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松机器人CEO曲道奎:只引领,不跟随
新松机器人CEO曲道奎:只引领,不跟随
作者:杨舒
来源:《名人传记·财富人物》2015年第12
        “只引领,不跟随;只创造,不加工。眼前的曲道奎目光炯炯,语气坚定。身为中国机器人产业的领军者,他开门见山地向记者强调,新松机器人就是要走别人没走过的路,做别人不能做的事。
        作为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和机器人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曲道奎兼有企业家和科学家的双重身份。他一手创立的新松公司成为中国高新科技企业的成功典范,让中国人在世界机器人领域挺直了脊梁。
        “我的人生轨迹和中国机器人发展的轨迹几乎一致。”1992年,师从中国机器人之父蒋新松院士的曲道奎毕业后即任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并被派往德国萨尔大学做访问学者。那时机器人在工业上的应用在西方国家已经极为普遍,在中国却还在初始阶段。
        “当时我的导师立即做出一个判断中国机器人由研究走向应用的时机已经来临。”1994年,曲道奎提前回国,投入中国工业机器人的研发之中。
        首战告捷在1995年。曲道奎与设计团队一起研制的十几台移动机器人以高性价比被沈阳金杯汽车公司采用,这一技术同时出口到韩国三星航空株式会社。
        与此同时,他们自主研制的40多台弧焊机器人成功应用于嘉陵摩托车生产线上,这些订单和技术出口,以及自主品牌机器人在焊接生产线上的批量应用,在国际领先的工业机器人制造巨头中引起了轩然大波,成功打破了中国人不能做机器人的魔咒。很多外国人并不相信我们的这个突破,他们总是纠正我的发音,以为我把说成了曲道奎说。
        2000年,以蒋新松院士命名的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2009年在创业板上市,成为中国机器人第一股,标志着新松公司以资本为杠杆的国际化运营序幕正式开启。
        而这一切源于1999年国家推出的鼓励下海新政:允许科技人员带着科研成果出来创业,建立公司。曲道奎和他的团队也成为首批吃螃蟹的人。
        2004年,曲道奎将办公室从研究所搬到了产业园,正式开始了新松机器人的企业化道路。这一年也恰是中国工业机器人发展的起步之年。那时中国机器人市场装机量不足500台,
2013年,这个数字达到了3.7万台。如今,沈阳新松己成为中国最大的机器人制造企业,创造了我国机器人发展史上的88项第一,代表着中国制造与国际巨头一争高下。
        从一个科学家到机器人行业的领军者,曲道奎的成长也是过去20年中国高新技术行业发展的缩影:一大批知识分子怀揣产业报国的梦想,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从无到有,推动中国制造的转型和升级,实现大国重器的理想。
        “机器人国际巨头做产品往往有偏重,新松却是全面布局,因为我们最先想到的不是干什么赚钱,而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什么曲道奎说,机器人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在新松,国家“863”他不是独行侠产业化基地在新松,为彻底打破发达国家垄断局面,新松承担并实现300多项重大技术攻关突破。
        继真空机械手研发填补空白之后,新松又相继开发出洁净镀膜、洁净搬运机械手等,为国家拿出了全套交钥匙工程。
        “这是新松的本事,也是新松的责任。曲道奎当下紧盯的,是一场机器人所带来的大变革,我们正在经历一次机器革命,机器人行业也将由现在以简单的机械臂为主,向智能化快
速发展。在这一点上,全球都处在同一个转折点上,这是中国的机会,也是新松的机会,这一次我们也要早进入,引领而不跟随。
        再工业化、工业物联网、先进制造合作伙伴计划、中国制造2025……在席卷全球的工业战略背后,其最终的目标是什么?对此,曲道奎表示,工业领域正在发生两个变化:一、制造模式的变革,由传统的模式,追求体量、刚性、效率,质量、成本,现在往定制化、个性化转变;二、由装备变革,从传统向智能装备转变。在工业4.0技术实现路径上,他认为,互联网+机器人是典型代表。
        “技术、市场、社会因素,曲道奎认为,三者合力倒逼工业4.o的成型。他分析,第一,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机器人各种新技术的发展已经具备了支撑新一次工业革命的条件:第二,个性化、定制化所形成的诉求已经具备了商业化的可能:第三,劳动力匮乏、人力成本上升、环境改善需求迫切等社会因素迫使工业转型。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