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摇滚”很“流行”
——以作品《轮回》为例
张家绮
(汉口学院音乐学院,湖北 武汉 430212)
【摘要】欧美摇滚乐传入到中国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更多的观众可以以更便利的方式接触到摇滚乐。这也使摇滚乐追求不断的进步和创新。近年来,本土民族音乐和摇滚乐相结合的新形式诞生,称为“民族摇滚”。“民族摇滚”不但迎合了听众的喜爱偏好,也是摇滚乐推陈出新的产物,使听众以更通俗易懂的方式了解民族音乐。本文以两个演唱版本的作品《轮回》为例,虽然作品相同,但使用的表演方式,演唱方式,乐队伴奏形式,音乐节目推广方式等各不相同,所展现出来作品形象也完全不同、各有特。作者通过两个演唱版本的对比,尝试分析“民族摇滚”的表现形式和发展现状。
马头琴是哪个民族【关键词】民族摇滚;谭维维;杭盖乐队;摇滚乐;《轮回》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摇滚乐是风靡全球的一种音乐行类型,它灵活大胆、热烈直接。跟摇滚乐风格完全不相同的民族音乐,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流传历史。不同民族的民族音乐都能一定程度上的反应出该民族的民族特点。
由于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大众在接触音乐的途径上更为便利。各种不同曲调、不同风格、不同唱法的音乐也能百家争鸣。但人们也因此对不同风格种类的歌曲也有了更高的艺术欣赏水品。这促使着各类风格的音乐不断地推陈出新。更多的传统民族音乐和西方流行音乐相互融合成为新的产物,“民族摇滚”便是其中一种。近些年来,在各大音乐类节目和各种晚会以及专辑、单曲中,刮起了一阵“民族摇滚”风。
作品《轮回》是杭盖乐队在2015年参加《中国好歌曲第二季》限时二十四小时即兴创作出来的传统民族音乐和摇滚乐相融合的歌曲。并以此歌曲夺得了头名。同年,被歌手谭维维在《蒙面歌王第一季》中翻唱,在2018湖南卫视跨年晚会上被歌手谭维维再度演唱。
一、作品《轮回》的创作风格
杭盖乐队是蒙古族摇滚乐队,他们将蒙古族不同时间、不同空间、不同地域的民族乐与现代重金属摇滚乐结合在了一起,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从作品名《轮回》和 “飞鸟、鲜花,万物众生都一样。共生、共享,时间空气与阳光。年轮在流转,薪火代代相传”等歌词中可以看出,作品中包含了浓厚的宗教祭祀彩。而更曼妙的是这庄严、神圣的藏族祭祀文化竟能用摇滚乐呐喊、宣泄的方式表现出来。
二、《中国好歌曲第二季》中杭盖乐队作品《轮回》
杭盖乐队在《中国好歌曲第二季》节目中演唱作品《轮回》时,是其成员胡日查、义拉拉塔、巴图巴根三个男生同时演唱。三位男生的形象看起来显得粗狂、豪放,其着装极具蒙古族民族特。
歌曲开头用蒙古族特有乐器马头琴和民族长笛结合了胡日查粗狂又沉稳的歌声和巴图巴根用“呼麦”的演唱方式并融入了具有蒙古族风格的“长调”特点作为前奏,一开始就把听众带入了宏大、神圣、宽广的听觉感受中。在前奏的背景音中,吉他以快速扫弦的方式并模仿民族三弦乐器的演奏方式将歌曲引入至人声。歌曲的开头部分由义拉拉塔担单独演唱,演唱时气息平稳,真声较多。主旋律在连续持续的中音区模进,结合主歌结尾处由D至A的大跳,给予沉稳、诉说的感觉。歌曲进入副歌部分,三位歌手进行合唱,其中两位歌手用低沉的声音在中低音声部进行演唱, 而另一位男歌手则用高八度的声音进行伴唱。除此之外,笔者在节目播放和音响效果中也发现,除了杭盖乐队三名主唱之外,还有四名伴唱也在人声效果中。伴奏也在副歌部分时加入庞大的管弦乐队和打击乐器。值得注意的是,歌曲此时用了多台打击乐器。同一般的摇滚乐架子鼓的伴奏音型不同,此时的打击乐器更像在“打拍子”,音量也较为宏大,与人声部分结合,产生了极强的画面感,仿佛在举行藏族祭祀仪式一般。高音部分的歌者在伴唱时运用了原生态唱法,使得蒙古族民族特更为鲜明。第二段主歌部分由声音更为粗犷的胡日查演唱,在副歌部分与第一段的人声和器乐和声伴奏方面做了近似的处理。在间奏部分,加入了欧美摇滚乐中常见的吉他声部的solo,节奏短促并迸发出非常激烈的气氛。两位吉他在手视觉效果上产生斗琴的表演状态。这使歌曲的音乐性增加,同时也增强了舞台表现力和渲染力。间奏后半部分,接入了马头琴solo,这把整首
歌带回到蒙古族民族的“节奏”。在歌曲的最后一部分三位主唱也是一起合唱,基本与第一、二段的副歌部分人声、伴奏部分、和声肢体处理相同。歌曲的结尾处用了电吉他与马头琴的合奏,这使得歌曲有了果断而强劲的结尾,并让音乐以摇滚乐贯有的方式结束。杭盖乐队的演唱全曲采用藏语歌词演唱,面对大多数汉语体系的观众,不但没有阻碍歌曲内在感情的表达,反而增加了音乐的民族性和表演性效果,是非常不容易的。
三、歌手谭维维翻唱的作品《轮回》
谭维维在《蒙面歌王》节目中演唱作品的《轮回》,在开头部分没有用气势恢宏的乐队伴奏,而是用弦乐队轻快的节奏和人声声部相结合平稳的口进入主歌部分。在主歌的唱腔部分,每一句的结尾基本都加入装饰音,并在主
(下转第87页)
连贯性,切忌不要太快,这样才能够使旋律富于歌唱性。进入到第二主题,将小提琴作为中心,在曲趣细腻的音型伴奏下,小提琴的音调更显忧思。中段将呈示段的主题加以展开与深化,曲调包含着一种动荡不安的情绪,如同在倾诉、抱怨,慢慢的,起伏不定的心情渐渐平静下来,在这一演奏中要注意弓要轻起,不能拉大,休止的十六分音符能够给人带来一种啜泣感,揉弦速度要平稳,情感把握要到位。在此乐章的最后又将第一主题重现,重新塑造人们对美好生活不懈追求的信心与决心,乐章在安静的节奏
中结束。
《A大调第五小提琴协奏曲》第三乐章运用回旋奏鸣曲式,A大调,最开始小提琴独奏出带有舞曲特征,柔美、典雅的主题,这一创作风格是典型的维也纳风格,后乐队重复演奏,勾勒出18世纪宫廷舞蹈的壮丽景象。随后主奏小提琴奏出新的音型,灿烂的快速音之后,将主题重新演绎,主部主题形象先后出现四次,之中插入了两个对比性的段落,每一次的呈现都显得华丽精致,无论是乐队的合奏还是小提琴的独奏都丰富了主题的发展,中间有一段具有土耳其风格的段落与前面舞曲形成鲜明对比,小提琴以轻快明朗的乐句与之相呼应,展现出民间生活画面,人们迈着轻盈的步伐载歌载舞,表达着他们对于音乐艺术的无限热爱,别有一番异国风情。这里演奏者可以不受束缚,自由发挥,可以选择快速的分弓,也可以应用跳弓,这样的自由设置更显得千姿百态,妙趣横生,带给人无限遐想的自由空间。在简短的小提琴华彩乐段演奏过后,终结部使用结束小步舞曲主题的旋律的主奏音型,在轻松愉悦、诙谐温暖的环境中结束。
莫扎特在歌剧和钢琴协奏曲创作领域成就卓越,但其对小提琴协奏曲的作用也不可忽视,整体风格轻快愉悦,富有青春气息,充满积极正能量,在当时的环境之下能够形成这样的风格十分难得,表达着崇高的快乐精神,体现了他对音乐艺术的炙热追求。
参考文献
[1]刘阿瑟.莫扎特《A大调第五小提琴协奏曲》技法分析[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03(03).
[2]李开祥.莫扎特小提琴作品演奏析要[J].音乐探索, 2007(07).
[3]王幼珊.浅析莫扎特《A大调第五小提琴协奏曲(作品219)》的艺术风格[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2(03).
[4]周游.从莫扎特小提琴音乐精神内涵谈演奏[J].美与时代(下半月),2008(06).
[5]赵璞瑶.莫扎特《A大调第五小提琴协奏曲》音乐特点及演奏技术分析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2(05).
歌和副歌的高音部分加入了民族唱法和原生态唱法相结合的唱腔。这种唱法在演唱中更贴近于民族音乐。在副歌部分,谭维维加重了真声运用,并在副歌结尾的高音演唱出嘶吼的状态。虽然是女性歌手的单独演唱,但是同样能爆发出强而有力的张力。间奏部分, 并没有像杭盖乐队那样运用很多的重型伴奏乐器和民族伴奏乐器。在最后的高潮部分,谭维维采用把旋律翻高八度的唱法,用人声把整首曲目带入到高潮部分。翻唱过的曲目与原创不同,减少了摇滚乐的重金属元素和民族乐特有的伴奏部分。使整首歌曲在表演形式、风格特点和音乐表现上更贴近于流行音乐。整首曲目都用中文演唱,减少了歌曲的仪式感。增加了歌曲的感染力。
谭维维在《蒙面歌王》的演唱和杭盖乐队在《中国好歌曲》的演唱中,区别最大的应该是演唱技巧和伴奏乐队的运用,谭维维在《蒙面歌王》节目中是独唱,在演唱整首曲目时,绝大部分都是用的流行唱法。和杭盖乐队的三位男歌手不相同的是,谭维维的演唱版本侧重于演唱技巧,乐队伴奏与和声编配多用于烘托歌手的歌唱技巧来表达歌曲的内在情感。而杭盖乐队的演唱版本则着重于考量音乐的整体性,乐队伴奏、和声肢体、歌唱人数以及歌唱方法、歌唱状态的配合,都是为了展现歌曲的表现力和创新性。
作品《轮回》被歌手谭维维在2018湖南卫视跨年晚会上再度演唱,与《蒙面歌手》中演唱的不同是,歌手减少了民族唱腔,在乐队伴奏上也不显的那么厚重。
四、“民族摇滚”很“流行”
近年来,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类音乐类节目层出不穷。《中国好歌曲》和《蒙面歌王》这两档节目都属于音乐类竞技节目,在播出时就有较高的知名度,对歌手的整体形象和知名度都有很大的提升作用。也提高了音乐作品的影响力。这对于“民族摇滚”乐这一新的音乐类型是非常有益的。一方面可以让民族音乐以更时尚华丽的形式出现,让观众以更通俗易懂的方式了解。另一方面可以拓展摇滚乐新的发展方向,让西方流行音乐变成具有中国特的新风格。“民族摇滚”迎合了中国人的审美需求,旨在能扩大更多的听众。
作品《轮回》的两个演唱版本,无论是从节目效果、音乐本身,还是歌手的整体形象方面,都塑造得非常成功。在网络上两个演唱版本也获得了超高的点击率,这都非常符合当然摇滚乐发展的趋势。
参考文献
[1]索南旺杰,阿旺.宗教学视阈下的藏族山神祭祀仪式研究[M].拉萨:西藏民族艺术研究所,2008.
[2]郑双花.电视音乐节目<;蒙面歌王>的传播特分析[M].北京: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2015.
[3]周正基,黄进海.中国摇滚乐的历史及现状[M].长沙: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
[4]田联韬.藏族音乐的地域性特征与音乐彩区研究[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4.
(上接第85页)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