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太太》中女性的双重身份危机评析
《森太太》中女性的双重身份危机评析
    裘帕·拉希莉1967年出生于英国伦敦,成长于美国罗德岛,是第二代孟加拉族的印度裔移民。青年时期,拉希莉在巴纳德学院获得英语文学学士学位。后来,在波士顿大学完成研究生的学习,并获得英语、比较文学和创作三个硕士学位。随后,拉希莉又获得了文艺复兴研究的博士学位。她从小学便开始尝试写故事,并于取得博士学位之后开始正式创作。迄今为止,拉希莉共出版了四部作品:《疾病解说者》《同名人》《不适之地》《低地》。这四部作品均展现了印度文化与美国文化之间的碰撞。
    《疾病解说者》是裘帕·拉希莉的第一部小说集。自1999年出版以来,这部小说集获得了普利策小说奖和美国笔会/海明威奖等奖项。该小说集由九篇短篇小说构成,讲述了印度移民在美国所面临的文化差异和他们的感情之旅。拉希莉捕捉到了印度移民遭遇的文化冲突以及他们内心的孤独和困惑。
    《森太太》是这部短篇小说集的第六篇。透过小男孩艾略特的视角,作者向读者呈现了森太太跟随丈夫从印度移居美国后,努力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却以失败告终的过程以及森太太痛苦的内心世界。森太太面临着双重的身份危机:一方面,想要保持自己的印度文化身份又不得不努
多功能老婆评价力适应美国的文化环境;另一方面,她想要保持传统女性对丈夫的依赖却又不得不尝试走向独立自主。
    一 森太太的身份危机
    作为一个家庭主妇,森太太跟随丈夫从印度来到美国,要面临很多来自社会和家庭的变化和要求。在森太太的家乡印度加尔各答,她和其他印度已婚妇女一样,以相夫教子为自己的职责,努力做好“房间里的天使”。这是印度社会和文化对印度女性的期望和要求。长期如此,广大女性已将男性和社会对她们的要求内化为自身的行为准则,这就掩盖了印度女性在社会中所处的从属地位和她们所受到的不平等待遇,因而女性也就没有通过反抗来打破此种格局、追求独立和平等的意识。通读这篇小说,我们也无法得知小说中女主人公的真实姓名,所能看到的只是由她丈夫的姓氏而来的称呼——森太太。初到美国,森太太没有工作、没有收入,就连买鱼这样的小事都要依赖丈夫去做。由此可见,森太太在这个父权社会中所处的从属地位以及所受到的不平等待遇。这就是森太太面临的第一重身份危机——在父权制下女性意识的缺失。
    森太太面临的第二重身份危机是在美国社会文化背景下印度人身份的缺失。森太太远嫁美
国,脱离了她以前熟悉并习惯的文化和生活环境,自然会感到孤独、困惑,与社会脱节,缺乏归属感。而丈夫森先生是美国一所大学的数学教师,拥有自己的事业,把妻子像自己的所有物似的带到美国。森太太脱离了原来的文化母体,来到一个新的文化环境中,要面对巨大的变化。可她不想改变,想要继续保持自己的印度性。她每天穿着不同花样的莎丽,将头发分到两边,“梳成辫子,分路正中敷了一层朱砂粉”,并且遵守印度的习俗,每天在眉间打上朱砂痣,来表示自己已婚。初到美国,她没有自己的事业,生活圈子局限于家中,满心的孤独困惑,甚至连倾诉对象都没有。她感慨道,“森先生带我来这个地方,怎么那么安静啊,有时候也是睡不着。”有一次,森太太在用刀子切去鸡块上疙疙瘩瘩的黄油时,突然停了下来,望着窗外,问艾略特:“如果我现在拼命叫喊,会有人来吗?”森太太又回想起自己在印度时温馨快乐的场面:只要一喊,邻居就会闻声赶来帮忙,在印度人与人之间充满着友爱与和谐。但是在美国,能给她带来慰藉的只有两件事:一是收到远方亲人的来信,二是到海边鱼肆买到整条的活鱼。每次练习开车后,森太太总会检查一下有没有从印度寄来的信件。她打开信箱,期待却又忐忑:她满心盼望会有家里亲人的消息,同时又害怕希望落空。因此,她会叫艾略特去信件,自己则闭上眼睛,并用双手捂住。如果收到家里的来信,森太太必定心绪起伏。当得知自己的妹妹生了女儿之后,森太太既兴奋又欢欣,迫不及待地想要见到自
己的外甥女;当看到爷爷去世的消息时,森太太忧伤悲痛,只能通过听录着家人声音的磁带来表达思念和愁苦之情。在美国,超市里卖罐头装的鱼制品,海边鱼肆也只卖几种鱼。相比之下,森太太仍乐意大老远地到海边鱼肆买整条新鲜的鱼,自己开剥,并分成几次来做成美味。实际上,这两件事都是能使她在异国他乡延续印度式充满人情味的生活方式的办法。此外,她坚持每天“坐在铺上报纸的客厅地板上,切东西”。她所用的刀也“不是普通的菜刀”,而是她从印度带来的,“每家至少都有这么一把”的刀片。森太太想通过这零星的印度印记来得到些许安慰,到自己的身份归属。
    二 森太太的尝试和失败
    为了摆脱自己在美国社会所面临的双重身份危机,森太太被迫做出了尝试。首先,她到一份照看孩子的工作。其次,她尝试学开车。
    从严格意义上讲,给别人照看孩子并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工作,但是对于一直做家庭主妇的森太太来说,这是一种积极的尝试与改变。它不但给森太太提供了一个与美国社会接触的窗口,而且也为森太太女性意识的觉醒提供了一个机会。然而,森太太能够获得这份工作仍是依赖于丈夫。工作时,森太太在简历中写上“教授夫人”。以“教授夫人”作为自己的身份和
竞争优势,表明森太太仍依附于丈夫。由于不会开车,森太太只能每天下午站在路边的树丛里等艾略特,然后把艾略特接到自己家中照看,这就说明森太太仍无法真正走出家门,也无法真正接触美国社会。以上两点就决定了森太太试图通过工作的方式来解决身份危机终将以失败而告终。
    学开车是森太太真正意义上的女性意识觉醒和解决文化冲突的尝试。因为学会开车能够扩大森太太的生活范围,从而帮助她化解文化冲突,适应美国社会;同时,自己的安排也不再受丈夫的时间左右,从而拥有独立自主权。但是森太太对于学开车表现出了不情愿,甚至是排斥、恐惧。练习驾驶时,她要艾略特陪在身边,说是不放心他一个人在家,实际上是因为森太太的恐惧心理。当汽车发动时,她害怕发动机发出的轰鸣声,于是便在轻踩油门的同时用双手紧捂耳朵。她开车时无法集中精神,“开着开着,她说停就停,只不过为了听听收音机里放的什么……超过一个人,她一定挥手致意”,“她说,在印度,司机坐在右边,而不是左边”。事实上,使森太太感到不情愿和恐惧的不仅仅是开车这个新事物本身,还有它所象征的快节奏的、冷漠的现代美国生活。对学开车表现出的不情愿恰恰就是她对美国文化和生活的感受。后来,当森先生没有时间帮森太太买鱼,乘坐公共汽车又被乘客抱怨鱼腥味时,森太太不得不走向独立,自己开车载艾略特到鱼肆买鱼。而这次完全依靠自己的努力去摆脱父权
制的束缚、融入美国社会的尝试最终又以失败告终。尤其是在车祸发生后警察要看她的驾照时,她只说了一句“森先生在大学教数学”。显然,这表现出父权社会对女性的要求在森太太的内心早已根深蒂固。这次车祸导致森太太丢掉了照看艾略特的工作。因此,先前森太太被迫做出的摆脱双重身份危机的尝试已成徒劳。
    森太太想要摆脱父权制的压迫、走向独立和努力融入美国社会的尝试均以失败告终。可以设想,森太太受到这次重创后恐怕再难做出任何尝试。她会继续做家庭主妇,努力做好“房间里的天使”。她不再想要走出家门,融入美国社会,从而回到孤独困惑的状态,继续从等待远方亲人的来信和用印度刀刃切菜中获得些许安慰。
    三 结束语
    森太太的遭遇代表了当时广大印度裔女性移民在美国的生存状态。许多已婚妇女被迫放弃自己所熟悉的一切,跟随丈夫来到异国他乡,开始全新的生活。作为家庭主妇,她们依附于丈夫,处于从属地位,面临女性身份危机;作为移民,她们在美国社会中处于“他者”身份,面临着文化身份的危机,最终使印度裔美国女性面临着双重身份危机。面对双重身份危机,这需要广大女性同胞和少数族裔的移民共同面对,做好不同种族之间、不同文化之间以及男
性和女性之间的沟通,从而达到一种和谐、平等的状态。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