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失乐园》看日本人的生死观
从《失乐园》看日本人的生死观
作者:王彩凤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5年第27
        生死观即死あるいは生死に対する考え方。また、それに基づいた人生観”Ⅰ。日本人的生死观在日本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说是独特的不可欠缺的一部分也不为过。中国有句话:人死如灯灭,从中不难看出中国人眼中生与死完全对立的关系。与此相对,对日本人来说,生と死の世界ははっきり断絶しているのではなく、どこかで連環しているという考えに通ずるⅢ”,他们甚至觉得死是生的另一种形式,是很美的。到底,死亡有何之美呢?本文将聚焦渡边淳一的《失乐园》一书,细致研究日本人的生死观。
        1.关于渡边淳一
        渡边淳一,日本著名情爱小说家,193310月生于北海道,58年毕业于札幌医科大学。在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代表作品有《失乐园》《光与影》《不分手的理由》《爱的流放地》等。就作品总体特征而言,可以说多部作品都以婚外情为突破口,通过对爱以及欲的探索,将以死维持爱的恒久这一死亡之美传递给世人。此类作品的代表《失乐园》更是充分地表达
了这一点,深受读者关注,销量已达600万余册。
        2.关于《失乐园》的简介
        《失乐园》以婚外情这一主题贯穿始终,为了纯粹的爱情,主人公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死亡,并享受着死亡。以下为《失乐园》的简介。 出版社的干练编辑久木祥一郎在突然某一天,被上级抽离工作一线安排到调查室任职。这对于久木来说自然是一个不小的打击,而此时,在友人所在的文化中心教授书法的美丽人妻——松原凛子出现在他的生活里,如秋日里的阳光般给他清冷的日子一缕温暖。松原可谓举止优雅,品行端正,然而这样一个女人终也难抵男人执着的追求,不久二人便互相倾慕。每周末他们都偷偷见面,不知从何时起,松原已深陷情爱的欢愉之中,无法自拔。
        两人的感情渐次升温,即使在松原的养父去世那晚,她也在久木的苦苦央求下,避开丈夫和母亲的耳目,一身素服地赶去与他幽会。松原被内心的罪恶感所侵蚀着,这反而使得两人之间的爱如熊熊烈火,愈燃愈烈。不久,他们便借来公寓,共筑爱巢。
        但是,这样大胆的地下恋情必然不可能密不透风,松原的丈夫通过调查发现了妻子出轨
的事实,决心百般折磨。久木的妻子则提出低调离婚,断绝关系。在家庭及社会的孤立下,二人依然继续见面,他们反倒觉得没有了庸俗的日常,两个人的爱更深了,更纯了。
        一天,告发久木出轨的文件被送到了公司,他决定辞职并同意与妻子离婚。松原也与丈夫和母亲断绝了关系。怀着在爱的极致走向死亡的共同信念,二人决意默默离开这纷扰的人世。皑皑白雪所掩映的温泉旅馆内,他们彼此交缠,用尽全身力气渴求着对方,高潮来临的那一瞬,他们互相让对方饮下了毒酒。当人们发现二人尸体的时候,尸体所呈现的仍是殉情时的状态——死于爱的极致。
        3.死亡之美
        看过以上的介绍,或许会有人产生日本人不尊重生命这样的误解吧,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可以说生命对日本人来说是很重要的东西。众所周知,日本每年年末都会通过投票的方式选出能够代表这一年的字。2006年,8363票位居第一成为那一年的代表字。另外,日语中还有许多与有关的常用句,如命ありてこそ”“命あっての物種”“命が宝等。都极力赞美了的美妙。但是,从命が手足に絡む”“命の相場が一分五厘”“命長ければ、恥多し等常用句来看,不难看出认为死重于生的日本人也不在少数。从《失乐园》给读者留
下的意外结局来看,这一点显而易见。日本女人和中国女人有何差异“之于日本人,并非单单是的对立面,而是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式,是生命在特殊层面上的延续,若从这个角度来说,自然也就被赋予了美的彩。
        在《失乐园》中,有妇之夫久木与有妇之夫松原沉醉于彼此的爱,当然,这不是普通的男欢女爱,而是出轨这一禁忌之爱。倘若挣脱出轨的枷锁,选择结婚,光明正大地一起生活、重组家庭也未尝不可。可二人却最终选择了在高潮的一瞬间死亡。好多人或许会这样想:为什么一定是以这样的结局收场呢?太过于悲情了。我们中国人更钟情于一家团圆”“两个人从此过上童话般幸福生活这样的结局,这样想自是有一定道理,而事实上,这也正体现了中日文化差异。这个结局正符合了日本人死亡之美的理念,恰如其分地体现了日本人的生死观。
        婚姻与恋爱不同,恋爱像软糖,味道甜美,多了一份柔情。婚姻则更像是咸菜,味道平淡,少了一份期待。无论两个人有多相爱,一旦被禁于婚姻的牢笼,总归要直面平凡无奇的日常生活,琐事叨扰下,极易丢失恋爱时的情趣。正如张爱玲所言: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
的一粒饭黏子,红的却是心口上一颗朱砂痣。Ⅳ”有过婚姻经验的久木和松原深知这一点。因此,为了保持两人之间永久的爱,他们选择了一起饮下毒酒,走向死亡。久木和松原之间所盛开的爱之花在开得最美的一刻凋零,爱便永远地定格在了最真的状态,爱的纯度也始终停留在了至高的状态,两个人的生命也在精神领域成为了一种不灭的存在。对他们而言,死亡大概是很美的吧。
        本文以渡边淳一的《失乐园》为例,探究了日本人的生死观。对日本人来说,不是两个极端,在某种意义上是归属于的,有时也是一种美。本文通过对《失乐园》的主人公久木和松原为了保存爱的永久性,选择死亡这一做法进行分析,阐明了死亡之美的含义。这样一种生死观的形成必然有一定的原因,笔者会将此作为今后的课题,深入研究。
        注释:
        Ⅰ《新世纪日汉双解大辞典》中解释
        Ⅱ东汉唯物主义思想家、教育家王充的哲学思想
        Ⅲ立川昭二「日本人の死生観」记载
        Ⅳ张爱玲《红玫瑰与白玫瑰》中名句
        参考文献:
        [1]南博.日本人の心理[M].岩波新書.1953
        [2]渡辺淳一.「失楽園」.講談社.1997
        [3]立川昭二.日本人の死生観[M].筑摩書房.1998
        [4]郝玲.「命」から見る日本人の死生観.東京文学.2011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