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1、价值尺度-—货币的基本职能之一。是指货币在表现和衡量一切商品价值时所发挥的职能。
2、流通手段-—货币的基本职能之一。即货币在商品流通中充当交换的媒介。
3、支付手段——当货币不是用作交换的媒介,而是作为价值的独立运动形式进行单方面转移时,执行支付手段职能。
4、贮藏手段—-是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人们当做独立的价值形态和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保存起来的职能。
5、无限法偿——法律规定无论支付额多大,债权人和售货者不得拒绝接受,一般主币具有无限法偿能力。
6、有限法偿——法律规定在一定的支付限额内,债权人和售货者必须接受,一般辅币具有有限法偿能力。
7、信用货币—-是指以信用活动为基础产生的、能够发挥货币作用的信用工具,其形式主要有
商业票据、银行券和存款货币.
8、格雷欣法则——在金银复本位制下,金银两种货币都被规定为本位币并有法定兑换比率,均可在市场上流通,当金银法定比价与市场比价不一致时,金属价值略高于市场价值的良币就会被熔化或输出国外而退出流通,金属价值低于市场价值的劣币则会充斥市场,发生“劣币驱逐良币”现象.这就是所谓的格雷欣法则,其揭示了金银复本位制的内在缺陷。
9、布雷顿森林体系-—a。建立了一个永久性的金融机构,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旨在促进国际合作;b.规定了以美元作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实行美元黄金本位制。即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规定35美元可兑换1盎司黄金,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规定与美元的比价,从而间接与黄金挂钩,进而决定各成员国货币之间的平价关系;c.实行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度;d.IMF向国际收支逆差的成员国提供短期资金融通;e.废除外汇管制。
10、特里芬难题—-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由于美元与黄金挂钩,而其它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虽然因此取得了国际核心货币的地位,但随着各国国际贸易的发展,必须使用美元结算和储备,就导致流出美国的货币在海外不断沉淀,对美国来说就会发生长期贸易逆差;而美元作为国际核心货币则又必须保持币值稳定与坚挺,这就要求美国必须是长期贸易顺差国.
两个要求互相矛盾,即所谓的特里芬难题。
11、牙买加体系——a.多元化的国际储备体系.美元依旧是主导货币,即是最主要的计价单位,国际支付手段和国际价值贮藏手段,欧元将是美元强有力的竞争对手,SDR的地位在增强,黄金的国际储备地位在下降,但仍可以视为二级储备资产.b.多元化的汇率制度安排:世界各国不仅可以采用固定汇率制度和浮动汇率制度,而且在两者之间,还有多种弹性不同的汇率制度安排。c.多样化的国际收支调节方式:不再仅通过总需求调节,还可通过汇率制度调节,并对商品贸易和资本流动实施管制.最大特点即分散化和多元化,相对灵活。
12、区域性货币一体化(欧元制度)——一定地区内的国家和地区,在货币金融领域实施国际协调,并最终形成统一的货币体系。其理论依据,是由蒙代尔所提出的最适货币区理论。这一理论的核心内容是:在具备一定条件的区域内,各国放弃本国的货币,采取统一的区域货币,有利于安排汇率,以实现就业、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的宏观经济目标。
第二章 国际货币体系与汇率制度
1、汇率-—国与国之间货币折算的比率。表现形式是以一个国家货币单位所表示的另一个国家货币单位的“价格”,因此又称“汇价”.
2、直接标价法——对一定基数的外国货币单位,用相当于多少本国货币来表示。
间接标价法-—以一定数量的本国货币为基准,用折合成多少外国货币单位来表示。
3、固定汇率—-布雷顿森林体系所确定的,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
什么是金融业浮动汇率——各国对汇率波动不加限制,听任其随市场的供求关系变化而涨跌;各国中央银行只对根据需要,自由选择是否进行干预以及把汇率维持在什么水平。
4、汇率决定理论(传统的)
国际借贷说;外汇供给的状况取决于由国际间商品进口和资本流动所引起的债权债务关
系—-国际收支。当一国的流动债权,即外汇应收,多于流动债务,即外汇应付,外汇的供给大于需求,外汇汇率下跌;反之汇率上升。
购买力平价说:由瑞典学者G.加瑟尔提出,中心思想是:人们之所以需要外国货币,无非是因为外国货币具有在国外购买商品的能力,同时,提供本国货币,也是一种购买力,因此,两种汇率应由两国货币的购买力之比决定.而货币购买力实际是一般物价水平的倒数,所以汇率
实际是由两国物价水平之比决定。
利率平价说:笔资金可以投资于国内,也可以投资于国外,对外币的需求是为对外投资.国内投资取决于国内利率与收益,国外投资则取决于国外利率及收益,因此,汇率决定于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利率和收益的比较。
汇兑心理说:从人的主观心理出发分析。在经济混乱的状况下,汇价变动与外汇收支,与购买力平价的变动并不一致;这时,决定汇率的最主要因素是人的心理判断及预测.
5、汇率决定理论(现代)
货币分析说:以购买力平价为基础发展起来,结合货币数量论的剑桥方程式,得出汇率与货币供给量通过物价水平联系起来,认为汇率要受两国货币供应量的制约,从而把汇率与货币政策联系起来.
金融资产说:投资者根据经济形势与预期,经常调整其外币资产的比例,从而往往引起货币资本在国际间的大量流动,并对汇率产生很大影响。
6、汇率超调—-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多恩布什与1976年提出的,它同样强调货币市场均衡对汇率变动的作用。多恩布什认为,货币市场失衡后,商品市场价格具有黏性,而证券市场反应极其灵敏,利率立即发生调整,使货币市场恢复均衡。正是由于价格短期粘性,货币市场恢复均衡完全由证券市场来承受,通过国际间套利活动,引起利率和汇率水平的超调(大幅上升或大幅下降).
7、抛补利率平价——套利者在将低利率国家货币兑换成高利率国家货币,以转移到高利率国家进行金融投资获取利差的同时,在远期进行方向相反的外汇交易,即卖出高利率国家货币买入低利率国家货币,以规避汇率风险.
无抛补套利——套利者将低利率国家货币兑换成高利率国家货币,已转移到高利率国家进行金融投资获取利差时,并不在远期进行方向相反的外汇交易。
第三章 信用、利息与信用形式
1、商业信用——工商企业以赊销方式对购买商品的工商企业所提供的信用。
2、商业信用有何特点、作用、局限性?
特点:①借贷双方都是企业;
②借贷的客体是商品;
③借贷行为与商品买卖紧密联系。
作用:①能够克服流通中货币量的不足,创造信用流通工具,促使商品的流通;
②促使滞销商品的销售,避免社会财富的浪费;
③加速短缺商品的生产,尽快实现生产的均衡。
局限性:①规模受到限制;
②使用方向受到限制。
3、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商业信用借贷双方都是企业,借贷的客体是商品,借贷行为与商品买卖紧密联系,但它有规模和使用方向的局限性。而银行信用借方是企业贷方、是银行或金融机构,信用的客体是
货币,且规模和使用方向超出了商业信用的局限性。
联系:①商业信用是银行信用乃至整个信用制度的基础,因为商业信用先于银行信用,银行信用是在商业信用广泛存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同时企业在选择信用的时候优先考虑商业信用;②银行信用是主导,因为它克服了商业信用的局限性,同时有了银行信用对商业票据的承兑和贴现,也有利于商业信用的发展.
②第六章 存款货币银行
1、存款保险制度——吸收存款的金融机构根据其吸收存款的数额,按规定的保费率向存款保险机构投保,当存款机构破产而无法满足存款人的提款要求时,由存款保险机构承担支付法定保险金的制度。
2、金融创新-—突破金融业多年传统的经营局面,在金融工具、金融方式、金融技术、金融机构以及金融市场等方面均进行明显的创新、改革。
第七章 中央银行
1、中央银行制度的类型:
单一中央银行制度:一元式(我国,总分行);二元式(美、德,联邦式特点,中央、地方);
复合中央银行制度:既中央又存贷(苏联、东欧、1983年前的中国);
跨国中央银行制度:货币联盟(欧盟,总部在德国法兰克福);
准中央银行:类似机构(新加坡、中国香港).
2、中央银行的职能:
发行的银行:垄断银行券的发行权,成为全国唯一的现钞发行机构。
银行的银行:“存、汇、放”业务对象是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
体现:①集中存款准备(法定准备金、超额准备金)
②最终的贷款人(商业银行出现信用危机时予以支持)
③组织全国清算
国家的银行:中央银行代表国家贯彻执行财政金融政策,代理国库收支以及为国家提
供各种金融服务。(代理国库,代理国家债券发行,对国家财政予以信贷支持)
第八章 金融市场
1、收益率
名义收益率——金融资产票面收益与票面额的比率;
现实收益率——金融资产的年收益额与其当期市场价格的比率;
平均收益率——将现实收益与资本损益共同考虑的收益率.
2、直接融资—-资金直接在最终投资人和最终筹资人之间转移,这样的融资活动就是直接融资。典型的就是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实现的融资.
间接融资——资金通过中介机构实现在最终投资人和最终筹资人之间的转移,这样的融资活动就是间接融资。典型的间接融资时通过银行存贷款活动实现的融资。
2、货币市场——是交易期限在1年以内的短期金融交易市场,其功能在于满足交易者的资金流动需求。
3、资本市场——是交易期限在1年以上的长期金融交易市场,主要满足工商企业的中长期投资需求和政府弥补财政赤字的资金需要。
4、远期——合约双方约定在未来某一日期按约定的价格买卖约定数量的相关资产。
期权——买方有权在约定的时期内按照约定的价格买进或卖出一定数量的资产,也可以根据需要放弃行使这一权利(看涨、看跌:市价,合约价,期权费)。
5、市场的有效性-—金融市场根据新信息迅速作出调整证券价格的能力。
6、有效市场假说(尤金·法马)
弱有效——证券的价格反映了过去的价格和交易信息.
中有效——证券的价格反映了包括历史价格和交易信息在内的所有公开发布的信息。
强有效-—证券的价格反映了所有公开的的和不公开的信息。
7、金融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和地区放松金融管制、开放金融业务、放开资本项目管理,
是资本在全球各地区、各国家的金融市场自由流动,最终形成全球通移动金融市场、统一货币体系的趋势。
8、经济金融化——指全部经济活动总量中使用金融工具的比重及其变化过程.
9、金融压制—-是指由于政府对金融业过分干预和管制政策,人为压低利率和汇率并强行配给信贷,造成金融业的落后和缺乏效率,从而制约经济的发展,而经济的呆滞反过来又制约了金融业的发展时,金融和经济发展之间就会陷入一种相互掣肘和双双落后的恶性循环状态,这种状态称之为金融压制.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