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商帮在滇缅贸易中的作用
近代以降,云南在西方资本主义强力的经济渗透下,成为世界市场的一扣链条,这不仅促进了云南商品经济的发展,民间商业资本也在滇缅贸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晚清至民初的云南社会与经济昆明干货批发市场
云南一直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企图打开的商道。1887—1905年,云南开商埠正关4处,分关8处,查卡9处。蒙自、思茅、腾越三关开放,对云南的经济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其直接和突出的影响集中体现在云南商品市场和云南对外贸易格局上。主要反映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云南对外贸易进出口规模巨额增长;二是进出口商品种类出现重大变化,以矿产品、农副产品换取西方国家工业制成品是其突出特征。其实质西方殖民国家对落后云南的疯狂掠夺和肆意倾销;三是进出口贸易极端不平衡,入超严重;四是云南对外贸易格局发生重大转折。蒙自开关,特别是滇越铁路全线通车以后,大锡出口猛增。其后30年间,云南对外贸易额的70、80%以上,都是大锡出口。云南对外贸易的重心由腾越转移至蒙自。大锡的出口规模与产量几乎相等,充分说明大锡已经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重要的一环,出口和产量受国际市场影响是其鲜明特征特征。
清末民初,商业资本不断发展壮大。多数商品都能在市场上自由交易,有官办、商办,还有官商合办。少数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仍然实行政府垄断经营。昆明、蒙自、个旧、下关、腾越、思茅、等重要城镇,商业资本不断发展壮大。顺成号、永昌祥、富春恒、同庆丰、洪盛祥是突出代表。它们采用合资集股、按股分成的经营模式,不仅国内贸易欣欣向荣,对外贸易也蓬勃开展。其贸易对象主要是缅甸、印度、越南等国。这些商号在国内的昆明、蒙自、下关、腾冲、宜宾、重庆、拉萨、武汉、上海、香港等地,国外曼德勒、仰光、清迈等城市都设立分号。主要经营的商品包括棉花、棉纱、生丝、石磺、茶叶、皮革等。云南的对外贸易和商品经济得以发展。
云南的近代工业在20世纪初至20世纪20年代发展较快, 1903年以前仅有采矿、军工实业各一家。到了1923年这20年间,各类工业已涉及18个行业,规模达到70余个。民办、官办、官商合办各种模式并存。虽然多数工业实业规模较小、资金不足、利润微薄,而且大多数集中在昆明一地,对外国资本以来也很大,但发展较快仍然是云南近代民族工业的突出特征。
影响云南对外贸易的因素很多,促进云南对外贸易迅速发展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约开商
埠以后,腾越作为当时云南最大的对外贸易口岸被迅速崛起的蒙自取代。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特别是铁路的建成通车,成为云南对外贸易迅猛发展的内在动力。
云南的农业经济已经与世界市场联系起来。开关以后,洋货如潮水般涌入云南,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被瓦解,西方资本主义的机器大工厂取代了农村家庭手工业。
二、云南商帮及其商号的经营方向
清代,在滇缅贸易中资本庞大被称之为“迤西帮”,商帮主要包括“喜州帮”、“鹤庆帮”和“腾越帮”。这些商帮直到民国依然在滇缅贸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著名的商号有以下一些:
三成号。道光初年(公元1821年)由腾越和顺乡民李茂、李茂林、蔺自新在其家乡创立。后又在缅甸阿瓦、密支那、八莫,省内内昆明、下关、永昌、设栈。其经营的商品主要是棉花、丝绸、玉石等。
永茂和。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前后,由腾越商人李永茂创设于缅甸。先在缅甸抹谷设坐店,后于1897年在建曼德勒总号。在缅甸就开设了8家分号。随后,又在国内腾越设总号,于永昌、下关、昆明以及上海、香港设分号。商品种类主要包括:棉花、棉纱、水火油
、烟、酒、生丝、紫胶、牛皮、茶叶、大米、木材、食盐,还经营汇兑业务。沟通了缅甸仰光到昆明、上海、香港之间的商业贸易。
福春恒。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由清朝腾越镇总兵官蒋宗汉(鹤庆人)及当地商人明树功、董益三合伙创办。以经营滇缅贸易为主。该号在昆明、蒙化、镇南、昭通、漾濞、弥渡、鹤庆、瓦城等地先后设立分号。随后,又将业务扩展到川康一带,还在宜宾、重庆、成都、泸州开设分号,业务拓展到川康地区。主要经营缅甸棉花、棉纱、布匹进口和弓鱼、乳扇、粉丝、火腿、核桃等货出口。
洪盛祥: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成立,由腾冲人董绍洪创办,主要从事滇缅贸易。在下关、保山、腾冲、瓦城、八莫等地设立分。1903年起又先后在洪兴福更名为洪盛祥,并在武汉、上海、广州、香港、缅甸仰光、印度加尔各答等地设立分号。洪盛祥主要经营经营棉纱、棉花、棉布、百货、石磺、生丝还有茶叶、皮革、等货。
洪盛祥业务繁忙、商品种类繁多,与其有直接业务往来的商号、商铺就有:宝兴祥、宝裕号、(宾川)炳泰号等70余家。除上述货物外,还包括棉毡、火锅、鞋靴、础石、神曲、墨、首饰、广针、天平品珠(平)、二仙品珠、药(老龙品蓝、春花药)、玉镯、铜钮、鱼
肚、大虾、荔枝、盐菜等传统商品;与近代社会密切相关的商品,主要是纺织品,包括锦花布、花标布、白底版布、追鹿布,有哔叽、宽剪绒、呢,干纱、白洋纱等商品;大烟、洋伞、洋油、洋火等洋货也有;从洪盛祥的经营方向和商品种类可以看出:其经营的进出口贸易以滇缅贸易为主,贸易联系“不仅与南亚东南亚国家的市场相关,也与遥远西方殖民国家对世界原料市场的需求相关”。
兴盛和。由鹤庆人舒金和、舒卓然、舒程远等族人于光绪年间合建而成,主营滇缅贸易,以进口棉纱、棉布和出口川丝为主。总号先设鹤庆,后迁下关,在本省昆明、永昌、腾越及四川成都、、叙府、雅安、嘉定、会理、建昌等地和在缅甸曼德勒设立分号。
永昌祥。是“大理帮”的主要代表,创立于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由严子珍、彭永昌和杨鸿春。总号设在下关,并在省内外昆明、大理、丽江、腾冲、保山、维西、会理、叙府、重庆、西昌、嘉定、拉萨、武汉、上海、广州、等地设立分号。在国外缅甸仰光、曼德勒、新街、腊戍,印度加尔各答、噶伦堡、等处设立分支机构。永昌祥主要经营的生丝、金银、猪鬃运往缅甸、印度、香港,并转销美、英等国。其他还经营棉纱、棉布、茶叶、、药材等货物。民国时期,还在四川嘉定、叙府开办抽丝厂,其生产的纺丝直接出口缅甸。
在云南缅甸之间往来的还有一支值得重视的商业队伍,那就是回族商帮。回族自古就有经商的传统,长于经营、善于养马、吃苦耐劳。近代以后,涌现出了一批回族商帮。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家:三盛。腾冲的“三盛”商号久负盛名。“三盛”系明清宠、马如灏、朱大椿合股创办,明清宠当时富甲一方,被称为“明百万”。 “三盛”商业实力雄厚,马帮的马匹超过百匹以上,与巍山、大理、永平商帮联系密切。专营花纱、布匹和玉石生意,在下关、保山、昆明及四川、广东等地都设有分号,生意十分兴旺;下关回民马名魁在当地创办了福春、裕顺、泰来3个商号。后来又在昆明、四川宜宾和缅甸的仰光、曼德勒等地创办了13个商号,马帮的骡马有100多匹,是当时滇西比较有影响的对外贸易和工商大户之一。除主要从事滇缅贸易外,还开采石璜,经营印染、缫丝等手工业,产品直接销往国外。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