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申报范例精选
【导语】课题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充分体现中央有关精神和要求,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和创新价值。应用对策类选题要有现实性、针对性和前瞻性;基础理论类选题要立足学术前沿,具有原创性和开拓性;跨学科类选题要体现学科交叉渗透的属性和特点。选题文字表述科学、严谨、规范。以下是课题优秀成果,是各类教师进行课题申报、开展课题研究、撰写研究报告的参考模板和范例。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有效融合的研究
课题名称: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有效融合的研究
关键词:信息技术 小学数学 融合
申报级别: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
课题类别:专项课题
学科分类:数学
研究类型:数学
预期研究成果:
立项号:123430852
课题设计论证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当今世界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各国普遍应用于数学教育。很多国家和地区,如美国、德国、上海、北京等国家和地区许多学校都进行信息技术和数学课程教材的融合和使用、教学方法、学习方法等方面的课题研究,并取得较好的实绩。
二、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不断
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们的学习和交流打破了过去的时空界限,为人类能力的提高和发挥作用带来了新的空间。”为了适应这个发展趋势,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进一步从自己学科的角度来研究如何使用信息技术来帮助自己的教学,把信息技术有机地与小学数学课程进行融合——就像使用黑板、粉笔、纸和笔一样自然、流畅,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的要求。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凸显其形式多样,高度交互,信息量大,再现力强,生动形象等优势,向学生提供声、像、图、文等大量信息,将枯燥抽象的概念、复杂的过程,以生动、逼真的教学信息展现在学生面前,激活和优化数学课堂,更好地创设合作探究的机会,使学生真正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激发其浓厚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促进教学质量与课堂有效性的全面提升,从提高数学学习效益。
三、研究目标、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研究目标:
1.促进我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提高全校师生信息技术素养。
2、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深化对信息技术的认识和理解,探索、形成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紧密联系的理念。
3、探索、形成一系列有鲜明特在信息技术结合下优化教师课堂教学的教学体系、评价体系。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总结4.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的融合,通过课堂教学实践,优化教学过程,促进教学质量与课堂有效性的全面提升。
研究内容:
以校本教研为主要方式,以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素养,促进专业发展为重点,加强信息化工程建设,以教师的专业发展带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特长发展,促进学校的持续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主要从以下方面展开研究:
1.通过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的融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融合,以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构建。
3.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素养,促进教师在数学课中的应用。
4.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的融合。
以数学学科教学研究为重点,以点带面推广到其它学科。重点研究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融合方法、课件开发与应用、网络教学、评价机制、评价手段、课堂有效性等。
研究的难点:
学校方面要加大计算机设备的投入,设备的更新。教师方面主要是更新理念,积极参与信息技术的研究,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在课堂中主动应用、研究、总结、提升,自觉克服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思维定式,变辅助于教为服务于学;变教师操作为师生互动。
主要观点:
1、通过专题研究提高师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2、通过专题研究提高师生信息分析的能力。
3、提高师生信息加工的能力。
4、提高师生信息创新的能力。
5、提高师生信息利用的能力。
6、提高师生协作意识和信息的交流能力。
7、通过专题的研究提高课堂有效性的研究。
创新之处:
提高师生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利用、创作等能力,使信息技术真正内化为师生自身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根据课程整合的理念,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或者与实际的社会生活问题进行融合,拓宽师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培养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兴趣,培养教师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真正发挥信息技术对小学数学的变革性推动作用。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