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马头琴独奏曲《遥远的敖特尔》
简析马头琴独奏曲《遥远的敖特尔》
作者:乌云毕力格
来源:《艺术评鉴》2016年第23期
        摘要:马头琴是蒙古族古老而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民族弓弦乐器之一。马头琴因其发音宏亮,音质纯厚,音丰富而优美,技艺性很强,具有特殊的音乐表现力和艺术魅力,因而,不论是宫廷殿堂礼王公贵族,还是劳动人民,都非常喜欢,可以说是雅俗共赏。近一个世纪以来,马头琴从普通牧民家中走出来,走出中国,走向维也纳金大厅,也让马头琴得到了国际的认可。著名马头琴演奏家李波先生,出生于普通牧民家中,将马头琴的演奏技法进行了淋漓尽致的表现,他所创作的马头琴曲《遥远的敖特尔》成为马头琴众多独奏曲中难度较大的曲目。而且这首马头琴独奏曲运用了很多传统的演奏法和新的演奏技巧,尤其借鉴了小提琴的弓法。笔者将给大家简析这首马头琴名曲《遥远的敖特尔》。
        关键词:马头琴 蒙古族 李波 《遥远的敖特尔》
        一、创作背景
        马头琴演奏家李波1955年出生于内蒙古乌兰察布盟,1970年考入镶黄旗乌兰牧骑工作,1978年调入锡林郭勒盟歌舞团,1985年考入内蒙古师范大学音乐系学习理论作曲专业,1987年调入内蒙古广播电视艺术团任独奏演员,1988年参加内蒙古“青城艺术节”音乐比赛,获第一名“骏马奖”,1991年参加内蒙古首届交响乐、室内乐作品比赛,获马头琴专业第一名。2007-2009年应美国华盛顿大学邀请,赴美任2年客座教授,教授马头琴。
        自幼学习马头琴演奏的他有着草原的胸怀,从小在蒙古族民间传统音乐的熏陶下,上世纪80年代创作了马头琴独奏曲《遥远的敖特尔》这首作品。敖特尔的意思是“一个放牧的临时居住点”。为了草原的草场得到很好的缓解,草原上的牧人一年四季过着游牧生活,春夏秋冬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放牧草场。这部作品表达出草原上牧人的游牧迁徙的情景。
        蓝蓝的天,白白的云,风吹草低见牛羊,在这样的环境下诞生的《遥远的敖特尔》自然注入了浓烈的草原生活气息。描写了草原牧民的游牧生活情景,去那遥远的敖特尔放牧生活的过程。这首曲目开始的时候由悠扬的长调相伴,仿佛蒙古男人骑着马在草原的深处哼唱着优美的长调,于是把天空与草原、河流与山丘、蒙古包与奶茶,把牧人的情怀唱给大自然,唱给跨下的骏马,唱给自己的心灵。长长的腔调,绵绵的气息回荡在草原的上空,走向遥远
的敖特尔。在游牧的漫长路途中骑着骏马,赶着牛羊来到新的牧场敖特尔,开始了新的环境和生活。
        本曲目散板部分加入了蒙古族四胡元素——双弦音。双弦音让这个曲子发挥出行板的感觉,这种行板的感觉就是跟着马步唱着优美的旋律漫步在辽阔的草原上,此情此景犹如一幅画面一样浮现在大家眼前。作者在全曲的灵魂处巧妙地运用了传统泛音演奏法,体现出欢快和苍苍感。接着带有技巧性的拨弦,让曲风立刻活跃了起来,这里的感觉就像草原上的年轻男女载歌载舞庆祝美好的生活。随后的快弓演奏技巧把整个曲子带入了高潮,也是技巧技术性最难的地方。因此这首作品可称之为马头琴作品里最难的曲目,也成为了音乐会和艺考的首选曲目。
        本曲富于草原特,曲调委婉,注重牧民内心情感的变化,用马头琴的多种演奏技巧和风格来表现出牧民内心的喜怒哀乐之情。千百年来,蒙古族过着“逐水草而迁徙”的游牧生活。《遥远的敖特尔》正是把这样的生活情景表达出来。本曲歌唱性极强,虽然亦广泛采用五声音阶,但是以小调式为主要调式,有的音拖得较长。在演奏技法上有较大的随意性,多用三度颤音和大幅度的滑音,这充分体现了北方游牧民族居住在广袤的草原上,与自然作伴的生活习俗。
        二、创作风格
        (一)长调散板和泛音部分
        蒙古族是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民族,而蒙古族长调民歌更是源远流长。《遥远的敖特尔》开头长调八度和八度以上的大跳音有很多。遇到这样情况时,要用到跳指换把,在跳指换把时,一种是直接跳到所需要的音位上,另一种是当需要奏出二、三、四指等音位上的乐音时,仍然将一指跳到一指的音位,再用二、三、四指立即接到所需要的音位上。这时的一指只是个“经过音”。这个“经过音”在练习跳指换把时是很重要的,它可以帮助演奏者较为准确地奏出换把后的音来,待熟练后,再把“经过音”去掉,但是一指一定要在“经过音”的位置。在跳指换把过程中,要手指离弦。不能发出任何声响(而滑指换把则是手不离弦),一定要减轻手指触弦的力度,否则由于弓子相应增加力度,会发出由弱到强又从强到弱的滑音。无论使用哪一种换把方法,演奏时都要注意左腕的放松。手腕和手指的放松才能演奏出自然而优美的长调韵味和感觉。
        《遥远的敖特尔》的散板不同于其他乐曲,引入了四胡的双弦音弓法和技法,大大丰富了本曲的表现力。一个非常具有歌唱性的散板会让人更加融入到曲目当中,这就是一个乐曲马头琴是哪个民族
的灵魂,也是一种灵魂的体现。本曲目的这种行板的感觉立刻带入到草原的深处,牧人装好勒勒车,跨上骏马,悠然的走在自己的蒙古大地上。勒勒车的车轮,马儿的轻颠,描绘出一幅美丽的画卷。本曲的散板有长调的感觉,它是建立在长调的基础之上,所以本曲的散板有非常大的歌唱性,逐渐的加强音,引入本曲的下一个高潮——泛音。
        传统马头琴演奏法之一“泛音演奏法”主要流行于锡林郭勒地区。老一代马头琴演奏家巴拉贡先生是“泛音演奏法”的代表人物。《遥远的敖特尔》巧妙的运用了这种传统的演奏技巧。这种演奏法影响了长调歌曲的华彩性装饰歌腔,反过来长调歌曲又影响了这种演奏法的技术技巧的发展。本曲的泛音主要是左手手指固定在第二把位上,用实音与泛音反复交替演奏。用此方法既可减少换把、方便演奏,又能增加音的变化,具有浓厚的民间传统音乐彩。听着这里的泛音能感受到牧民骑在马背上、赶着牛车在草原上颠跑的感觉。
        (二)技巧部分
        这首作品的演奏技巧颇为复杂,必须注意各部位的互相协调,用弓时右手持弓法虽与演奏其他乐曲相似,但却有差别。右手要使马头琴发出纯正的乐音,所需的力度要大得多,同时需要无名指和小指施加不同的压力。《遥远的敖特尔》这首曲子在泛音结束后出现了很大
的不同,李波老师在常年的民间学习中,体会到了一种新的技巧演奏方式。他发明了一种新的跳弓方式,本曲运用了自然跳弓和人工跳弓两种跳弓技巧。 开始的时候逐渐的跳出人工跳弓,加快以后是自然跳弓,演奏自然跳弓时,人手的力度要小一些,主要是利用弓子自己的弹性。演奏时,右手的各个部位不能紧张,手腕及手指放松到能握住弓子就行。食指和中指松弛地放在弓杆上,无名指和小指勾住弓毛,不要太大力度,拇指稍压紧弓柄,运弓要平行。最适合拉自然跳弓的部位是中弓和偏左中引这种弓法演奏比较均匀的快速曲子很适宜。演奏人工跳弓时,人为的力度较大些,小臂和手腕及手指稍加控制弓子。与自然跳弓的不同之处是弓毛离开琴弦。这种弓法演奏慢一点的乐曲很适宜,还可以演奏渐慢和渐快的乐曲。最适合人工跳弓演奏的弓子部位是中弓或偏右中弓处。本曲自然跳弓的练习方法,首先要从运用中弓开始。尽可能用快和短的分弓,把弓子的重心点牢牢均压在弦上,不能让弓子跳动。做第二步练习时,用同一个方法,但不加压力,使弓子自然跳起。这时要注意右手各部位不得紧张僵硬。跳弓时,弓子不能跳得太高,要求弓毛触弦时间短促,音质干净、清楚。在跳弓的基础上加入了拨弦演奏方法,拨弦演奏方法是从其他乐器上移植过来的。
        以前的拨弦都是比较单一的,在很多民歌里也有过拨弦,比如《赞歌》《万里姑娘》……但是这些乐曲单一的技巧如果加入到这里就没有那样的欢快感。李波老师尝试出新
一种与跳弓配合的拨弦方法,这种拨弦方法是以前的乐曲没有的感觉。因为拨弦的开头音的跳跃重音,会给人带来新奇感。随后有快速琶音和跳弓的结合,整个曲目充满了活力,就像骏马驰骋在草原的感觉。当牧人到达新的牧场敖特尔的时候,牧人的内心又有一次变化。作者在这里再次加入了长调和泛音,体现出牧人的喜悦感。随后进入全曲的最高潮也是最考验演奏者的部分——快弓。
        《遥远的敖特尔》的快板部分的快弓是和跳弓结合在一起的,曾经笔者的老师说过:什么是快弓?快弓就是长弓拉快了,就是快弓。对于弓弦乐器来讲,长弓就是基本功,要练好快弓必须在基本功——长弓练习的基础上练习快弓。如果没有长时间的练习长弓的基础,或者不去练习,那么你的快弓会速度达不到。有的人演奏这部分音不清晰,总是丢几个音,或者轻轻而过。除了快弓外,演奏这部分还要练习双弦的八度音。紧接着后面又有一个快速换指琶音上下行音阶,这也是难度非常大的技巧性部分,没有常年的基本功积累,很难演奏出预期的效果。
        (三)全曲的尾声
        《遥远的敖特尔》这首曲子的结尾部分的旋律非常有层次感,也是本曲目最终表达的情
感境界。从快弓部分进入结尾的旋律部分,会使人马上进入遥远的感觉,忽进忽远,表达出牧人赶着五畜去那遥远的敖特尔放牧的景象。作者运用了重复的手法,渐渐弱下来,直到结尾飘渺,仿佛让人感觉意犹未尽。这里有几个技巧方面的问题,首先是轮指滑音,这个部分把握好滑音的度很重要,因为到这部分的时候,快弓技巧刚刚结束,因此凸显出弓头音之后,小小的滑音,会加入更美妙的元素。在这里,三次的重复部分演奏效果形成对比,一次比一次的弱下去,到最后几乎就没有了声音。渐弱渐慢的尾声,绵绵的气息回荡在草原的上空,牧人走向那遥远的敖特尔,歌唱着游牧生活的自由自在的情景。
        这部马头琴独奏曲《遥远的敖特尔》其独特的演奏方式及风格体现了蒙古民族长期的游牧生活。从头到尾的感觉就是一个美丽的故事,里面的内容和形式,展现了蒙古民族内心的世界,也表达出蒙古族人民对大自然的敬仰,保护草原的信仰。这首曲子在融入了民族文化的同时,也有许多的感慨在其中。现在的蒙古草原已经渐渐的消失,很多地方草原逐渐退化,多年后人们想看的草原是否还会存在?多年后我们的敖特尔牧民是否还有?希望以后的人看草原不是去听这首曲子,来感受那时的美景,感受那时的生活,而是亲自来草原感受城市外那片宁静的环境,接触那个向往自由的民族的内心,感受长生天的眷恋。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