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教育与社会
1.明代东林书院的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育的(A)。
A.政治功能
B.经济功能
C.文化功能
D.人口功能
2.一个地区人均文化程度越高,人口出生率就越低,这体现了教育的(B)。
A.经济功能
B.人口功能
C. 政治功能
D.文化功能
3.日本在战后总结发展经验“谁想经济发展的快,谁就必须先发展教育”,说明教育与(A)的关系。
A.经济
B.文化
C.政治
D.科技
4.(C)决定和制约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以及教育的内部结构。
A.政治经济制度
B.社会文化
C.经济发展水平
D.人口状况
5.(A)制约着人才的质量和规格。
A.生产力的发展 B.科学技术
C.文化观点 D.政治经济制度
6. 对一个国家教育目的的制定产生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D)。
A.社会生产力
B.传统文化
C.科学技术
D.政治经济制度
7. 对一个国家教育经费的分配产生决定作用的因素是(D)。
A.社会生产力
B.传统文化
C.生产关系
D.政治经济制度
8. 决定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性质的中小学教育内容的因素是(D )。
A.社会生产力
B.传统文化
C.科学技术
D.政治经济制度
9. 我国实现“六三三学制”,这是由( A)决定的。
A.社会生产力
B.传统文化
C.科学技术发展水平
D.政治经济制度
10. 教育作用于政治经济制度,这主要是通过何种途径来实现的( B)。
A. 传播一定阶级的思想体系
B. 培养一定阶级所需的人才
C. 选择认同本阶级的教师
D. 形成一定阶级认可的社会舆论
11. 五四时,学生发起游行示威,对北洋政府形成重大压力,迫使中国在巴黎和会上拒绝签字。这一事件反映了学校教育对政治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是通过(C )表现出来的。
A. 促进政治民主
B. 培养爱国人才
C. 形成社会舆论
D. 培养爱国思想
12. 我国在十多年前决定高等教育进行扩招,高校大学生的规模越来越大。这种扩招从根本上来看是由(A )决定的。
A.社会生产力
B.传统文化
C.科学技术
D.政治经济制度
13. 学校教育是一种可以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那么,以下哪种学校教育因素不能起到这种作用(C )。
A. 教育内容
B. 教师言论
C.教育方法
D.学生行为
14. 孔子说,“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反映了(A )。
A.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作用
B. 教育对生产力发展的作用
C. 教育对文化的作用
D. 教育对人口发展的作用
15.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反映了(A )。
A.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作用
B. 教育对生产力发展的作用
C. 教育对文化的作用
D. 教育对人口发展的作用
16.学校通过开设品德课来促进学生的政治社会化,这体现了教育的( A )。
A.文化功能
B.劳动力生产功能
C.传播社会意识形态功能
D.经济功能
17.教育承担着( D ),能够使潜在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
A.发明新科技
B.创造新的生产工具
C.传递科学知识
D.再生产劳动力的功能
18.高等学校承担越来越多的科研任务,这表明教育的( A )。
A.科学知识再生产功能
B.生产力再生产功能
C.文化再生产功能
D.人口再生产功能
19. 对于人力资本理论,以下说法错误的是(D )。
A. 人力资本理论是舒尔茨提出的
B. 人力资本是一种生产要素资本
C. 学校教育投资是人力投资活动中最为重要的
D. 知识是人力资本的唯一形态
20. 以下不属于人力资本投资范畴的是(D )。
A. 学校教育
B. 卫生保健
C. 购买信息
D. 购买股票
21. 校园文化的核心(B )。
A. 物质文化
B. 精神文化
C. 制度文化
D. 学生文化
22.制约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的是( B )。
A.社会经济基础 B.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C.社会文化 D.社会政治制度23.一个国家教育经费的投入的多少最终取决于( C )。
A.文化传统 B.受教育者的需求 C.生产力水平 D.教育规模
24.教育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这表明教育具有(B )。
A.一定的滞后性 B.相对独立性 C.一定的超前性 D.绝对的滞后性25.“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句话反映了( A )。
A.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B.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C.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D.教育与科技的关系
26.决定教育性质的因素是( B )。
A.生产力 B.政治基础 C.科学技术 D.文化传统
27、1959年,在美国经济学第73届年会上提出人力资本理论的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 B )
A 马克思 B、舒尔茨
C、凯恩斯
D、威尔逊
28“大学要引领社会”已经成为高等教育一项新的社会文化功能,这表明教育对文化所具有的( D )功能。
A.传承
B.选择
C.融合
D.创新
29.日本在战后总结发展经验“谁想经济发展的快,谁就必须先发展教育”,说明教育与( A )的关系。
A.经济
B.文化
C.政治
D.科技
30.“大学要引领社会”已经成为高等教育一项新的社会文化功能,这表明教育对文化所具有的( D )功能。
A.传承
B.选择
C.融合
D.创新
31.( A )制约着人才的质量和规格。
A.生产力的发展 B.科学技术
C.文化观点 D.政治经济制度
32.在一般的意义上讲,学校文化中的传统、仪式和规章,统称为(D )。
A.学校教师文化
B.学校校园文化
C.学校物质文化
D.学校制度文化
33.二战期间,日本军国主义宣扬的法西斯教育,从作用呈现形式来看,属于教育的( C )功能。
A.个体功能
B.负向功能
C.显性功能
D.隐性功能
34.教育的社会功能又称(A )。
A.工具功能
B.固有功能
C.本体功能
D.隐性功能
35.教育按照其价值目标和理想,对社会现实的文化状况进行分析,做出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这是指教育的(C )功能。
A.文化创新
B.文化交流
C.文化批判
D.文化融合
36.人力资本理论认为,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关键,教育是形成人力资本的重要力量。这一理论的主要缺陷是( C )。
A.忽视了教育的其他社会功能
B.有教育万能论的倾向
C.忽视了劳动力市场中的其他筛选标准
D.夸大了教育对人力资本的作用
37.“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句话反映了( C )。
A.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B.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C.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D.教育与科技的关系
38.古代读书人求学的目的是:“学而优则仕”,这体现了教育的( D )。
A.经济功能
B.科技功能
C.文化功能
D.政治功能
39.以下不属于教育的经济功能的是( A )
A.教育是提高人口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B.教育是科学技术在生产的最有效形式
C.教育是创造和发展新的科学技术的重要基地
D.教育是劳动力生产的基本途径
40.“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思想是把( C )相分离。
A.教育与文化
B.教育与政治
C.教育与生产劳动
D.教育与经济
41.文化有两种存在的形式:一种是存储形态的文化,一种是(A )的文化。
A.活跃形态
B.外显形态
C.运动形态
D.操作形态
42.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的因素是(B )。
A.政治经济制度
B.科学技术
C.生产力
D.社会性质
43.( D )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
A.政治经济制度
B.文化
C.科学技术
D.社会生产力水平
44.通常而言,一个国家设立怎样的教育制度,什么人接受什么样的教育,进入不同的教育系列的标准怎样确定,主要是由( C )决定的。
A.科学技术
B.社会生产力水平
C.政治经济制度
D.文化
45.教育为政治经济服务主要通过( A )表现出来。
A.培养人
B.参与政治经济活动
C.传播科学和文化意识
D.生产斗争
46.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主要是由( B )因素决定的。
A.政治
B.经济
C.文化
D.人口
47.1960年12月,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提出了(A )。
A.人力资本理论
B.教育万能论
C.教育独立论
D.筛选假设理论
48.科学知识的再生产有多种途径,( A )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主要途径。
A.学校教育
B.职业教育
C.成人教育
D.高等教育
保先教育49.( D )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统一体,是经过长期实践形成的。
A.学风
B.环境
C.校风
D.规章制度
50.一个国家或地区教育经费投入的多少最终是由( D )决定的。
A.文化传统
B.教育的规模
C.受教育者的需求
D.生产力发展水平
51.一般来说,在文化诸因素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 D )。
A.语言宗教
B.思维方式
C.文学艺术
D.价值观
52.教育发展水平最终决定的因素是(B )。
A.科学技术的发展
B.社会生产力水平
C.政治经济制度
D.文化
53.通过教育可以在短期内学到大量知识进而再生产知识,这体现了教育的( B )。
A.劳动力再生产
B.科学知识再生产
C.技术再生产
D.文化再生产
54.社会的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不包括(D )。
A.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B.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C.决定着教育目的
D.决定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55.文化传统( B )教育的发展。
A.决定
B.制约
C.不相关
D.排斥
56.决定教育领导权的是(D )。
A.生产力
B.科学技术
C.文化
D.政治经济制度
57.提出普及初等教育的要求是在( A )之后。
A.第一次工业革命
B.第二次工业革命
C.第三次工业革命
D.信息革命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