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道路的探索 三 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学案 人民
三 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学习目标]
1.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
2.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1.重点:掌握南方谈话的主要内容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过程。
2.难点: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 · ]
一、历史性的跨越
1.南方谈话
(1)背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一个关键时期。
(2)内容
①基本路线: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②改革胆略: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
③判断标准: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④调节手段: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发展才是硬道理。
(3)意义:对推进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2.中共十四大
(1)时间:199210月。
(2)内容
①明确提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②要求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加快改革开放步伐,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
(3)意义: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的改革开放步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易混易错]社会主义探索阶段 
(1)计划经济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的区别只是资源配置方式的不同计划经济体制是行政手段配置;市场经济体制是市场配置方式。社会性质不是区分计划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的标准。
(2)在社会主义建设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是暂时的需要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和完善。
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1)时间:199311月。
(2)内容:通过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①目的: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
②所有制: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
③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
(3)意义
①勾画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②使中共十四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和基本原则具体化。
2.中共十五大
(1)时间:19979月。
(2)内容
①指导思想:确立理论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②所有制结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③公有制地位: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④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
⑤非公有制地位: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3)意义:是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又一次思想解放和认识深化。
3.初步建立的成果
(1)确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格局。
(2)初步形成了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
[图解识记]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知识网络(教师用书独具)
知识精要
1.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风云变幻,中国改革开放进入一个关键时期。以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的召开为标志,中国的改革开放步入一个新阶段。
2.从中共十四大到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基本原则逐步具体化,中共十五大在建设具有中国特社会主义的探索方面进一步深化。
[ ·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史料一] 中国曾长期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把计划看成是绝对的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这场金融危机使我们看到市场也不是万能的一味放任自由势必引起经济秩序的混乱和社会分配的不公最终受到惩罚。真正的市场化改革绝不会把市场机制和国家宏观调控对立起来。
(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社会主义两种经济体制的认识。
[史料解读] 抓住束缚”“混乱”“不会……对立等信息分析两种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利弊。
【提示】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对恢复经济和奠定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后来束缚了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是放弃计划而是把国家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机制结合起来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大发展。
史料二 图一为上海市粮票(1955年发行到1993年停止流通)。图二为上海飞乐音响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该公司创立于19841118是新中国第一家股份制上市公司。
   
图一          图二
(2)由发行粮票到发行股票反映出中国的经济体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发生这一变化的意义。
[史料解读] 注意挖掘图片隐含信息:粮票代表的是计划经济股票则是商品市场经济的象征。
【提示】 变化: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到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意义: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有利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和作用
(1)特点
①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个体经济、私营经济、中外合资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等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不同的经济成分之间还可以自愿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
②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③在宏观调控上,社会主义国家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与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2)作用
①市场机制能够推动资源的合理流动与分配,提高资源利用率,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
②宏观调控有利于保持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基本平衡,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市场经济的平衡运行。
全面认识新时期的经济体制改革
(1)必要性
①原有经济体制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改革经济体制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②只有改革经济体制才能更好地适应世界新技术革命的要求和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潮流。
(2)前提: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3)目的: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4)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5)实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6)特点
①以产权制度改革和产权关系调整为核心和主线。
②以改革旧制度最薄弱或新制度需求最强烈的环节——农业制度为突破口。
③允许旧体制外产生新体制,即体制增量调整与体制存量调整并行,而且以前者促进后者。
④包括政府在内的多元主体联合创新体制,政府扮演重要角。
⑤从制度变迁的规律和中国实际出发,选择渐进式改革的方式或道路。
[ · ]
1东方风来满眼春,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1992年,到深圳、珠海视察并发表了重要讲话。这次讲话(  )
①提出了真理标准问题 再次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③使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论断深入人心 ④深刻地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B [通过阅读材料可知这次讲话指1992年春天南方谈话而提出真理标准问题是在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故排除含的选项。]
2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的这一论述说明(  )
A.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没有本质的区别
B.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融合是最好的经济发展模式
C.计划和市场只是发展经济的手段,不是区别意识形态的标准
D.资本主义应当实行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应当实行市场经济
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其目标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结合题干材料分析AD两项表述错误;B项没有认识到国家宏观调控与计划经济的区别。的本意是要借鉴西方市场经济体制来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故选C项。]
3.从1978年到1992年,历经14年的探索和实践,中国特社会主义道路有了明确方向。这里的方向(  )
A.对内进行改革同时对外开放
B.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长期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 [本题解决的关键是材料中给出的时间AB两项是1978年时指明的方向不是1992年的故排除;D项只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并且也是在1978年就已经出现的故排除;1992年中国共产党十四大召开之后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时期。]
4.改革开放使我们先后冲破了个人崇拜”“计划经济崇拜所有制崇拜。下列内容明确体现出打破所有制崇拜的是(  )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C.中共十五大明确了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地位
D.南方谈话阐释姓还是姓问题
C [冲破了个人崇拜指的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全面纠正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冲破了计划经济崇拜是指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冲破了所有制崇拜指的是1997年中共十五大确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从特区可以引进技术获得知识学到管理管理也是知识。特区成为开放的基地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
《办好经济特区增加对外开放城市》
(1984224)
材料二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歌曲《春天的故事》
材料三 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姓还是姓的问题判断标准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南方谈话》
(1)根据材料一,概括经济特区的设立对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所起的积极作用。
(2)材料二中的春天的内涵是什么?
(3)根据材料二、三,指出1992年南方谈话的重大影响。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分析材料及知识迁移的能力。第(1)应结合材料一从技术的引进、发展外向型经济等方面概括经济特区的设立对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作用。第(2)从《春天的故事》歌词中可以得知这里春天比喻改革开放的春天。第(3)从材料中就可看出是关于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认识问题。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