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地理人口与人种的教学反思5篇
七上地理人口与人种的教学反思5篇
 
  七上地理人口与人种的教学反思(篇1)
  教材分析
  《美国》是七年级地理教科书中第九章第一节的内容。它和第二节《巴西》共同构成了第九章《西半球的国家》的教材内容,使学生对西半球两类不同性质的国家的概况有所了解。本节教材的四个部分都围绕美国经济发展展开。本节第一课时分析了美国的人种构成以及美国的农业地区专业化。第二课时则主要认识美国是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资源消耗国和废物排放国。第二课时是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深入地分析美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条件和带来的问题。
  世界高新技术技术产业基地—这部分内容,突出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发达、最完整的工业体系和高新技术工业在美国工业及经济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
  资源消耗大国—在学生了解了美国是世界上经济大国同时辩证地让学生看到美国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资源消耗大国和环境污染大国。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前面两章对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以及东半球的国家和地区的学习后,已经能够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简单方法,并且对于世界地图、区域地图和统计图表具备一定的读图能力。所以教学中,指导学生通过读图认识美国的工业分布以及美国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情况。
  七年级下半学期,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也有所增强,指导学生通过分析阅读材料和活动中的材料,引导学生认识美国工业的地位和高新技术产业对促进其经济增长的`作用。
  充分利用学生的求知欲和对时事的关心,开展模拟世界气候峰会的角扮演活动,激发和组织学生就美国对保护世界资源和环境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展开讨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知道美国经济在世界上的地位,了解美国工业的分布;
  2、 理解高新技术对美国经济增长的作用;
  3、 认识美国消耗了全球的资源,过度排放污染物;
  4、 进一步培养学生从地图和材料中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读图认识美国主要的工业区和工业城市;
  2、 通过分析材料认识美国经济在世界上的地位,理解高新技术对美国经济增长的作用;
  3、 通过分析统计图表认识美国是资源消耗大国和废物排放大国;
  4、 通过角扮演使学生理解美国对保护世界资源和环境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 通过了解美国高新技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帮助学生树立科教兴国的思想;
  2、 全面、客观地认识美国的繁荣和发达是建立在大量消耗全球资源和大量排放污染物的基础上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理解高新技术产业对美国经济增长的作用;
世界上人口最多是哪个国家  2、 了解美国是世界最大的资源消耗国和废物排放国
  3、 理解高新技术产业对美国经济增长的作用。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主要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很清楚地再现。)
  七上地理人口与人种的教学反思(篇2)
  地形和河流(第一课时)
  知识目标
  1、初步认识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并能说明依据;
  2、能结合地图描述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及范围。
  能力目标
  1、初步掌握使用地形图和地形解剖面图及相关资料的能力,学会总结归纳亚洲地形和河流特点;
  2、理解河流分布与地形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2、通过参与观察,分析,讨论,竞赛,辩论等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1、亚洲的位置特点;
  2、亚洲地形与河流分布的关系。
  教学准备
  资料图片,幻灯片,投影片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教学提示与建议
  导入:点出上学期从全球角度,按照地理要素来研究问题。这个学期以大洲为研究对象,去研究某一个区域的地理环境状况。
  通过一系列提问,让学生回答,引出亚洲。
  (展示“东西两半球图”)
  复习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
  师:要认识一个大洲,首先要明确它的位置。观察一下亚洲位于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中的哪个半球
  小结:亚洲主要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这是它的纬度位置。
  完成P3活动一(1)(2)
  引导:了解一个地区的位置还要了解其海陆位置。观察亚洲周围的大洋,各位于亚洲的方位。亚洲周围的大洲,各位于亚洲的方位。
  学生看图回答。
  小结:这样我们就明确了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七上地理人口与人种的教学反思(篇3)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掌握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特点,知道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的原因及相应的解决途径,了解南水北调工程。
  2、能力目标
  (1)通过阅读各类图表,逐步培养和提高读图、用图和析图的能力。
  (2)通过学习我国水资源的 时空分布特点、原因及解决途径,培养分析、归纳、推理等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节水意识,教育学生树立十分珍惜、倡导节约的资源观。
  二、教学重难点
  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以及对应的解决途径。
  三、教学过程
  1、导入:视频《我国东部地区今夏南涝北旱》,引出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匀。
  2、空间分布:
  【情景一】住在南方的农民伯伯,搬到北方种粮食,由于他对北方的水土情况不太熟悉,在种植的过程当中遇到一些问题,需要同学们为他分析情况,并出谋划策解决问题。
  【小组讨论】(1)他应该种植的是什么粮食作物呢?
  (2)为什么要种植这种粮食作物?你可以图文并茂告诉农民伯伯吗?
  【情景二】当农民伯伯种植小麦的时候,他发现这里的地形平坦有很多耕地可以利用,可惜的是水资源不足,干旱严重的时候,农作物甚至无法生长。
  【小组讨论】(1)1、请结合右图为农民伯伯分析我国南北方水土配置的情况?并分析这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2)请为农民伯伯想想对策,解决问题。
  【思维拓展】为什么要把水主要调到华北地区而不是西北地区?
  3、时间分布:
  【情景三】春天来了,当地流传着这么一句话:“春雨贵如油”,农民伯伯准备播种的时候,刚好遇上了干旱,小麦迟迟不能发芽。
  【小组讨论】
  (1)为什么春季会遇上干旱呢?(通过看图指出我国水资源时间分布的特点)
  (2)这种分布特点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有利和不利方面)
  (3)请为农民伯伯想想办法,并且说说你是怎样操作的?
  4、结束:“节水比调水更重要”(为后面“保护水资源”作铺垫)
  四、板书设计
  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空间:南多北少,东多西少跨流域调水
  时间:夏秋多,冬春少兴建水库
  七上地理人口与人种的教学反思(篇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北京的位置、气候、河流、地形等自然环境特征,并能对北京的位置做出简要评价;
  2.了解北京的历史文化传统,掌握北京的城市职能。
  能力目标
  1.培养读图能力和分析、整理资料的能力;
  2.掌握了解一座城市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德育目标
  加深对祖国悠久历史文化的认识,进一步培养爱国之情。
  ●教学重点
  北京市的自然地理特征和城市职能。
  ●教学难点
  北京市地理位置的评价。
  ●教学方法
  讨论法、启发式讲述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展示台、景观图片等。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过了我国的行政区划,请大家回忆我国共划分几级行政区划?最高级别的有多少个?分哪几类?
  提问,学生回答。(略)
  讲述:我国幅员辽阔,面积广大,为了经济发展和管理方便,共划分了三级行政区划,其中最高级别的共34个,分别为直辖市4个、省23个、自治区5个、特别行政区2个。
  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第六章──认识省级区域。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