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武同源
医武同源
中国有五千多年的灿烂文明,在这个自成一统的文化体系中,中医与武术并驾齐驱,互相影响。中国古代医学理论精气神学说、传统中医经络学说、中医辨证施治、整体施治原则、伤科等对武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而使武术把医学纳入到自己的体系中来。武术流派及各门派的点穴、针灸、按摩、推拿、救死扶伤等都是中医在武术中的发展运用。“拳起于易,理成于医”这句武林谚语,应该是对这种影响的恰当的概括。
 武术与养生
    治病救人是医生的天职,然而,一个只会治病的医生也只是个医术不全面的医生。古人云: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高明的医生要“治未病”,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要“预防疾病”。预防疾病最积极的办法就是锻炼身体,修身养性。
    一谈到养生无不让人想到中国的传统健身术,比如五禽戏 (华佗则在《淮南子》六种动物动作基础上整理出“五禽戏”,其目的是使人延年益寿)、八段锦、十二段锦(明·吴谦《类修要诀》)
、二十二势易筋经(清·郑官应《中外卫生要旨》)、二十四节气坐势健身图(宋·陈希夷)、太极内功、内功拳等。南北朝时陶弘景辑录了六朝以前的养生经验而成《养性延命录》(其中有不少古代气功的方法与理论),并创“六字诀”。武术已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种健身文化,同时它也是东方体育健身的一大派系。
    武术的健身锻炼方便,所需器材场地都可因人而异,俗称“拳打卧牛之地”,且投入也少。近些年来,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中国传统的医学和武术受到的关注越来越高,同时吸引了不少国外专家学者和武术团体来华学习中医、交流切磋武艺。
朝阳晨露、午后余辉中,公园中大中老年人乐此不倦地打着太极的场面已不为鲜事。
 武术与中医伤科
     武术与中医伤科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
     远至古代,不说士卒在交战时金属利器、钝器等造成的创伤,就习武练拳活动过程及平时各种各样的损伤,包括伤及气血、内脏的经络闭塞等内伤,以及扭伤、跌伤、撞伤、脱臼、骨折及皮肉筋骨的外伤,都成为兵家、武术家及医家十分关注的问题,因此,武术与中医伤
科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了。随之造就了许多二者兼备的人才,许多武术家同时也是颇有造诣的伤骨科专家,也有不少的伤骨科大师同时也是武林高手。“武医兼修”、“未练武先学医”就被一些武术流派所提倡。有些名医,他们在给病人治病时采用导引、按跷、发气、推拿、与药物相配合,这样疗效比单纯药物好。
“精、气、神”
     中国武术有两大流派,少林为外家拳,武当为内家拳。外家拳以发力为主,重技击;内家拳以养生为主。其中,丹功是指练功之人将从自然界吸收的能量储存于体内,凝集成疑团,我们称“内丹”。显然,中医说“精、气、神”为人身三宝,武当功夫也讲“精、气、神”,要求“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从临床实验看,除了健身养生,一些拳种对痞症、痹症、厥症、热病、伤筋等都很有疗效。近期经临床实验表明,由武术家马志富自创的天罡拳对高血压、脑血栓、颈椎病、胃病等有明显疗效。
     随着世界各国文化交流的扩大,中医与武术也吸引了不少海外人士。
武 打一字 
附一:中医药理概述(沈振望)
     沈振望,武协朋友兼“医药顾问”,恰好沈振望师兄也是中医药大学的校友,关于师兄详细的介绍见《武协》第四期《两见师兄》。
 现谈此之浅见,望能抛砖引玉。
      中医认为,人体由运行气血津液的经络系统将居于内的五脏六腑与皮、肉、筋、脉、骨、五官、九窍、五液、五荣、七情等联系在一起,形成五脏系统,分属金、木、水、火、土,并与自然界的五、五味、五时、五方分别相应,五系统间按五行相生、相克规律运作平衡。正常人体是一个阴阳平衡体,若外界或体内因素异常作用下,使五脏系统某些方面失调,阴阳失衡,则人体就出现病变。体内因素的异常,有如过劳、过逸、七情失调、房劳等;外界异常作用有如风、寒、暑、湿、燥、火、疠气异常入侵,虫、兽咬伤,起居、饮食失调等等。
     中药包括动物、植物、矿物药,其中植物药占大多数。每种药各有归经、性味(性:寒、热、温、凉、平;味:甘、咸、辛、酸、苦)和功效。
     中医治病的特是:(1)整体观:整体观是在考察问题及处理问题上,从以上五脏系统整体出发考虑和调整使达平衡;(2)辨证论治:辨证论治是辨别人体当时异常情况的内在本质,从而针对本质制定措施(措施包括中药、推拿、针灸、情态调节、饮食起居调节、练功,等等),它是与整理观结合在一起的。
     中华武术讲求对人体的修炼,使内气充足、外劲强劲柔活、应变灵捷、对躯干、头颈、四肢的运用合理。武家、养生家若达修炼的高境界,都须深入探索生命的规律并不断运用、实践。古人对于生命规律的认识正是以中医药理论为代表。故有“医武同源”的说法。
 
附二:局部疗伤及放松的具体过程与操作
      注:这个方法是武协师兄师们从沈振望师兄处学来的,曾刊在《武协》第四期。因考虑到武协人的需要,重新整理刊出。关于运动损伤,在校武协人亦可参考沈振望师兄为第九期《武协》撰写的《运动损伤的防治》。
     大腿筋拉伤的过程分三步:一、整体放松;二、局部放松;三、整体疏理放松。
     具体操作如下:
一、患者趴于一较柔软的地方(面向下)。
  二、整体放松:
    1、拿捏 用拇指与其它四指做相对钳形用力,将肌肉或韧带一松一紧地拿捏。 
(图一)
      2、击打 使用掌外沿根部(见图二),击打整个大腿,动作有节奏,快慢适中,用力轻巧而有弹性。 (图三)
    三、搽油:将活络油,追风油等涂于术者掌心,搓热后涂于患处。
    四、局部按摩:
      1、到痛点(方法:手指用力按下,力道透过肌肉,寻略有硬度的筋,因为拉伤后,痛点一般在筋上或者穴位上),用掌根揉搓,将该处淤血化至四周,路线为螺旋状,俗话说“通则不痛”,当淤血被化掉,自然不会再疼。
         注意:新伤要着力轻,但不虚浮,旧伤着力沉,而不粗暴,此过程持续5至10分钟。
        2、取穴。取承扶、胞育、秩边三穴(因为取穴方法语言难以描述,详情请教有经验的师兄师),到此三穴位后,用肘对准,适力揉按1分钟,然后换为掌根揉按1分钟,两种方法交替使用两到三次。
        五、整体疏理放松:利用拿捏、击打等手法大范围操作,达到整体疏理的目的。
大腿放松具体操作如下:
        1、患者腹面向下趴于柔软的地方。
         2、术者站于患者左侧,用右脚掌轻踏患者右腿内侧,着力点与地平线后60度角,术者重心放于自己左脚,右脚轻快而有节奏地前后揉踩,持续两分钟,换另一条腿。(图四)
          3、术者站于患者左侧,用脚掌踩患者左腿,着力方向垂直地面,慢慢踩下,用力沉稳,持续一分钟。(图五)注意不可用脚跟,踩踏范围只限于大腿上,膝关节万不可踩,否则会伤膝盖。
          4、术者采用拿捏,击打,揉按等方法整体放松。
注意:术者按摩时,用力要适度,并应及时变换手法,以免自己手部、臂部因过于劳损而受伤。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