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小学教学的应用(4篇)
第一篇:小学语文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普及开来,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巧用多媒体,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效率,从而增强语文学科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遥如何将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进行有机整合,得到了越来越多同行的关注,笔者根据自己的实践与经验,谈谈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整合的一些看法与体会遥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总结关键词:语文教学;多媒体技术;重点;难点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而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在教育教学中,它能以形、声、光、等表现手段,形象、直观、生动地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愉悦、自由的气氛中接受知识,使他们爱学、乐学,达到学会的目的,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不仅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能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一、与信息技术整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适时地将声音、图像、视频、动画及文字等信息进行处理,进行巧妙恰当地呈现,制成课件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补充学习的知识背景,相机提出要学习的新课题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对所要学习的课题产生深厚的兴趣,使学生保持高昂的学习情绪。
例如,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时,文中描绘了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物变化及其丰富的物产,教师可根据各个教学重点环节,利用多媒体技术分别再现春、夏、秋、冬等季节的景物特征及其重点词语的定格画面,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对小兴安岭的向往之情油然而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必将大大提高。
再如,教学《观潮》一课时,传统教学中总是拘泥于教师声情并茂地讲述来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而教师的讲述对于从未见过钱塘江更未见过钱塘江涨潮的学生来说,想让学生单凭想象与作者产生共鸣是不可能的。教师可通过信息技术对有关钱塘江图片及钱塘江涨潮、退潮的视频进行剪辑,并在课堂上相机播放,使学生深刻体会教学内容。
二、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可轻松突破重点、难点
多媒体技术在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像等方面具有高超的能力,它可摆脱时空的限制,可使抽象的难以理解的知识具体化、实物化,变成直观、生动活泼的视觉信息,化枯燥为生动,从而化难为易。例如,学习《琥珀》
一课时,苍蝇、蜘蛛及松脂油三者之间在那一瞬间的运动关系,对于抽象思维较差的学生理解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当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的动画片段或FLASH动画给学生演示后,一切便都一目了然了。再如,学习《美丽的西双版纳》,这篇课文融情于景,借景抒情,课文的重点不仅要让学生学会优美的语言文字,同时还要感受西双版纳的美丽。
但是学生没有亲身去过西双版纳,对西双版纳没有直接感受,存在思维跨度和理解难度,由于课堂条件有限,如此丰富的信息仅凭口头讲解是不易表达完整透彻的。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更好地激活学生的学习气氛,我在教学时,运用多媒体课件播放西双版纳的植物和动物的有关资料,通过图、文、声、像,动、静、快、慢创设出直观性、情感性为一体的富有感染力的情境,并辅之以解说,活生生的画面使学生身临其境,进一步感受西双版纳既是植物的王国,又是动物的王国,真切地体味西双版纳的美丽与神奇。这样,既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又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三、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可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多媒体制作出来的精彩的画面、生动的情景,可以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复杂的内容条理化,形象具体、重点突出,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准确丰富的知识,从而促进学生理解能力的培养。例如,学习《刻舟求剑》一文时,明白不到剑的原因是教学重点。教学中可以通过演示幻灯片,让学生观察“船靠了岸”或“船在行驶”而“宝剑”没有随船走,即“船动剑不动”,让学生明白不到剑的原因。启发学生思索,培养了学生的理解能力。
四、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可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
1.在语文教学中,使用录音示范,并配以悦耳动听的音乐,可使学生沉浸于多媒体营造的学习氛围中,从而展开想象的翅膀,达到最佳教学效果。例如,学习《赤壁之战》这一课,教师的朗读与配乐录音朗读的效果是无法比拟的。当录音放到“黄盖把二十条船的芦苇一齐点着火,乘着东南风驶向曹操船队,曹军在铁索连着的船上无法逃脱,哭声、丢盔弃甲声以及周瑜的兵追来的喊杀声、震天的锣鼓声混成一片”,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听完录音后,了解了故事梗概,注意力都比较集中。让学生复述故事情节,他们也复述得较为完整和生动。学生在这种音响效果的氛围内学习,加深了对教材的理解,展开了想象,培养了说话能力,活跃了课堂气氛。
2.朗读是语文课堂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多媒体可以烘托课堂气氛,促使学生声情并茂地读书。多媒体播放的朗读声音清晰标准,语调抑扬顿挫,富有感染力,可以让学生跟着练习朗读,有错误之处再加以纠正,促进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例如,在教学《日月潭》《黄山奇石》等表现祖国壮丽河山、旖旎风光的文章时,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让学生先一边听范读一边欣赏此地的风景视频。多媒体学把优美的意境、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情感融于一体,使学生仿佛在如画的湖光山中漫游。这样学生在朗读课文时必定感情充沛、有声有。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合理使用信息技术,有利于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语文
知识技能、思维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活动经验。能够充分调动学生认识与实践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作者:谢永霞单位:河北省任县教师进修学校
第二篇:信息技术构建高效小学语文课堂
摘要: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设备已是主流趋势,而且在素质教育背景下,也大力倡导运用新型教学模式和手段,突破传统教学的禁锢。当然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不少教师通过信息技术构建高效课堂,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基于此,笔者主要对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构建高效小学语文课堂作出探讨,并列举出部分合理举措。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多媒体教学能够为学生提供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知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运用信息技术,可营造一个愉悦轻松的学习环境,对学生产生较强的吸引力,让他们对语文课堂产生审美情趣,获得美的感受,并充分体现出语文知识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激发小学生学习热情,促进课堂互动和交流,开阔视野,对于构建高效课堂具有积极意义。
一、巧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语文学科作为小学教育阶段的一门基础课程,需要教师充分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和身心发展,并结合独具匠心的教学手段强化教学质量。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以知识灌输为主,很难调动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与小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的特点十分相符,展示内容的生动性和直观性可创设出真实情景,让他们在特殊情境中领会到学习语文知识的乐趣,为课堂增添活力,促进高效课堂的构建。比如,在进行《富饶的西沙岛》教学时,教师可巧妙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课文中对于西沙岛的描写,不仅有抽象概括也有细微具体,但是小学生的生活体验比较匮乏,很难从作者的语言文字中真正体会到西沙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此时,教师可采用多媒体技术强化视觉感受,展示一些西沙岛五光十的海水、各种各样的珊瑚、成结队的鱼、颜不一的贝壳,以及海龟和海鸟等,营造一个真实的学习情境,为学生带来切身感受。在创设情境过程中,教师可使用互联网资源,搜集和整理相关的图片,使西沙岛的独特魅力展现出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理解课文。
二、借力信息技术资源优势,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信息技术的优势在于资源广阔,可对教材内容进行很好的补充。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重点和难点内容,而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认知水平有限,在学习到这些重难点知识时,往往会遇到困难或疑惑。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可借力
信息技术,发挥资源广阔的优势,将一些学生难以理解的部分运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出来,或者在互联网上搜集相关的材料,帮助他们解决重点、突破难点,并活跃其思维,提高学习效果,实现构建高效课堂的目标。例如,在学习《颐和园》这篇课文时,小学生对于课文中描述到的诸多美景,如果仅靠阅读和教师讲解,则很难想象到颐和园的真正美景和游览顺序。让学生感受颐和园的美丽景是教学重点;学习按照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进行写作是教学难点。教师为帮助学生全方位体会到颐和园的美景,以及游览顺序,可借力信息技术,在网络上搜集颐和园的风光图,结合游览顺序制作多媒体课件:大门、大殿、长廊、万寿山、佛香阁、排云殿、昆明湖、十七孔桥,并展示一副颐和园的平面图,通过观察,学生能够对颐和园的主要景点大致了解,从而解决教学重点和难点。
三、运用信息技术点燃灵性,调动学生主动探究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识字能力、朗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训练都可运用信息技术,教师需合理运用信息技术的优势训练学生的各项语文技能,调动他们的主动探究欲望,进而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可运用信息技术营造一个自主自由的学习空间,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当问题提出之后,他们积极和同学交流,分享个人观点与看法,从而点燃其灵性,主动参与语文知识的探究和求知,自主学习意识逐步增强。比如,在讲授《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这篇诗歌时,教师可采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这样几个画面:蔚蓝的大海、金黄的沙漠、美丽的夜空、绿茵茵的草地,将其原有的美好与宁静的景象与因战争遭破坏的景象加以对比。让学生根据画面对比理解诗句,认真思考,体会诗
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他们看着画面产生的思维认识有所不同,有的眉头紧蹙、凝神静思,或者互相交流、小声朗读等。通过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和画面的展示,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广阔的学习空间,他们的智慧在闪耀、思维在发散、心灵被震撼,继而对诗歌内容进行自主分析和合作探究,最终体会到作者是在揭示战争的破坏力和对和平的渴望。
四、运用信息技术开发资源,拓展学生知识视野
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师需高度注重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创造性地理解与使用教材,积极挖掘教学资源,灵活运用多种行之有效的教学对策,并引领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习和运用语文知识。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可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开发资源,利用其资源广阔的优势,在互联网上搜集和整理相关的教学资料,补充和完善教材内容,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不仅可丰富他们的学习内容,还能够使其乐于学习,主动学习。例如,《景阳冈》教学过程中,虽然教材中的语言文字对武松打虎的经过描述得十分详细和生动,但是对于很大一部分小学生来说,仅靠课文中的文本内容难以真正感受到故事的精彩,而且对故事发生的前后并不是特别了解。教师可利用网络渠道搜集《水浒传》中武松打虎的精彩片段,并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播放,让学生直观明了地欣赏了整个故事过程,并告知他们武松回家探望兄长途经景阳冈才会遇到老虎,将老虎打死之后则任职阳谷县步兵捕头,从而开阔其知识视野,使其对故事前后有所了解。通过对信息技术的应用,
不仅可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理解课文内容,还能够感受武松的人物形象,并激发其主动阅读名著的兴趣。
五、结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运用信息技术,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应敢于大胆尝试,积极运用信息技术,发挥对媒体教学设备的优势,全面优化课堂教学,寻两者的结合点,真正构建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冯翠琼.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J].教育教学论
坛,2013(50).
[2]柳俐.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探索[D].四川师范大
学,2014.
作者:周艳春单位:甘肃省山丹县东街小学
第三篇: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的融合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小学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结合越来越紧密。利用信息技术改革小学数学课堂的结构,重树数学教学目标与理念,更新数学教学方法,有利于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深入开发信息技术的教育价值,认清小学数学的学科特,利用信息技术打造更加完美的小学数学课堂。文章以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的融合为主题,展开了较为深入的探讨与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信息技术;问题;结合;改革基础
教育改革的快速实施,让信息技术在小学教育工作中得到普遍应用。信息技术与各个学科教学活动的整合,有利于课堂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改革,有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法,促进课堂师生互动。积极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打造丰富多彩的小学数学教学环境,才能让小学生意识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积极去探索小学数学知识。
一、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现状
(一)小学数学教师信息技术水平不高
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结合在一起,需要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去实践、去执行。在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过程中,教师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信息技术不断更新的今天,许多小学数学
教师仍然不太会用信息技术,大多数教师只会利用幻灯片实施教学,很少利用动画技术与交互特性。这些教师往往将课本中的数学内容搬到幻灯片上,这不仅无法体现信息技术的优越性,也不能调动学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