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古诗词的四项基本步骤[共五篇]
鉴赏古诗词的四项基本步骤[共五篇]
第一篇:鉴赏古诗词的四项基本步骤
鉴赏古诗词的四项基本步骤
冬至的古诗四句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古诗吧,古诗具有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的特点。古诗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鉴赏古诗词的四项基本步骤,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认真审读,整体感知鉴赏诗歌,首先应读懂诗歌,力求从整体上把握作品的内容、主旨、情感倾向。
这当然要从诗的文字符号入手,在文本上下一番苦功,反复咀嚼,但一些提示性的信息,如标题、作者、注释等也是不可忽视的。
标题往往包含许多信息,如时间、地点、人物、思想内容、情感倾向、诗歌类型等,有助于把握诗歌内容,理解主题;作者能揭示诗歌的背景、创作的思想倾向等;注释往往是对关键词句
、时代背景的交待,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品。在鉴赏时,对这些辅助性的东西一定要予以足够的重视。
二、合理想像,感悟意境
鉴赏古诗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意境。所谓意境就是诗人的主观情意与诗中描绘的图景相融合而形成的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品味诗歌的意境,离不开想像。鉴赏诗歌应抓住具体的意象,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像去补充、拓展、丰富诗歌的意境。
三、吟咏推敲,品味语言
诗贵含蓄。由于诗歌要用极小的篇幅容纳丰富的意蕴,所以,与其它文学作品的语言相比,诗歌语言更具抒情性、含蓄性、精炼性、跳跃性。鉴赏诗歌,如果对诗歌的语言意思不了解,就很难把握作者的情感。品味语言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品味关键词语。动词、修饰语、叠词、表颜的词等都是要关注的'对象,而改变了词性的词,应特别予以重视。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某些词语的词性,这些地
方往往就是“诗眼”或“词眼”。
其次,品味变化了的句式。诗歌为了格律的需要,给读者留下艺术想像的空间,不仅改变词性,还常常颠倒词序、省略句子成分。品味语言,还需将这些诗句还原,把握诗意诗情。如“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杜甫《秋兴八首》)读起来不知所云,但实际上是运用了倒装,正常的语序应为“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倒装的目的只是要强调“香稻”、“碧梧”,通过稻粒的富足、梧叶的茂盛来反映盛世气象。
第三,品味修辞技巧。弄清修辞手法及其所指的具体形象,把握表达效果,有助于正确把握诗句的深刻内涵。如2005年高考浙江卷第16题“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杨万里《暮热游荷池》)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了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的娇羞之态,表露了诗人的怜爱喜悦之情。
四、明辨技法,赏析妙处
古典诗歌常通过各种表达技巧的运用曲折而艺术的抒情言志。鉴赏诗歌,也应从整体着眼,立足主旨,赏析表达技巧运用的妙处。如2005年高考全国卷Ⅱ鉴赏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
家》,在把握了诗人冬至夜客居邯郸驿站时思念家乡亲人的情感后,就很容易理解“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了。这两句诗是诗人想像夜深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议论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从而将自己对家人的深切思念表达得含蓄而深沉。
第二篇:诗歌鉴赏的基本步骤
诗歌鉴赏的基本步骤
古典诗歌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花园里的一朵奇葩,是我们了解中国悠久历史的一扇窗口。因此,高中新课标和高考都把鉴赏古典诗歌作为考察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必要手段之一。可是在学习中学生对鉴赏诗歌却觉得无从下手,不到切入点和突破口,以致于在考试中丢分较多。那么,如何鉴赏诗歌呢?
一、看题目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它或者点明诗的类别,或者点明时间、地点,或者点明情感。也就是说,题目可以暗示我们很多信息。如王安石的《金陵怀古》,题目告诉我们这是一首咏史怀古诗,这类诗常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
迹来达到感慨兴衰,抚古伤今等目的。所以由题目我们可以知道这首《金陵怀古》一定是王安石借写六朝古都——金陵的繁华往昔来抒发慨叹兴衰,讥喻当朝统治者的感情。再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题目显示这是一首送别诗,赠友送别所抒之情不外乎是依依不舍或祝福友人。李白用“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传达出对朋友的悠悠情思,又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由题目可联想到描写的应该是秋日山景,不会超出宁静祥和的山水田园风光的范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可不正是一幅恬适闲雅的山水画?
二、看作者
“江山易改,秉性难移”。一个诗人的创作风格、语言风格通过不同的诗歌呈现给读者时大体上是一致的。如李白,看到他,我们自然想到豪放、乐观、好用夸张、比喻等,“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那是何等豪迈的胸怀。再如杜甫,看到他,一定想到他的沉郁顿挫,忧国忧民,“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不能不让你的心头沉甸甸的,看到苏轼,你能不想到他的豁达超脱吗?“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样的境界在苏轼的诗文中随处可见。看作者等于看到了诗歌的语言特点,表达技巧。
三、看注释
注释,或是简介作者,或是简介写作背景,或是简介所用典故,或是点明某关键词的含义,不一而足,在鉴赏诗歌时注意到它们,会帮助我们更准确地理解诗歌内容。如杜甫《日暮》“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繁。”大历二年(767)年秋,杜甫在流寓夔州时,写下这首诗。花烬:灯芯结花,民俗中有“预报喜兆”之意,它告诉我们诗作于诗人离乡背井途中,“花烬”,暗示眼前灯烬结花有喜事,可对于孤身在外,居无定所的诗人来说不仅不觉欢欣反而倍添烦恼,让我们深刻体会到充溢在字里行间的思乡之情。再如王安石的《孤桐》:“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明时思解愠,愿斫五弦琴。”明时,政治清明的时代。愠,疾苦,怨愤。桐木是造琴的上好材料。据《孔子世家》记载:舜帝曾一面弹着五弦琴,一面唱:“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由此我们知道这首诗是王安石托物言志,用典故来表达自己的人生追求和崇高情怀的。
四、看意象
由于文化的沿袭承传,诗歌中的意象有了约定俗成的象征意义。因此,我们可以据意象而理
主旨,体会诗歌的深层含义。所以,记忆一些常见意象的含义能帮助我们到鉴赏诗歌的切入点。如“杨柳”,柳与留同音,故有惜别怀远之义,暗喻离别。像陆游的“满城春宫墙柳”,王维的“客舍青青柳新”,王昌龄的“忽见陌头杨柳,悔教夫婿觅封侯”。又由于杨柳多植于檐前屋后,故常做故乡的象征。如许浑的“蒹葭杨柳似汀洲”。陶渊明的“榆柳荫后檐”。从杨花柳絮自身飘忽不定的特点,又常被诗人当作遣愁的凭借,如杜牧的“楚岸柳何穷,别愁纷若絮。”贺铸的“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再如“燕子”,因其结伴而行成为爱情的象征。如晏几道的“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用“燕双飞”这一乐景反衬“人独立”这一哀情,写尽了孤独相思之苦。又由于燕子有眷恋旧巢的习性成为表现时事变迁抒发人事代谢的寄托。如刘禹锡的“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既暗示了乌衣巷往昔繁华,又袒露诗人面对今昔变化的无限感慨。又如“流水”,因水具有柔和清冷的特点,故常用水喻月之类虽具体可感却难以把握的事物,像杜牧的“天阶夜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借水的清冷从侧面反映封建时代女子的悲惨命运。又由于水的剪切不断,永不停歇与愁绪的无始无终,无休无止相吻合,故诗人又常以水喻愁,于是有了千古名句:“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一江春水”恰如诗人汪洋恣肆的愁思,江水不尽愁不尽。
其它诸如孤傲的梅花,清纯的芙蓉,比翼的鸳鸯,千差万别的意象无不寄寓了作者形形的各类情感,记住了这些意象,理解诗歌也就简捷多了。
总之,掌握了以上“四看”,我们鉴赏诗歌就到了入门的钥匙,就可以游刃有余地应付各种鉴赏题了。
第三篇:古诗词鉴赏
古诗词鉴赏题答题万能模式(上)
湖北枝江市第一高级中学
曹振国
解答古诗歌鉴赏题要注意三个方面:一是整体感知,即阅读诗歌时不忘题目、作者、注解,注意辨析诗歌类别。二是意象情感,即把握意象意境,并透过意象意境揣摩诗人所要抒发的感情。三是答题要求,即审读题干,弄清要求,有针对性作答。有时还要根据赋分确定答题详略。答题时一般遵循先观点后分析的套路,结构上采取总分式、并列式(分点作答)。下面就常见的六类题型的答题模式做详细解说。
一、形象意境类
形象意境类题型主要考查三个方面:对抒情主体形象的理解,对诗歌意象的分析,对诗歌意境的体味。
【设问方式】
形象画面: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形象(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景物有什么特点?
意象意境:诗歌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氛围?或直接点明某意象,要求简要赏析。
【背景知识】
1.形象——诗歌中的形象,既指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抒情主体形象),更多的则是指诗歌中所描写的景与物。意象是寓“意”之“象”,是诗歌用来寄托诗人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包括景和物。
2.意境——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常见意境特点术语:繁华热闹、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
等。
【答题模式】
形象画面分析:特征+形象画面定位
意象意境解说:意境描摹+特点概括(或效果简析)。即先用自己的话把诗句的意境描摹出来,再概括情境特点(如雄浑壮阔、高阔远深、恬静优美、萧瑟凄凉、生机勃勃、孤寂冷清等),或者对意境的作用效果加以简单解说。【真题印证】
例1(2009年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次石湖①书扇韵 姜夔[宋]②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