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少数民族音乐的优越性-文档资料
论少数民族音乐的优越性-文档资料
论少数民族音乐的优越性
中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统一国家,各少数民族历来以能歌善舞著称,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各族人民创造了优美的文化艺术和丰富多彩、独具特的民族文化,它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少数民族音乐艺术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它是少数民族在生息繁衍、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积累的文化元素。新中国的成立,给五十六个民族音乐文化的共同繁荣和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和希望,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崛起成为这个时代的突出特征之一。
纵观中国音乐文化史,中国传统音乐的形成与发展是众多民族共荣、共存的音乐实践过程,在中国史中,无论是“打”还是各种形式的“和”在客观上反映了各族人民对中国历史创造的参与活动,并不断把中国历史推向前进。中国音乐文化史同样反映了各族人民对中国历史创造的参与活动,同时又不断把中国历史推向前进。从历史文献、考古发现以及现存的音乐来看,少数民族音乐和汉族有着几千年的音乐文化交流史,中国音乐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打上了与少数民族音乐交流的烙印。
中国的改革与开放,给少数民族音乐带来了新的发展时期。从另一方面看,中国音乐面临着外来文化冲击以及如何适应现代化建设和人民观念变革的需要等一系列挑战。中国的少数民族音乐同样也避免不了这些严峻的问题。少数民族音乐大多生长在边
远和贫困地区,在科学技术被广泛应用的今天,封闭的地理环境对文化的天然屏障作用逐渐减弱,现代化大众传播媒介形成的巨大冲击波正以铺天盖地之势向着民族的精神文化施加着人们始
料不及的影响。少数民族地区的人们看到自己在经济、文化方面的落后状况同窗外世界形成的强烈反差后,他们也开始向往这种繁华的生活,于是几千年代代相传的民间音乐被他们遗弃了。然而,深埋在心里的传统又使得人们非常矛盾,一方面为大开眼界而兴奋、憧憬,另一方面又为自己民族音乐传统的迷失感到迷茫。少数民族地区的人们并没有充分认识到少数民族音乐对于个人
和民族精神有重大的塑造作用,它是整个中华民族的灵魂,体现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特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从文献记载来看,少数民族地区同中原地区的音乐文化交流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期。几千年来,他们的交流活动未曾中断,并且呈不断扩张和深化的趋势;在空间上具有全方位的特点,其主要表现在音乐生活中各方面的全面交流;在方式上具有双向特点,表现为相互影响和吸收,而不是某一民族对另一民族单方面的影响,其结果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彼此融合过程中各自吸收新鲜经验进而又丰富了各自新的发展,给民族传统特点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在程度上达到了自然融合的境界,表现出各民族按照自己的价值取向对异种音乐文化自觉的选择和吸收。
蒙古族有高亢悠扬的长调,热烈欢快的短调;藏族有深情的囊玛,热情奔放的堆谢、锅庄、酒歌和优美动听的弦子;维吾尔
族有古老的被称为维吾尔族音乐之母的十二木卡姆;哈萨克族有独特的冬不拉音乐和冬不拉弹唱;朝鲜族有织布谣、道拉基、阿里郎等。
少数民族音乐与汉族音乐同呼吸、共命运。
一、少数民族音乐的社会价值
从世界人类的历史看,一个民族或国家的人民,之所以能够生存和发展,大都是因为包括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和社会组织在内的一套自己的文化得以传承,换句话说就是民族文化生命得以维系。这种民族文化生命,是各民族在发展过程中积累和继承的结果,因此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具有其独特的社会价值。
少数民族音乐是识别一个民族的重要标识,是少数民族文化流传的重要形式,同时也是增强族凝聚力的精神源泉。如同《茉莉花》的旋律在耳边响起时,世界人民都知道这是中国的形象一样,那么唱着雄浑的《嘎达梅林》,蒙古人便能在全世界的每个角落到他们的同族;《阿里郎》的旋律传来时,便知道这里有朝鲜族的兄弟,彝族、拉祜族则可在弹起三弦琴、吹起芦笙的时候到他们的同族朋友,无论认识的还是不认识的,大家拉起手跳起来,从黄昏跳到月亮升起,从月亮升起跳到月亮落下。独具特的音乐艺术,是少数民族最为典型的文化特征,同时也是中华民族区别于另一个民族的重要标志。
由于民族音乐记录和诠释着一个民族的历史进程和情感体验,音乐能够使人们产生对本民族的认同感,也能增强本民族人
民的凝聚力。少数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其本土特有的旋律和淳朴的风格浇灌着中华
大地,让中华民族的民族文化显得熠熠生辉。
不仅如此,少数民族音乐还是传延民族历史和民族文化的重要工具。少数民族歌曲用音乐语言记载着民族的起源、造物、迁徙、历法、祭祀等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它能清晰地刻画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
更进一步说,中华民族始终以“和”为本,然而各民族都有其独特的历史发展进程,它们有自己本民族的语言和独特的风俗习惯,然而音乐这一流动的语言所表达的情感是共同的,任何人都可以通过音乐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因此少数民族音乐是各民族之间相互沟通和交流的桥梁。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统一的国家,传承和弘扬少数民族音乐,对加强各民族之间的沟通和理解,增进民族团结,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这也是少数民族音乐社会价值的重要体现。
二、少数民族音乐的经济价值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力发展市场经济,然而市场经济并非把所有的有形的物质和无形的精神都变成商品,但是市场经济是追求利益的经济。我国少数民族大多聚居在西部地区,由于
历史地理等多方面的因素,西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于东、中部地区,加快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应该充分利用其优势资源,大力
发展经济。其中,经济资源既包括自然资源,也包括人文资源。在人文资源中,少数民族音乐是最为独特、最具市场开发价值的人文资源。中国近来制订了一系列有利于西部地区发展的政策,使得中、东、西部地区齐头并进发展是中国政府的目标。市场化开发利用少数民族音乐艺术,不仅能够使少数民族音乐艺术成为少数民族获得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并且能够使民族艺术在现代化进程中保持自己独立的位置和获得应有的地位。因此,以经济的角度开发少数民族音乐艺术,将会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少数民族音乐蕴含着巨大的市场商机,所以应大力开发少数民族音乐的经济价值,使之变成少数民族经济的重要资源,因此中国近来将少数民族音乐放在了相当重要的位置上。
三、少数民族音乐的文化价值
(一)少数民族音乐的史学价值
汉代,中原地区和边远地区的文化有了进一步交流,张骞通西域,带回了少数民族地区的歌曲,对汉族的音乐文化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个民族音乐文化的大融合时期,当时流行在中原的少数民族音乐,主要有鲜卑乐、龟兹乐、疏勒乐、西凉乐、高昌乐等,都是中华文明史上的优秀作品。明清时期,少数民族中出现了许多著名的音乐家和艺术家,例如蒙古族人荣斋收集整理了《弦索备考》,把民间流传的十二套弦索古曲用总谱的形式记录下来;藏族贵族登者班爵在中原学习汉族音
乐,并将扬琴、笛子、二胡、京胡等乐器带到西藏,促进了藏族古典歌舞“囊玛”的发展。
追溯中国的少数民族音乐,它具有悠久的历史,并在中国民族音乐文化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与汉族音乐共同谱写着中国的民族音乐史。
(二)少数民族音乐的美学价值
静心听一曲蒙古族的“呼麦”,有如亲临高山之巅,仰望苍穹,与天对话之感;同样,静心听一曲乌日汀哆,也有站在苍茫草原,向大自然倾诉、对话的体验,因此,许多音乐家称之为“天籁与欣赖的完美统一,”也就是人和大自然的高度和谐。这种情景交融、合乎自然的独
特意境和神韵,在自然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的今天,更显示出少数民族音乐高度的美学价值。前苏联美学家尤.鲍.鲍列夫认为:“规模宏大、气势磅礴、声势浩大,是反映在艺术中的典型形态”。就像蒙古族中的音乐嘲林哆,只需五六个人演唱,就会产生庄严肃穆的气氛;一曲马头琴曲《走马》,就会有排山倒海的气势,两者都能产生一种雄浑壮美的崇高美感。少数民族音乐达到了艺术境界之中的最高境界—形象与意境的高度统一。
(三)少数民族音乐的哲学价值
生活音乐化、民歌哲理化,这是少数民族生活和民歌艺术的传统。这种特点,突出反映在各少数民族民歌的歌词内容中,例如产生于元代的蒙古族歌曲《茫茫大海》,赞颂大海和高山一样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