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建档立卡
工作流程和基本要求
1.各工会将自己单位符合条件的困难职工统一建档上报。必须严格把关,认真核实,详细掌握困难职工的困难情况,档案资料真实完整。
2.《困难职工帮扶救助申请表》分管领导要亲自签字、盖工会章。
3.本人书面困难救助申请,一定要详细说明家庭成员基本情况,家庭收入情况,详细说明致困原因;
4.《困难职工帮扶救助申请表》、困难职工解困脱困联系卡、建档立卡工作流程、入户调查表等材料到文件附件下载或到教育工会文件下载(QQ号296824655)。
5.上报截止2016年10月24日。
建档立卡工作流程、标准和基本要求
一、建档
1.建档最基本要求:
帮扶对象的界定,以具备“职工身份”和“家庭基本生活困难”为先决条件。
职工:职工应当是具有劳动关系、以工资收入为生活来源的劳动者、工作人员,包括农牧民工(签订6个月(含)以上的劳动合同)。
工会帮扶对象:在岗职工家庭(基本生活困难家庭)
2.建档标准
建立工会组织的企事业单位、党机关等与单位保持劳动关系且为工会会员的在职生活困难职工(含农牧民工)。
基本生活困难职工家庭标准界定:
(1)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线(低保户),未纳入民政“低保”范围的生活困难职工;或已纳入“低保”,但由于患病、子女上学等其他特殊原因经政府救助后仍生活困难的职工家庭。
(2)家庭人均收入在当地最低生活保障线(城镇居民498元/月,农民3308元/年)150%以内(低保边缘户)的单亲(父亲/母亲)、残疾职工家庭,或由于患重大疾病(本年度的个人自费部分的医疗收据金额8000元以上)、子女上学及其他特殊原因造成生活困难的职工家庭。
(3)家庭人均月收入高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线300%以内(意外致困户),因职工本人或家庭成员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伤害、重大疾病或其他特殊原因导致生活困难的职工家庭。
不予建档:拥有2套以上(含)住宅的,拥有商业店铺或雇佣他人从事经营活动的,子女进入高收费私立学校或自费出国留学的,非受雇佣经常使用机动车辆、船舶、工程机械以及大型农机具的,不予建档。
3.农牧民工的困难界定:
困难农民工家庭建档,以农民工在务工地遭受突发事件、意外伤害、重大疾病或其他急难问题导致生活困难作为主要认定因素。
4.识别、审批中需把握的几个重点环节:
1.明确建档单位必须建立工会组织。
2.明确建档困难职工须有劳动合同,或事实劳动关系证明,(工作证明、工资表、工作证、签到簿等)
3.精准识别职工身份(含农牧民工)。
4.明确建档职工为在职职工。
出国务工条件所需材料(档案材料):由本人向所在企事业单位工会或居住地所在乡镇、街道工会提出书面困难救助申请。填写《困难职工帮扶救助申请表》由基层工会盖章,并提供与申请救助相关的证明材料。
困难职工需要提供的证明材料:
1)本人身份证复印件、家庭成员的户口本复印件;
2)劳动合同(失业金领取证明);
3)本人及家庭从业人员的工资收入证明;
4)低保家庭提供低保证明;
5)申报人(系统内的困难职工名字)本地开户的银行卡复印件(注明具体开户行)最好为建行(工会会员卡-农商行);
6)致困原因引起的支出证明:
①因病致困家庭:提供本年度内医疗诊断书和整月或住院自负医药费票据的复印件,也可去社保中心复印医药报销费用凭证;
②因子女上学致困的家庭:提供学费票据和大学录取通知书复印件;
③因各种自然灾害/重大意外事故致困的家庭:提供相应证明材料;
7)公示材料;
8)对解困脱困对象建立困难职工解困脱困联系卡。
二、立卡(困难职工解困脱困联系卡)
立卡 — 确定解困脱困对象— 五个重点人
(一)对纳入低保且具有劳动能力、但未实现充分就业的困难职工
(二)实际收入或生活水平低于低保线、但尚未纳入低保的困难职工
(三)对患重特大疾病、遭受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等导致家庭支出突增,造成生活困难的职工
(四)对长期居住在城市、生活遇到特殊困难的农牧民工
(五)对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新产生的困难职工
建档立卡程序:
困难职工建档立卡程序包括:困难职工申请(提交基础资料)——基层工会或帮扶站点核实(入户调查填写入户调查表、向有关部门核实其收入及财产状况,填写困难职工收入及财产调查表)——困难职工建档公示——基层工会确定帮扶单位和帮扶责任人,由基层工会和帮扶责任人结合困难职工需求和实际,与困难职工一起制定帮扶计划和帮扶措施,完整填写《困难职工档案表》,由困难职工签字确认——发放《困难职工解困脱困联系卡》,建立台账——在系统中建立电子档案——基层工会或站点按帮扶计划开展帮扶工作;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