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阳花鼓教学设计音乐七年级张钰
《凤阳花鼓》教学设计
一、教学年级:年级
二、教学课时:1课时
三、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演唱体验,欣赏实践的动弹中学习:领略地域文化。
2、过程与方法:学唱过程中,分析节奏,谱面,旋律,调式等问题,体会民族风格。
3、知识与技能:能用正确的演唱方式,准确表达民族风格的实践能力。
四、重点:知道学生用自然,圆润的声音完整演唱《凤阳花鼓》
难点:能准确把握《凤阳花鼓》的风格并能够表达
五、学情分析:
初中学生音乐基本素质还是比较薄弱,对歌音乐情曲感把握不是很到位,还有对节奏、音准。气息和歌唱技术还是还有很多不足的通过学唱歌曲《凤阳花鼓》,让学生体验凤阳鼓独特的表演风格,在相互合作的学习过程中,感受安徽地方风格的音乐和文化
、教学用具:
钢琴、铃鼓、课件、花鼓、三角铁、沙锤、鼓等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舞蹈导入新课。
    1、学生听《掀起你的盖头来猜猜老师跳的舞蹈是哪个民族的什么歌曲
   (设计意图:与学生互动,加深学习热情和注意力为什么能看出来是新疆的)
2、讲解(1) 什么是民族歌曲?
(2)民族歌曲的特点?
(设计意图:了解后对歌曲有了进一步了解)
2、导入新课,初听歌曲感受。揭示课题《凤阳花鼓》
3、什么是凤阳花鼓:介绍《凤阳花鼓》的图片
4、安徽民歌、凤阳的花鼓来历。
    (设计意图:以敲锣打鼓的形式进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兴趣。运用多媒体课件,使学生初步了解凤阳花鼓的历史。)
掀起你的盖头来是哪个民族
(二)学习歌曲。
1、再次聆听歌曲,提问: 歌曲出现那些音引出(宫、商、角、徵、羽)五声调式。
(设计意图:带领学生自主学习,加强互动)
2老师有感情示范唱《风养花鼓》谱子。
(1)老师唱一句谱子,学生跟唱一句(反复两遍)。
(2) 解决谱子出现的切分音,以及介绍“鱼咬尾”的创作手法。
(3)带着解决了的问题再次唱一遍谱子。
(设计意图:从谱子里面解决重难点,反复学习,纠正)
3教师有感情地范唱歌曲。设问:这首歌唱了什么内容,情绪怎样?
(1)老师带着钢琴唱一句谱子,学生跟唱一句(反复两遍)。
(2)老师纠正出现的问题、带入感情和歌唱技巧再齐唱一遍。
(3)歌曲细节处理,无伴奏再齐唱一次。
(设计意图:通过模唱歌曲,用正确的发声状态歌唱,为学唱做好铺垫。)
(3)全班分成两组:苹果组、芒果组
(4)抽同学2组同学上来,分别选择自己喜欢的打击乐器来演绎歌曲,剩下的同学分两组,一边手持“花鼓”一边手持“擦”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范唱,以加深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学习互动,让学生快乐中学习。)
      4、学生学唱衬词部分。
    (1)学生跟琴学唱衬词部分。
    (2)加入力度处理衬词部分。
    (设计意图:衬词部分是这首歌曲比较有特点的地方,进行了强、弱的力度处理,使衬词部分活泼、有趣。)
(三)表演歌曲。
    1、《凤阳花鼓》歌舞表演。
    (1)观看凤阳花鼓歌舞的视频,了解舞蹈的基本动作。
    (2)学生来创编《凤阳花鼓》的舞蹈动作
    (3)指导学生表演《凤阳花鼓》歌舞。
    (4)请部分学生上台舞蹈,其余学生唱歌。
    2、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3、用歌、舞、奏的形式完整地表现歌曲。
    (设计意图:通过表演让学生体验凤阳花鼓独特的表演风格。通过编创与活动,能够运用表演、打击乐器伴奏等多种形式共同完成歌曲的表现,表达出歌曲欢快愉悦的情绪。)
(四)拓展延伸。
    (此环节根据课堂教学的时间多少灵活把握)
    1、分别聆听《凤阳花鼓》,新旧《凤阳花鼓》的对比。感受安徽地方风格的音乐和文化。
    2、课堂小结。
    (设计意图:通过各种聆听与比较,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五)、教学反思:
(一)本次执教的班级是借班上课,对于学生歌唱、识谱情况不了解,因此课前应准备多种方案,课上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处理。
(二)这节课的教学时间是分钟,教学设计的容量比较大,因此拓展部分可以根据上课班级教学的具体情况取舍。
(三)在不熟悉学生的情况下,师生互动需注重调动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
(六)、教案简评:
    本教案设计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教学过程清晰,教学环节依据学唱歌曲、歌曲处理、歌舞表演、用打击乐器创编节奏为歌曲伴奏,环环相扣,使歌唱教学生动有趣。教案设计中,以学生为主体,注重体现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过程,力求做到过程与方法明确,完整体现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