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
语文答案解析
一、积累
1中国农业银行卡余额查询.【答案】(1)泊
(2)博
(3)搏
(4)勃
【考点】汉字的书写。
2.【答案】(1)明朝有意抱琴来
(2)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3)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4)兴尽晚回舟
(5)吹笛到天明
(6)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7)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
【甲】示例1:美丽的迷路。
示例2:迷途有惊喜!
【考点】古诗文的掌握。
3.【答案】(1)C
(2)B
(3)A
【考点】传统文化的对联。
【解析】根据提示,A项中的“天地”“河山”可以联系到文天祥的诗句“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B项中的“开国文臣第一”市指刘基;C项中“真亦假”“实还虚”应是指戏台。
二、阅读
4.【答案】D
【考点】名著阅读的情节。
【解析】从四个选项来看,应是D项,简·爱与罗切斯特后来结婚生子,过上幸福而圆满的生活。
5.【答案】(1)示例1:A.。我认为应从他的童年生活和求学经历等方面来选择内
容。他童年时曾跟父亲进行“斗争”,上学时也曾因不满国文教员的粗暴而逃学罢课,这些可以突出他的反抗精神;他退学后到省立图书馆坚持执行“自修计划”,研读书,长见识,开眼界。这一内容可以体现他强烈的自律意识和求知欲。
示例2:B.周恩来。我认为要从他所受的教育和革命经历等方面选择内容。本有文学天赋的他,后因接受“开明”教育,而投身到社会革命中,这体现了他“书生造反者”的特点;后来,他组织了上海起义、八一起义等,这些经历体现了他的革命追求和信仰。
示例3:C.彭德怀。我认为应从他的日常生活细节和军事才能等方面来选择内容。他脱棉衣给小号手的细节体现了他从心底爱护民众,体贴部下的特点,他讲述游击战术的内容能突显他的谋略和智慧。
(2)斯诺通过采访红军将领、深入红军生活、对话农民、拍摄照片等方式,搜集掌握了许多关于红中国的真实材料;融入真切的感受和体验,客观地撰写了《红星照耀中国》这部纪实作品。他深入一线搜集资料的方式和客观的写作态度值得我们借鉴。
【考点】(1)名著阅读的人物特点
(2)名著的阅读感受
【解析】(1)结合名著的相关情节回答,突出人物的特点。如主要是童年生活和求学经历,写出具体的例子;周恩来可以从他所受的教育和革命经历选择内容;彭德怀可以从他的日常生活细节和军事才能方面选择内容,突出人物的特点。
(2)围绕这部名著“用事实说话”的特点,斯诺用了哪些事实,怎样获得这些事实。通过提供的目录不难发现,他通过采访红军将领、深入红军生活、对话农民、拍摄照片等方式,最后加以总结。
6.【答案】最后一个机器人执行设定的程序,坚持要给最后一个人类进行性别分类;最后一个人类认为世界上只剩下自己,进行性别分类毫无意义。
【考点】文学类作品的概括能力。
【解析】对于“性别分类”在原文中有这样的对话:“‘你必须的属于一个类别。’最后一个机器人重复道。她的程序只关心物种繁衍。‘不,’最后一个人类说,‘我是最后一个人类了,该死的。我完全没有需要这个类别的理由。’”从中可以概括出双方的分歧所在。
7.【答案】地球上只剩下最后一个人类,机器人依然坚持进行性别分类,这种荒谬行为让最后一个人类感到可笑,同时也为自己成了最后一个人类却依然要被分门别类而感到悲哀。
【考点】文学作品的人物。
【解析】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从最后的画线句可以以看出,表达最后一个人类的心理的词的“笑”及“泪水”,结合语境回答,最后一个人类在笑什么,笑着又流泪了代表怎样的心理。
8.【答案】示例:最后一个机器人无视性别分类已毫无意义的事实,不顾最后一个人类的反对,按照设定好的程序,坚持给最后一个人类进行性别分类。作者借机器人不问意义坚持分类的行为,来反思现实生活中坚持给一切进行分门别类的现象,从而引发读者叩问自己的生活,理性思考“生活中的坚持”,做出正确的判断与选择,以“世界上最后一个机器人”为题,更突显了这样的意图。
【考点】文学作品的标题。
【解析】标题的作用一般从表层和深层两方面回答,表层围绕小说内容展开,概括小说的情节,写了“最后一个机器人无视性别分类已毫无疑义的事实,不顾最后一个人类的反对,按照设定好的程序,坚持给最后一个人类进行性别分类。”深层围绕小说的主旨展开,作者是借机器人不同意义坚持分类的行为,来反思现实生活中坚持一切分门别类的现象,引发读者的思考。再结合【链接材料】中的“坚持”的话题回答。
9.【答案】示例:本文设置了世界终结后的第76年,在一片狂风侵袭的高原上只剩下最后一个人类与最后一个机器人的情境。再这样的极端环境中,最后一个机器人依然执行毫无意义的“性别分类”,可以出发人们对现实生活中“坚持”的思考。《带上她的眼睛》中的“她”因飞船故障,无法返回地表,身处地心深处。在这样极端的环境中,她仍然继续坚持研究,更能突显人性的光辉与魅力。科幻小说的这种写法,引发读者对自己的生活和所处的世界进行思考,从而能更深刻地叩问人性。
【考点】文学明星大侦探恐怖童谣作品比较分析的能力。
【解析】首先对本文“把人物置于极端环境中”的具体情境进行概括,是怎样的极端环境,并思考这样写的作用,可以触发人们对现实生活中“坚持”的思考。再回答《带上她的眼睛》
中的极端环境,以及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最后总结,科幻小说的这种写法,目的是引发读书对自己的生活和所处的世界进行思考,从而能更深刻地叩问人性。
10.【答案】示例一:A.本文围绕“生活艺术化”展开论述,从日常生活的讲究、机器和艺术的区别、人与自然融合为一等方面,阐述在“机器世界”之外,怎样获得一个“艺术世界”。以“生活艺术化”为题,能够让读者更加清晰本文的观点。
示例二:B.因为本文提出“机器世界”之外,还有一个“艺术世界”,通过分析二者的区别,阐述如何做到生活艺术化,以“机器和艺术”为题,能引导读者在阅读中比较二者的不同,从而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考点】非文学作品的内容概括。
【解析】从节选内容可以看出,材料属于议论文,围绕“生活艺术化”的观点。
11.【答案】(1)示例:古人对居室摆设非常讲究,床铺、桌子和椅子放在哪里都有用意,有“礼”有趣;而现在居室的摆设太随意,缺乏艺术情味。
(2)示例: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3)示例:《湖心亭看雪》中天人合一的画面,让我更加理解心灵和自然融合为一而形成的艺术境界;居室如何布局,也能帮助我理解日常生活中的“礼”所蕴含的艺术情味。这种联想的阅读方法能帮助我与文中的观点产生共鸣,引发我反思自己的阅读与生活。
【考点】(1)非文学作品的阅读策略:联想。
(2)文言文的内容理解。
(3)阅读策略的运用。
【解析】(1)联想到现实生活中的事情,实为议论文中的举例论证,如现代人的书房,有些人摆些字画只是为了摆设而已,不如古人那般具有内涵。
(2)就是《湖心亭看雪》中“天人合一员工培训”的瑞士手表十大品牌句子。
关于戏曲的谚语(3)围绕联想,结合文章内容,谈谈对艺术生活的理解。
12.【答案】(1)新雨后溪水湍急,混浊如泥,天上阴云向西奔涌。“楚客”孤独一人,渐行渐远,在山林小径中留下一个模糊的背影。
(2)用声音、远景镜头从后面拍摄的方法营造出悲凉氛围,表现出楚客思乡不得归的落寞、悲苦的心境。
【考点】(1)诗的意境。
(2)古诗赏析中诗人的情感。
【解析】(1)先解释出诗句具体的意思,再发挥想象成画面。围绕诗句,不难看出,市新雨后溪水湍急,混浊如泥,天上阴云向西奔涌。“楚客”一人,在山林中渐行渐远。
(2)通过声音,渲染悲凉的氛围,表现“楚客”思乡不得归的落寞、悲苦的心境。
13.【答案】(1)A.本来
B.顽固
(2)A.容易
灯饰十大品牌B.交换
【考点】文言文词语的积累。
14.【答案】因为故都沦陷至今已七十年,前朝遗老差不多都不在了,原来人人皆知的故都节物及中州风俗,现在已逐渐无人知晓,这本书就变得尤为珍贵了。
【考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
【解析】结合语境到相应的句子,“自丧乱来七十年,遗老凋落无在者,然后知此书之不可阙”,然后再加以翻译。
15.【答案】指思念故国又无可奈何的一类人。
【考点】文言文中的文化现象。
【解析】“新亭对泣”为一典故,结合注释可以看出是指“思念故国又无可奈何的一类人”。
16.【答案】示例1:累欷。作者阅读《岁时杂记》时,庆幸有吕公所著此书,让后人重温往昔,但想到故都节物及中州风俗只能在书中看到,不禁悲从中来。眼下士大夫们偏安已久,连伤怀故国、痛惜山河的人都难以到,不禁屡次叹息抽泣。重读“累欷”,可以突出
山河沦丧、志士难寻、故国未复的悲痛之情。
示例2:抚卷。陆游阅读《岁时杂记》,故都节物及中州风俗在眼底展现,手抚此书,心中五味杂陈,庆幸之中,更增感慨。而想到眼下士大夫苟安旦夕,连伤怀故国、痛惜山河的心情也未必常有,手抚之心痛之,叹息连连。重读“抚卷”,可以突出作者志士难寻、故国未复的悲痛之情。
【考点】文言文的阅读评价。
【解析】“抚卷累欷”地重音处理,要结合文章内容回答。如重读“累欷”,要回答作者为什么会屡次叹息抽泣,结合相关语句翻译即可;“抚卷”也是如此,为什么要重读,可以联系他在抚卷时的心情、现状等,突出作者的心情。
三、写作
17.【答案】示例1:我方认为周末补习利大于弊。首先,参加周末补习,可以巩固所学知识;其次,选择提高性的周末补习课程,还可以提升学习能力,拓展视野;再次,初中生本该以学业为重,多花些时间学习也是理所应当的。综上所述,我方认为周末补习利大于
弊。
示例2:我方认为周末补习弊大于利。首先,老师过多的介入会让我们产生习惯性的依赖,限制了我们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其次,周末补习占用了我们的休息时间,影响了我们的身心健康;再次,周末补习需要一定的费用,给父母带来了经济压力。综上所述,我方认为周末补习弊大于利。
【考点】任务型写作能力。
【解析】首先要提出自己的观点,如“我方认为周末不系利大于弊”或“我方认为周末补习弊大于利”;然后,有条理地陈述理由,可以用“首先、其次、再次”等一一陈述;最后,加上“综上所述,我方认为……”。
18.【答案】略。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