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人眼中的薛宝钗其五:插足诱、主动上贴、毫无廉耻
清朝人眼中的薛宝钗其五:插足诱、主动上贴、毫无廉耻
红楼梦里最具有迷惑性的人物,当属薛宝钗。
打开搜索引擎输入薛宝钗,会发现大量“大家闺秀”“举止娴雅”“品格端方”这些词汇。
然而事实却是,她是全书里出身最差的姑娘。不知哪里可以算是“大家闺秀”?!
出身最差倒无所谓,毕竟,现代人不讲究出身了,况且书中的灵魂人物贾宝玉也视万物平等,不论出身的。可是,品行最差令人鄙视,那就避无可避了。
封建时代里,女性最基本的品行是男女授受不亲。即便现代社会,有品格的未婚女性也是矜持的。对男性不设距离,尤其是对已经心有所属的男性,还积极主动地上贴、引诱,任谁都会鄙视她——而薛宝衩,恰恰就是这样的女性 。
01 无视男女大防,与外男随意交往
奇葩的薛家,带着一个敏感年龄的女儿,过家门而不入,欣欣然地奔向了满府公子哥的贾家。这就是不要脸皮的作风。
从男女大防的角度来说,薛宝钗根本不应当跟宝玉相见。
当代读者都忽略了历史背景,大观园一男男女女成日玩耍,其中最不合规矩、最反常理的当属薛宝钗。因为其他女孩子都是贾宝玉的亲姊妹,不在男女大防之中。
两拨这个道理很简单。薛宝钗和薛蟠是亲兄妹,可以随便见面;薛蟠和林黛玉就不可以见面,对黛玉而言,薛蟠是外男。
元春省亲时,贾母曾回禀说:“无职外男,不敢擅入”, 宝玉作是元春的亲弟弟,到了正式场合也成了“外男”,不能随便相见。这就证明那个时代的礼法之严格。
原本宝玉也算是黛玉的外男。黛玉初入府时,回答王夫人有句话:
“舅母所说,可是衔玉而生的?........况我来了,自然和姊妹们一处,弟兄们是另院别房,岂有沾惹之理?”
你看,在黛玉想象中,压根不会跟兄弟们有什么接触的。放在清朝,不仅林家如此,任何一个有点体面的家庭都会如此。所以黛玉的话,才体现出大家闺秀的教养。
但是贾母有意安排她俩在一起,就怪不得黛玉了。贾母动不动就说“我家的四个丫头”,视黛玉为贾府人。宝玉跟黛玉吵架时也说,自己没有亲兄妹,视黛玉为亲妹妹,俩人就该格外亲厚些,跟他人不同。简而言之就是:黛玉跟贾府后来形成了收养关系,算是贾府人,亦算是宝玉的亲姊妹。
薛宝钗跟黛玉不同,无论从那个角度都不出跟宝玉交往的合理途径。
换言之,钗黛竞争产生的沃土,本身是以薛姑娘不尊礼法、不顾脸皮为前提的。以那个时代的人情世故来说,薛家但凡正常一点,就不可能出现宝黛竞争的局面。
有读者看到卓语的解读,留言说:“写书需要薛家住贾家”——对这种奇葩脑回路,我也只能呵呵了。是啊,曹雪芹是要安排薛家住在贾府,但为什不给他们安排一个合于礼法、无可指
摘的路径?为什么要让薛家显得如何下作猥琐,让薛姑娘靠近宝玉如此为难呢?
02 神秘包装,拨雨撩云
为了钓金龟婿,薛家炮制出金玉良缘和冷香丸,这种假借天意、神话保装,是封建时代乱臣贼子最常用的招数。阴谋的开端,往往都是如此,这里作者运用了史笔。
为什么可以肯定金玉良缘是个谎言?
癞头和尚毋庸置疑是个得道高人,有点宗教常识都知道,这种人不会参与红尘间的富贵喜乐,他们只能寻声救苦。可以雪中送炭,绝不会锦上添花。
书中癞头和尚真正出现的场合,都是为人解灾去厄,指引迷津的。想让他这样的人,跑到谁家里奉送婚姻大事,实在是白日做梦!
真正跟宝玉缘定前世、且本具神姿仙质的人,是林黛玉。既然有这么个真的,就会再出个假的,那当然是薛宝钗。
但在这个颠倒的世间,假的,总会战胜真的——这是红楼的深刻寓意。
拥钗派表示不服,他们说:即便金锁是假造的,那也是王夫人、薛姨妈这些长辈的主意,跟宝钗有何干?
真的无干嘛?让我们来看看第8回:
宝钗看毕,又从新翻过正面来细看,口里念道:“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念了两遍,乃回头向莺儿笑道:“你不去倒茶,也在这里发呆作什么?”莺儿也嘻嘻的笑道:“我听这两句话,倒像和姑娘项圈上的两句话是一对儿。'..............一面说,一面解了排扣,从里面大红袄儿上将那珠宝晶莹、黄金灿烂 的璎珞摘出来。
这段场景里,薛宝钗和莺儿打双簧的痕迹太重了。
宝玉作为外男,根本不应进入宝钗卧室。宝玉初到先问薛蟠,这倒是做客之道,薛蟠不在,他就该走了,可是薛姨妈竟然以“里面暖和”为由,让宝玉去宝钗屋里。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