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审美性阅读教学
浅议散文审美性阅读教学
散文是教师和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文体,初中语文也选录了一定的单元进行教学。然而,散文阅读教学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认识和方法上的误区,其教学状况并不乐观。综观每年的中考测试,现代文、文言文的阅读仍旧是失分的大项。从一定意义说,中考中的现代文和文言文阅读成绩正是散文阅读教学成功失败的重要标志之一,学生不能迅速理解文意,把握文章的脉络,体味文章的情与美,这是阅读教学的失败。传统的阅读教学只完成了理解训练,而且仅是表层的词句理解训练,并未深入散文的本质。传统的阅读教学仅仅是教给学生记忆的技能,能识字,收集信息,却没教给人发展的能力。
如何提高散文审美性阅读教学的质量呢?本文主要将散文的审美规律与学生的主体实践规律结合起来提出了散文审美性阅读教学研究策略。
一、散文审美性阅读教学的定义
所谓散文审美性阅读教学是指:在中学语文散文体裁的课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依据散文的审美规律和学生的心理结构特征,把握审美实践的特点,进行教学策略选择和学习方法指导,使学生顺利
进行审美心理结构的建构与积淀,从而促进学生的智力心理结构和伦理心理结构的相应发展。力求在一种和谐自由的气氛下进行文本、老师、学生的互动交流,使学生在审美偷悦的情感体验中丰富完善人格心理结构,并形成自觉建构的能力。作为一种教学活动,它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它关注的不仅仅是目前,眼下的考试内容,关注的更多的是理想个体的生存与发展,既有教师对价值的引导又有学生的自主建构。
散文阅读教学不仅要着眼于阅读方法训练,阅读知识讲解,还应当从人的全面发展的角度来进行教学。注重人格的培养,培养出的学生应该有阅读兴趣,阅读习惯,会自觉进行审美判断,吸收文化,创造性阅读,这才是散文阅读教学的根本。实现阅读目标,主要在于学生的心理结构的建构,只有健全的心理积淀,才可能在阅读中顺利进行同化、顺应的作用。只有有了丰富的阅读心理积淀,学生才能对文章迅速作出反应,也只有如此才有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只有能够以个体的生命与文本进行交流,获得精神情感上的丰富,得到审美娱悦的情感体验,他的阅读能力才可能真正地提高,并且能够自觉地进行阅读活动。而审美心理是人的伦理心理与智力心理的桥梁,审美心理结构的建构能力是健全人格的基础,是人自由发展的必经之路。在此基础上,我认为散文阅读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审美心理的建构,也即在审美实践中进行教学活动。散文审美性阅读教学的提出也正是针对目前教学误区,力求探索一条能够纠正误区,实现人的全面发
展的教学途径。
二、散文审美性阅读教学的意义
1.体现大纲的要求,实现教材编写的目的:
2000年出台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修订稿)强调了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强调了人格健全发展:“努力开拓学生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和民族共同语的规范意识,提高道德修养、审美情趣、思维品质和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以及教材修订指导思想都明确指出了审美情趣和健全人格的培养,而散文审美性阅读教学正是通过指导学生对散文进行审美性阅读实践,从而将人导向自由,推动学生人格心理结构健全发展。其开放性、和谐性,情感性与大纲要求和教材编写目的相适应。
另外散文在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比重大,课文所选的古今中外的散文,整个中学阶段占有极大的比例,因此其阅读教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也具有普遍性。
2.充分发挥延伸性,促进学生学习。
与诗歌戏剧,小说一样,散文是生活的艺术真实再现,作为一种文学样式,从取材到人生体验,以及生活画面,艺术上与诗歌,小说等文体都有相互补充,交叉的特点,散文审美性阅读教学对于其它文体的阅读教学有借鉴意义。在散文阅读教学中建构的审美情感,审美知觉,审美意志,这些审美心理结构层次对其它文体教学同样有理解建构的作用,同样能够促进整个阅读教学的效果。
另外学生课外阅读时间少,相对长篇小说和诗歌,散文的可读性强,易懂易读,费时少。因此散文的阅读教学对中学生课外广泛的阅读有延伸作用。
3.适应中学生的心理特征,有利于学生学习。
中学阶段审美与表现自我评价,学生(12-18)正是处于心理剧变的时期,其心理特征表现在:学生的抽象思维发展到新阶段,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有了显着的发展,在学习和讨论中,有探求真理的需要,但有时看问题片面性和主观性;其情感更加丰富、深刻,开始能够体验作品中人物的内心世界,有较深刻的审美判断的能力,同时审美需要和审美能力大大增强,追求美,爱美成为中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学生的自我意识加强,能够对自己的活动和行为进行自我认识,还能通过自我(内省)来进行自我
评价、自我监督和自我教育。散文审美性阅读教学注重文本的主体特征,发掘作家主体的自我生活感受,情感体验和生命意识。这些细腻的人生体验,深刻的哲理思考,气势开阔的论辩之风,与中学生心理发展的半成熟期的需要相吻合。他们有生理基础和心理基础去面对这些美,同时也正渴求、需要这些美去补充丰富他们的心灵,散文的美还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抵抗外界的不良影响,对其人生有指导作用;另外散文的主体化叙述特征如同谈心,如同面对面地交谈,这种文体的自由宽松使学生减少了阅读障碍,更易进入其中,散文无疑是阅读教学的突破口,最易唤起学生兴趣。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