总量为10.0~12.5 kg,基蘖
肥与穗肥比例一般为1:1,其中基肥占60%,分蘖肥占40%;穗肥一般施2次,分别施入60%和40%。钾肥分基肥和拔节肥2次等量施用,磷肥全作底肥。
栽插后5~7天施分蘖肥,倒4叶(葫芦叶出现)时顶4叶叶与顶3叶叶相当或略淡时施穗肥,如顶4叶叶偏深则推迟穗肥施用时间或减少穗肥用量[2]。
六、水分管理
浅水插秧,移栽后保持浅水7天,自然落干。分蘖期保持土壤湿润,分蘖数达目标穗数的80%时开始晒田控苗,搁田标准为土壤板实、有裂缝、行走不陷脚,稻株形态以叶落黄为主要
DOI:10.16815/jki.11-5436/s.2023.16.037
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农业工程技术·综合版  2023年6月刊
63
栽 培 与 种 植
五、适时收获
收获时间以小麦处于蜡熟末期到晚熟初期为好,收割机低档(1档)作业,降低前进速度,减少损失。收获后晾晒、去杂,分品种储藏[5]。
六、结语
近年来,因气候异常变化,麦产区面临冬春连旱威胁。需结合各地实际开展小麦抗旱高产技术研究,做好抗旱品种选择、精量播种、加大田间管理等环节,确保小麦优质高产。参考文献
[1] 吴 博,郭盈温,赵花周,等. 干旱条件下南阳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探讨[J]. 农业科技通讯,2020(1):233~234+268.[2] 鲁 振. 河南省旱地小麦生产特点及抗旱增产技术[J]. 中国农技推广,2012,28(5):23~24.
[3] 王玉英. 关于小麦抗旱栽培技术的相关分析[J]. 农村百事通,2021(32):39~40.
[4] 牟生海. 黄土旱地小麦抗旱耕作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12(9):64~64+66.
[5] 郑学伟,康德华. 小麦抗旱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07(7):94~95.
50 mg/mL 赤霉素[4]。4、病虫害综合防治
麦田地下害虫、吸浆虫等重发时,可每公顷用3%甲基异柳磷颗粒剂、3%辛硫磷颗粒剂37.5~45.0 kg,拌过筛细土375~ 450 kg 均匀地表撒施,随整地翻入土壤。尽量使用包衣种子,或播前根据当地小麦病虫害发生特点,选择针对剂拌种。起身期时防治纹枯病1次,可每公顷用12.5%禾果利粉剂750 g、20%粉锈宁乳油750~900 mL,兑水750 kg,均匀喷雾防治。
小麦进入返青至孕穗期时易发生小麦白粉病、纹枯病、麦蜘蛛等。纹枯病刚发生时,每公顷可用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187.5 g,兑水900~1500 kg 均匀喷雾防治;纹枯病发生时,可每公顷用250 g/L 丙环唑乳油450~600 mL,兑水900~1500 kg,对准小麦茎基部喷雾,每2周左右喷1次,连喷3次。麦蜘蛛发生后,单株小麦上超过6头时即可防治,可每公顷用5%阿维菌素悬浮剂5000倍液对准小麦植株喷施。
小麦抽穗至灌浆期多种病虫害交替发生,如白粉病、麦蚜等。白粉病防治,可在病叶率达15%时每公顷用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300 g,兑水750 kg 对准病部喷施。麦蚜防治可在百穗上虫口基数达到625头时,每公顷用48%乐斯本乳油600 mL,兑水600~750 kg 喷施。
稻束叶尖达150个,孕穗后百丛水稻束叶尖达60个以上。二化螟一般在分蘖期枯鞘丛率达8%~10%或枯鞘株率达3%时施药,穗期于卵孵化高峰期施药,推荐药物为金龟子绿僵菌、苏云金杆菌、球孢白僵菌、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等。
稻瘟病防治。叶瘟在田间初见病斑时施药,预防穗瘟在破口抽穗初期喷雾防治,气候适宜病害流行时间
隔7天第2次施药;推进药物为补骨脂种子提取物、春雷霉素、申嗪霉素、肟菌·戊唑醇、嘧菌酯、甲硫·三环唑、烯肟·戊唑醇、苯甲·嘧菌酯等。
纹枯病防治在分蘖末期至孕穗期病丛率达到20%时进行,破口抽穗初期结合保穗进行。稻曲病常年发病较重品种和区域采用2次叶面喷雾预防技术,第1次在水稻破口前7~10天;第2次在破口期,即5%始穗或第1次药后7天,推荐药物有氟环唑、肟菌·戊唑醇、丙环·咪鲜胺、戊唑·嘧菌酯、戊唑·多菌灵等,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要求用药,交替使用。参考文献
[1] 陆玉权. 新时期优质水稻的高产栽培管理技术探究[J]. 种子科技,2017,35(5):61~62.
[2] 杨成林,王丽妍. 分析中国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创新与实践[J]. 农业与技术,2018,38(8):128.
[3] 邱发英. 水稻优质高产栽培新技术的探究[J]. 农民致富之友,2019(2):6.
指标,搁田7~15天,结束后及时复水。拔节至孕穗期保持薄水层,灌浆结实期干湿交替灌溉,一直保持到成熟。
七、病虫害绿防控与统防统治
1、生态调控
及时清理带病(虫)稻草(茬)降低病源虫源基数;田埂和田边保留功能杂草,种植大豆、芝麻、波斯菊、万寿菊、凤仙花等显花植物,涵养寄生蜂、蜘蛛和黑肩绿盲蝽等天敌;路边沟边、机耕道旁种植香根草等诱集植物,降低螟虫种基数。2、生物防治
针对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常年发生区域,成虫始盛期释放稻螟赤眼蜂,每代放蜂2~3次,间隔3~5天,每亩均匀设置放蜂点5~8个,每亩放蜂8000~10000头。建立“稻+”生态系统,减轻病虫草发生危害程度[3]。3、理化诱控
采用无纺布全程覆盖秧田育秧,阻隔稻飞虱等媒介昆虫,预防病毒病,同时减轻稻水象甲危害。针对越冬代二化螟、大螟和主害代稻纵卷叶螟始蛾期,集中连片选用持效期3个月以上的诱芯和配套诱捕器,每亩放置1套,集诱杀减轻危害。4、科学安全用药
水稻生长中后期重点防治稻飞虱,孕穗期百丛虫量1000头、穗期百丛虫量1500头以上时喷雾,使用金龟子绿僵菌、球孢白僵菌、醚菊酯等生物制剂。稻纵卷叶螟防治标准为分蘖期百丛水
(上接第61页)
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