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七律·长征课型讲读课文授课
时间
2课时
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逶迤”“磅礴”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诗句内容,感受红军战士的伟大精神。
3.从字里行间体会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教学
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诗句的内容,体会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
难点感受及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识记“崖、渡、索”3个生字,理解本诗中的词语。
2.正确朗读这首诗歌。
3.初步理解古诗大意。
教具
准备《长征》朗诵录音。电视剧《长征》片段。
教学设计设计意图
导入()分钟一、了解历史,深情导入新课【课件2】
1.同学们,在1933年,国民党反动派50万大军对
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
农红军为粉碎敌人的进攻,于1934年10月,从江西瑞
金出发,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的长征。他们一
路上跋山涉水,冲过四道封锁线,翻过逶迤的五岭、突
破乌江天险,四渡赤水,越过乌蒙,巧渡金沙江、强渡
大渡河,爬雪山、过草地,最后翻越岷山,完成了这一
史无前例的壮举。主席在回首这段惊心动魄的历
史时,不禁心潮澎湃,满怀豪情地写下了这样一首诗。
【课件3】(长征行军图片。播放诗歌朗诵录音)
2.了解诗体:像《长征》这样的诗叫做——七律。
是七言律诗的简称,每一首诗是8行,每一行7个字,
第2、 4 、6、 8句最后一个字需押韵。
了解历史,导入
新课,使学生先进入
一种学习氛围,能够
有激情地进入到学
习中去。了解七律,
建立知识结构。
3.关于长征,大家课前都做了预习,谁来说说。(生交流)若让大家用一个字形容长征历程会用?(难)(板书:难)长征途中红军历经了许多磨难,这是一条漫漫
长征路。现在再来读一读课题,你会怎么读?
(深情):七律·长征(缓慢):七律·长征
新课教学(
)分钟二、朗读感知,了解诗歌内容
1.指名读古诗三遍,纠正字音。
正音:谁愿意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听?(指名读)
其他同学注意听这首诗当中的3个生字,看看读得是不
是正确。
2.谁来给他一些建议。请你举个例子读给他听听,好
吗?你能再综合同学们的建议,更好地把这首诗再读一
遍吗?
3.齐读:让我们一起把这首诗读出来。
【课件4】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三、自主探究,明确诗歌大意
1.默读,静思大意。
联系书上的注释、插图以及查阅过的各种资料,再次默
读《长征》,想一想,这首诗大概什么意思。思考完后
再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说说读懂的,提出疑惑的并尝试
解决。(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读书情况。)
2.你读懂了什么那句诗?(生试着说说意思)哪些地方
还不理解呢?
预设:
从有目的地自
读三遍,再指名读、
指导再读、齐读,让
全体学生都能把诗
读通读顺;从诗题的
味道,再到学生读诗
的味道,教师范读的
味道,学生再齐读的
味道,让全体学生都
在初读全诗的基础
上得到了充分读诗
的机会。
充分利用多种途
长征中面临的困难径来明确诗意,锻炼学
生自己读懂古诗的能
力,知道学习古诗要利
(1)a “逶迤”与“磅礴”的理解。
b“腾细浪”与“走泥丸”的理解。
c “云崖暖”和“铁索寒”意思。
d“万水千山”虚指,如“万言千语、万险千阻”。
3.明确诗意:
【课件5】
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
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眼里只不过是翻腾着的小细浪,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看来也不过是脚下滚过的小泥丸。
金沙江两岸悬崖峭壁,滔滔江水拍击着高耸入山崖,给人以温暖的感觉;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只剩下根根铁索,使人寒意阵阵。
更加令人喜悦的是翻过了千里积雪的岷山,个个笑逐颜开。
四、反复朗读,谈谈深刻感受
(一)多种形式朗读
1.自己练习朗读,注意读准字音的节奏。
2.同桌练习一人一句地读,注意读出韵味。
3.全班齐读,读出气势。
(二)谈谈自己从古诗中感受到了什么。
1.小组内的同学分别说一说。
2.每小组推荐一名同学发言。师生评价。用课本上提供的图片、注释、链接以及课外自己搜集到的相关资料等。
出示诗歌的大意,让学生检查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确,为下一步的品悟诗情做铺垫。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我能选择下面词语中加粗字的正确读音。(用“√”表示出来)远征难(nán lán)五岭(lǐn lǐng)腾细浪(tén téng)乌蒙(mén méng)水拍(pāi pò)桥横(héng hén)
云崖暖(luǎn nuǎn)尽开颜(jìn jìng)岷山(mián mín)
二、根据上句填下句或根据下句填上句。
1.红军不怕远征难,________________ 。
2.更喜岷山千里雪,_______________ _。
三、根据课文填空。
1.《长征》是一首律诗,作者是,写于1935年10月,
即。
2.“________。”这个词语概述了红军不怕长征中遇的任何艰难困苦。“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
句描绘了长征途中惊心动魄的战斗,具体表现了红军不怕远征难。“________,________”这句表达了红军历尽艰险,取得长征胜利的喜悦心情。
【答案】
一、nán lǐng téng méng pāi héng
二、1.万水千山只等闲 2.三军过后尽开颜
三、1.七言长征途中 2.万水千山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正确理解诗句。
2.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
教具
准备红军长征路线图,电影《飞夺泸定桥》片段。
教学设计设计意图
导入()分
钟一、复习回顾,激情导入新课
1.全体同学大声朗读《七律长征》。
2.谈话: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个伟大的壮举,是
一个伟大的奇迹。英勇的中国工农红军行程二万五千
里,打破敌人的围追堵截,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
强渡大渡河,爬雪山,过草地,攻占天险腊子口。终
于取得了长征的胜利。
【课件6】红军长征路线图
3.在长征即将胜利之时,主席回首这惊心动
学生通过回忆上
节课学习的内容,进
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培养他们课后复习的
能力。同时“温故而
知新”,为这节课的
学习做好铺垫。出示
红军长征路线图,听
老师谈话,对长征路
魄的行程,心潮澎湃,挥笔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七律·长征》。齐读。线有比较清楚地了解,感受到红军远征的艰难,加深对诗句中相关内容的了解。
新课
教学()
分钟二、学习诗歌,品悟诗中情感
1.学习诗句: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①你从哪些词语中读懂了红军长征很难?
A万水千山 B远征难
(板书:万水千山)
②你能读出长征的遥远与艰难吗?
③你又从哪里读懂了红军战士不怕难呢?(板书:红
军不怕只等闲)
你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
2.请同学们仔细地读读这首诗后边的六句话,用“—
—”画出描写长征艰难的词语或句子,再用“﹏﹏”
画出描写红军战士不怕难词语或句子,细细体会。
3.学生自由读、体会。
4.全班交流。
A、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①你从哪里感受到长征艰难?
A五岭逶迤 B乌蒙磅礴
“乌蒙磅礴”,你看到了怎样的山?(板画帮助学生
理解。)(板书:五岭乌蒙)
你能读出这种气势雄伟的感觉吗?
②那你又从哪里感受到红军战士的不怕难呢?
A腾细浪逶迤的五岭在红军战士的眼里,只是翻腾
着的细小波浪。
B走泥丸磅礴的乌蒙山,在红军的眼里只是滚动的
泥丸。(板画)
(板书:腾细浪走泥丸)
C逶迤的五岭,磅礴的乌蒙山,在红军的眼里只是翻
教师引导学生逐
句品悟诗情,通过补
充资料、交流、板画、
朗读等多种手段点
拨,重在让学生明白
大意后,讲出自己的
感受,这样对诗歌的
理解才能更深入一
层。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