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研究》中期总结
《信息技术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研究》中期总结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总结
第一篇:《信息技术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研究》中期总结
《信息技术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研究》中期总结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使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的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为了落实《纲要》对小学信息技术的新要求,我校开展了《信息技术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研究》的课题的研究,该课题于2006年由中央电教馆立项,并被列入国家电教馆“十一五”专项课题予以研究。扬州立项后,我校课题组立即展开工作,并在各级政府以及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和大力支持下,不断加大投入,加强硬件、软件建设,开展师资培训,积极推广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掀起现代教育技术普及、应用、探索、创新的热潮。
一、完善组织,制定计划
强有力的组织管理是保证课题研究顺利开展的关键。白塔小学成立了以校长为课题组组长的课题研究小组,其中课题组成员包括学校教学副校长、教研室主任、信息技术教师、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等。形成了以教研室牵头、协调、管理,教科研骨干带头,信息技术小组全体成员参与并提供主要技术支持的研究体系。形成了上下互动,左右联系,层层抓,抓层层的工作局面。
围绕此课题研究,我校制定了年度和学期现代教育技术工作计划,措施具体,操作性强。学校开学第一周抓计划的制定,学期中途抓计划的落实,期末抓各项工作的终结性考核评估。
二、更新理念,创设环境
1、更新教育理念
现代教育技术的影响与日俱增,不能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的学校,将不能适应教育的发展,同样不能掌握先进的教育技术的教师也将被淘汰。唯有不断学习,自加压力,勇于探索,提高素质才是根本。
学校领导与教师们一起学文化、学理论,现代教育理论不离手、不离口,我们利用业务学习
时间学习了,《信息技术与新世纪的中国教育》,《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改革》等书籍,强化理论,促进了观念的更新和认识的飞跃,对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含义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整合,不是简单地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与传统的教学手段叠加。广义上,课程整合是使分化了的学校教学系统中的各要素及其各部分形成有机联系,成为整合的过程。狭义上,它指的是各学科之间的整合,即各学科互相联系的加以学习。在这一整合过程中,课程各要素形成了有机的联系和有机的结构。它不是将不同学科相加在一起,而是将课程看成了一个整体,将不同学科的知识整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有机地掌握不同的知识,从而提高综合素质。课程整合强调学科之间的联系,避免过早地或过分强调各个学科领域的区别的界限,从而防止各领域之间彼此孤立,相互重复或脱节的隔离状态。
对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来说,被整合的个体包括信息技术、教育思想、教学理念、教学过程中的知识内容、教学策略、学习活动等。这些个体在统一目标之下,经过精心的设计,培育并转化到和谐、互动的状态,这种状态呈现在学习行为上,将是学习方式的转变;呈现在教师教学行为上,就是教学方式的变革。
经过刘玉芬校长的多方努力,我们还邀请了省信息化教育专家组成员、辽
阳市教育科研所所长王学齐所长专程到我校作报告,并和教师们互动交流,使我校教师在思想上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对信息化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有更深一层的理解。最后,王所长还对我校的科研课题如何开展作了指导和建议,对我校已取得的成绩作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赞扬。此外,我校还邀请市电教主任刘勤、朱君、王柏清老师等多次到我校对该课题作指导。经过专家引领,教师们的思想观念有了根本性的转变,技术上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充分保证了我校科研课题的实施。
2、信息技术培训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硬件是基础,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是关键。实施高水平的素质教育,就必须有一支掌握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为保证我校拥有一批水平高,能灵活运用以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进行现代化教学的教师队伍,我校十分重视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开展了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培训活动,使广大教师的现代教育理论水平、教研能力和运用以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第一,加强以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为普及计算机知识,使广大教师均能使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我校几年来利用寒、暑假和双休日对全体教师进行培训,内容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Internet、word、PowerPoint、多媒体素材的采集、多媒体设备的使用等。
第二,加强新技术、新知识的培训,拓宽教师的视野。经过不断的充实,我校现已拥有一支计算机的技术骨干,为使他们能有不断吸收新技术、新知识、新经验的机会,学校不定期地采取派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先后组织教师到先进地区参观学习,邀请有关专家和技术人员莅校讲座、指导,让广大教师们参
加各种类型的培训和学习交流活动,开阔教师的视野,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水平。
第三,把教师培训与各种教研活动相结合,通过多媒体课件说课比赛,多媒体课堂教学竞赛活动,青年教师课件制作,网页制作,论文评比交流等多种形式,使在职的每一位教师主动参与到学习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热潮中来。鼓励引导教师建立博客并指撰写经验材料。现在我校已有20余位教师在互联网上拥有了自己的博客,这些博客各具风格和特点,都充分体现了各位教师的个性和爱好,教师们把博客当成了记录个人成长经历的笔记本和教师间相互交
流的平台,对外宣传和学习的纽带。
3、加大资金投入,完善硬件建设
我校的教育资金虽然不足,但校领导非常重视对现代教育设施的建设,本着“整体规划,超前发展,年年投入,先急后缓,分步装备”的原则,逐步完善学校电教配套设施。两年来,在市教委、区教文体局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多方筹措资金,投资近100多万元,建成了一个终端为150个节点的校园网和校园闭路电视系统及卫星电视接收系统,是一个全新、高效、功能强大的21世纪现代化校园网络教学的应用体系,并实施了四大工程:
(1)、计算机网络系统(校园网);
投资近80万元建立了中心机房,全校22个班级均配置了多媒体电脑,用于辅助课堂教学。为近30个办公室、专用室配备较为高档的微机,建立了电子阅览室,电化教室和一个多媒体教室,形成了高效实用的校园网络系统。
(2)、校园闭路电视系统(含摄录编设备),两台数码摄像机及DV电视制作系统;
(3)、卫星电视接收系统。
(4)、打印室(含复印机、速印机1台、多媒体微机2台、激光打印机一台、彩喷墨打印机2台等)。
4、加快资源库的建设
在校园网建设过程中,资源库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如果说硬件是高速公路、软件是汽车,那么资源就是货物。资源库是为教师和学生服务的,它不仅是教师教学的后备,更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园地。我校在校园网建成后,正在努力向现代化信息化管理推进,努力争取在今后几年全面形成管理现代化。作为资源库建设项目,是实现这个目标的基础。在购买部分素材库的基础上,我校采取全体教师参与,部分教师负重任的措施进行资源库建设。
我校组建了资源库建设小组,根据学校教师对计算机掌握程度,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资源库建设小组,最大程度地把熟练的教师组织起来。
小组成立后我们做了下面几项工作:
(1)、人员分工。我校是根据筹备组成员的水平,以及成员所教学科进行分配,让相应的学科人员尽量能在自己的学科中发挥其作用,同时每个小组都有一位计算机水平较高的教师(相对
其他教师而言)。
(2)、人员培训。我们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和双休日对小组成员进行资源库的相关知识培训,同时,培训过程也让其他教师参与
(3)、管理员工作。管理员在人员培训前把分组、菜单设置、系统设置处理好。并把资料及时进行整理。
三、加强整合,探讨活动模式
信息技术教育是学习活动的另一主线,重点放在利用信息技术处理完成各种探究任务,把信息技术当作学生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合作学习、解决问题、构建知识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以及师生之间情感与信息交流的工具。
而综合实践活动课重点是实践,在实践中探究,在实践中产生对计算机工具(知识与技能)的需要。让学生在用中熟悉和掌握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操作技能,完成信息收集的任务。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以现代信息技术理论为理论指导,在活动内容的选择上,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为学生提供“协作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创造性学习、获得最多最佳的信息制造“会话交流”的学习环境。强调学生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地获取信息,综合提取信息,正确的概括要学习的文字、音像等知识,查阅各类在线图书馆。实现自主学习、自主发现、自主探索,获取新知识、新方法、新思想。在活动课程的内容设置安排上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这一教学手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求异思维,逆向思维,想象思维和综合思维,有利于学生学习过程的实践性、自主性、创造性。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