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经原文及注释
太极拳经原⽂及注释
原⽂:
顺项贯顶两膀松,束肋下⽓把裆撑,背脊开劲两捶争,五趾抓地上弯⼸。
举动轻灵神内敛,莫教断续⼀⽓研,左宜右有虚实处,意上寓下后天还。
拿住丹⽥炼内功,哼哈⼆⽓妙⽆穷,动分静合屈伸就,缓应急随理贯通。
忽隐忽现进则长,⼀⽻不加⾄道藏,⼿慢⼿快皆⾮似,四两拨千运化良。
极柔即刚极虚灵,运若抽丝处处明。开展紧凑乃缜密,待机⽽动如猫⾏。
掤捋挤按四⽅正,采挒肘靠斜⾓成。乾坤震兑乃⼋卦,进退顾盼定五⾏。
注:本歌诀原为七⾸,后⽂《⼗三势歌》为第六⾸,据传为张三丰遗留。
注释:
拳经⼀:顺项贯顶两膀松,束肋下⽓把裆撑。背脊开劲两捶争,五指抓地上弯⼸。
拳论:虚领顶劲,⽓沉丹⽥。两膀松,然后空。提顶吊裆,⼼中⼒量。开合按势怀中抱,七星势视如车轮,柔⽽不刚。彼不动,⼰不动,彼微动,⽽⼰已先动。由脚⽽腿,由腿⽽⾝,如练⼀⽓。如转鹘之鸟,如猫擒⿏。发劲如⼸发⽮,正其四体,步履要轻随,步步要滑齐。
拳经⼆:举步轻灵神内敛,莫教断续⼀⽓研。左宜右有虚实处,意上寓下后天还。
拳论:⼀举动,周⾝俱要轻灵,尤须贯串。⽓宜⿎荡,神宜内敛。⽆使有缺陷处,⽆使有凸凹处,⽆使有断续处。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指。由脚⽽腿⽽腰,总须完整⼀⽓。向前退后,乃能得机得势。有不得机得势处,⾝便散乱。其病必于腰腿求之。虚实宜分清楚。⼀处⾃有⼀虚实,处处总此⼀虚实。周⾝节节贯串,⽆令丝毫间断⽿。上下前后左右皆然。凡此皆是意,不在外⾯。有上即有下,有前即有后,有左即有右。如意要向上,即寓下意。譬如将物掀起⽽加以挫之⼒。斯其根⾃断,必坏之速乃⽆疑。注:本段亦独⽴成⽂,即《张三丰拳太极拳论》。
拳经三:拿住丹⽥练内功,哼哈⼆⽓妙⽆穷。动分静合屈伸就,缓应急随理贯通。
拳论:拿住丹⽥之⽓,练住元形,能打哼哈⼆⽓。⽓贴背后,敛⼊脊⾻。静动全⾝,意在蓄神,不在聚⽓。在⽓则滞。内三合,外三合。太极者,⽆极⽽⽣,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过不及,随屈就伸。⼈刚我柔谓之⾛,我顺⼈背谓之粘。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虽变化万端,⽽理惟⼀贯。由招熟⽽渐悟懂劲,由懂劲⽽阶及神明。然⾮⽤⼒之久,不能豁然贯通焉。
拳经四:忽隐忽现进则长,⼀⽻不加⾄道藏。⼿慢⼿快皆⾮似,四两拨千运化良。
拳论:不偏不倚,忽隐忽现。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仰之则弥⾼,俯之则弥深。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不能加,蝇⾍不能落。⼈不知我,我独知⼈。英雄所向⽆敌,盖皆由此⽽及也。斯技旁门甚多,虽势有区别,盖不外强欺弱,慢让快⽿。有⼒打⽆⼒,⼿慢让⼿快,是皆先天⾃然之能,⾮关学⼒⽽有也。察四两拨千⽄之句,显⾮⼒胜;观耄耋能御众之形,快何能为。⽴如平准,活似车轮。偏沉则随,双重则滞。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率⾃为⼈所制者,双重之病未悟⽿。欲避此病,须知阴阳。粘即是⾛,⾛即是粘。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为懂劲。懂劲后,愈练愈精,默识揣摩,渐⾄从⼼所欲。本是舍⼰从⼈,多误舍近求远。所谓差之毫厘,谬以千⾥。学者不可不详辨焉。
两拨
拳经五:极柔即刚极虚灵,运若抽丝处处明。开展紧凑乃缜密,待机⽽动如猫⾏。
拳论:极柔软,然后极坚刚。能呼吸,然后能灵活。⽓以直养⽽⽆害,劲以曲蓄⽽有余。全⾝意在精神,不在⽓。有⽓者⽆⼒,⽆⽓者纯刚。⽓如车轮,腰似车轴。似松⾮松,将展未展。劲断意不断,藕断丝亦连。⼼为令,⽓为旗,腰为纛,先求开展,后求紧凑,乃可臻于缜密矣。牵动往来,⽓贴背,敛⼊脊⾻。内固精神,外⽰安逸。迈步如猫⾏,运劲如抽丝。
拳经六:掤捋挤按四⽅正,采挒肘靠斜⾓成。乾坤震兑乃⼋卦,进退顾盼定五⾏。
拳论:长拳者,如长江⼤河,滔滔不绝也。⼗三势者,掤捋挤按采挒肘靠,此⼋卦也。进步退步左顾右盼中定,此五⾏也。合⽽⾔之,⽈⼗三势。掤捋挤按,即坎离震兑,四正⽅也;采挒肘靠,即乾坤⾉巽 ,四斜⾓也。进退顾盼定,即⽔⽕⾦⽊⼟也。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