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学案(含答案)
第8课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学案(含答案)
时空坐标主要线索1三大改造的胜利完成,标志中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此开始探索出一条适应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伟大实践,既取得了重大成就,也有过曲折和失误。
2中共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从此农村建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进行国企改革,并逐步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了通过市场配置资源,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
31992年南方谈话和中共四大把改革开放伟业向前大大地推进了一步,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第第8课课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目标导航课程标准学习目标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1.掌握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初步建立的史实,认识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特点。
2.掌握中共八大.“”.人民公社化.“八字方针”“”等史实,分别总结其经验教训。
一.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初步建立1背景由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长期掠夺.压迫和国民政府的搜刮.多年战争的破坏,国民经济处于全面崩溃状态。
2过程1新中国成立后用三年时间恢复了国民经济。
2进行废除封建土地制度,使农村生产力获得解放,为国家的工业化准备了条件。
3实施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建成了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程.长春
第一汽车制造厂等,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
4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改造实现了从生产资料私有制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体系。
深化理解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1历史因素我国重工业基础尤其薄弱,亟待发展。
2现实需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处于帝国主义的军事包围之中,发展重工业有助于增强国防实力.巩固新生政权。
3苏联经验苏联的五年计划同样优先发展重工业并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4经济关系重工业的发展有助于推动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
误区警示“一五”计划完成实现工业化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超额完成,但是并不等于中国实现工业化。通过第一个五年计划,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工业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与失误1探索中共八大1召开1956年9月,中共八大在北京召开。
2内容基本形势明确指出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初步建立起来。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尽快地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经济建设方针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3评价中共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是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取得的重要成果。
2失误“”和人民公社化1原因党中央和急于求成的思想开始滋长。
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脱离了中国的国情。
2概况掀起“”运动,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的高速度。
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把“”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推向高潮,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泛滥开来。
3后果“”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违背了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给经济建设带来了严重混乱,造成了19591961年国民经济严重困难。
问题思考材料有人害了右倾保守的毛病,像蜗牛一样爬行得很慢,他们不了解农业合作化以后我们有条件也有必要在生产战线上来一个“”他们把正确的跃进看成“冒进”。
1957年11月13日人民日报社论思考依据材料内容,中共八大的经济方针有没有得到贯彻为什么答案没有。原因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在理论和思想上缺乏深刻认识;等国家领导人急于求成,片面强调经济建设的发展速度。社会主义探索阶段
判断正误1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的分析是正确的,因此得以长期贯彻执行。
2“”与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错误都是生产关系严重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3国民经济的调整1目的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
2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3成效从1962年起,国民经济逐渐得到恢复和发展。
4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工业生产有了巨大增长,形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三.“文化大革命”对国民经济的破坏1原因1966年爆发“文化大革命”动乱并扩展到经济领域。
2表现“文化大革命”年,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3调整11971年,周恩来对国民经济进行恢复和调整,到1973年国民经济出现好转。
21975年,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对国民经济进行全面整顿,使国民经济得到进一步好
转。
判断正误1“文化大革命”仅是在文化领域内的动乱。
2“文化大革命”期间,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经济完全停滞。
解析19661976年,由于“左”倾错误,“文化大革命”爆发,国民经济建设遭到严重干扰和破坏,但是在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的主持下,国民经济并未完全停滞,也取得了一些较大成就。
针对练“一五”计划期间,上海.天津等原工业先进地区人均工业产值的增长率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反映出当时中国A工业发展速度放缓B重工业生产速度加快C工业布局发生变化D工商业改造已经完成答案C解析“一五”计划期间,我国的工业基地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工业布局发生变化,因此导致上海.天津的人均工业产值增长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故C项正确。
1印证教材观点材料一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规定,全国经济建设和文化教育建设投入总额为7
66.4亿元,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占总额的
55.8。在基本建设投资中,工业是重点,占
58.2“一五”计划中,苏联援建的156项大中型建设项目实际施工的为150项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
应用1材料一反映了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优先发展重工业,且重点发展区域在东北地区。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