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玉案·元夕赏析
青玉案·元夕赏析人约黄昏后的前一句
    元夕三五风光,元宵灯节。月灯山满帝都,花市光相射。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年代:北宋作者: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译文:年轻时候的风流韵事,今日又见到了,就像花开千树一样繁华,原来,这美丽的景都是因为有了月光,人们都沉浸在良辰美景之中。我身边都是穿着华贵衣服的车马,车马上的侍女和随从个个香气扑鼻。清脆的玉壶碰击声,倒映着人们的笑脸,把多彩的灯光洒遍大地,鱼龙在一片欢腾中起舞。她穿着华丽的衣裳,带着美好的微笑,随着人流走去。在人里面寻她,千百次回头,猛然一抬头,却发现,正是在那盏亮着的灯火旁边。鉴赏:这是一首描写元宵节观灯的词。上片极力渲染元宵节观灯的热闹场面。下片对观灯的人加以细致的刻画,并热情赞颂卖汤圆的姑娘。
    人物的刻画也很有特点:一是天上的神仙和云彩,点缀着华丽的节日景象。二是动态的刻画。三是静态的刻画。下片描绘了一热闹非凡的观灯人物,也表现出作者本人欣赏民间风俗的感情。
    二是动态的刻画。三是静态的刻画。第二句,它既运用了比喻手法,把明月的光辉比作无数的灯,把春天比作银白的大海,又运用了夸张的手法,说是点燃的灯像天空中的星星一样密集,真可谓语近旨远,想落天外。第三句写骏马载着华贵的车,马车的香气弥漫着整条街道,一路上全是人们的笑声。但它最妙的不是这些,而是第四句里的描写,美丽的少女头上戴着金丝制成的“蛾儿”(或“凤儿”),腰上系着五彩缤纷的“柳条”,真是笑语盈盈,人流如潮。同时,还反衬出佳节良宵、赏心乐事的寥落。在人流中,有一位生得粉面含春,翠眉舒绿的姑娘,她总是耐心地听着行人讲话,并给每个人斟上一杯酒,似乎大家都认识她。待到所有人都喝干了杯中的酒,这姑娘才轻移莲步,飘然而去。
    这首词写于作者在山东任职期间。当时朝政腐败,作者屡遭弹劾,过着一种闲散的生活。这首词便是作者隐居期间的作品。下片写的就是这段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这首词将元宵观灯这一盛事同儿女之情结合在一起,委婉、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