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推荐》——桃花源记(基础版)
一、单选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屋舍(shè) 俨然(继续爱yǎn) 豁然(huò)
B.没人懂邑人(yì) 垂髫(tiáo) 缤纷(bīn虎皮青椒是什么地方的菜g)
C.问津(jīn) 阡陌(mò) 诣太守(yì)
D.刘子骥(jì) 间隔(jiàn) 平旷(kuàng)
【答案】B
【解析】
【详解】
B. bīng-bīn。
2.对下面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励志语大全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 B.便要还家(通“邀”,邀请)
C.便扶向路(沿,顺着) D.寻病终(寻)
【答案】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D项解释错误,“寻”是“不久”的意思。
3.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B.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关于三八妇女节的演讲稿
C.不足为外人道也
D.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中通假字的理解能力。通假字,是泛指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有使用本字,而临时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替代。B项“要”通“邀”,邀请的意思。
4.下列句子不是省略句的一项是( )
A.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B.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C.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D.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答案】A
【解析】
【详解】
B. (村人)见渔人,乃大惊,问(渔人)所从来;
C. (渔人)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D. 此人一一为(村人)具言所闻;
故选A。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 )
A.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C.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D.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答案】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本题要注意古今异义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B项加点词语古今意义基本相同。其他意思分别为:A:中间:古义“中间夹杂”,今义指在事物两端之间或两个事物之间。C:交通:古义 “交错相通”,今义指运输事业。D:妻子: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指男女两人结婚后,女子是男子的妻子。
6.下列对《桃花源记》这篇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世外桃源”语出自《桃花源记》,已成为理想境界的代名词。也用来比喻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的地方。
B.《桃花源记》中写道黄发垂髫,并恰然自乐。“黄发”指老人,“垂髫”指小孩。
C.陶渊明,—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代表作品有《归园田居》《桃花源记》和《饮酒》组诗等。
D.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用客观的记叙方式塑造了一个美好的世外桃源,并通过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应立足现实,切勿异想天开。
【答案】D
【解析】
【详解】
D.“告诉人们应立足现实,切勿异想天开”理解错误。《桃花源记》借武陵渔人行踪这一线索,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快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反映人们厌恶战争和追求和平生活的愿望,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当时的现实生活不满。
二、综合性学习
7.陶渊明生活在战乱频繁的时代,他在《桃花源记》中虚构了一个没有战乱、没有压迫的理想社会。学完此文之后,八年级某班开展了一次以“战争与和平”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题目。
(1)“武”字与战争密切相关。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把“武”解释为“止戈为武”,这一解释反映了古人向往和平幸福生活的情感。“伐”字也与战争有关,请你推断它的字义:_____。
(2)中国女军事专家姚云竹参加美国国际学术座谈会,在回答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提问时说:“如果有人一定要把中国当敌人,我们将接受挑战,做一个‘称职’的敌人。”从姚云竹的话中,你听出了什么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图中的雕塑名为“打结的手”,矗立在联合国总部花园内,是卢森堡1988年
赠送给联合国的。请你对它加以介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攻打 (2). (2)【示例】如果有人把我们当敌人,我们也一定会给对方以有力的回击。(意近即可) (3). (3)【示例】它是联合国总部花园内的雕塑,名为“打结的手”。它的构思与造型十分奇特,是一支管扭曲打结的手。寓意为联合国的主要职责是“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维护世界和平”。
苹果手机录屏功能在哪里【解析】
这是一道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题。第(1)小题考查学生对汉字的理解与掌握能力。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把“武”解释为“止戈为武”,意思是说武力存在的目的是为了制止战争,表现了古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我们不难分析出“伐”的意思:一人和一个武器,表示砍杀、攻打。第(2)小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赏析某句话的言外之意,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称职”的意思是品德和才能与所担任的职位要求相称,根据语境,“称职”指能胜任所担当的任务,做一个合格的敌人。第(3)小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的能力。作答本题时,先要介绍这个雕像位于哪里,名称是什么,它的造型是怎样的(是一支管扭曲打结的手),寓意是什么(用和平的方式解决争端)。据此分析可作答。
三、课内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桃花源记(节选)
①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②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③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8. 本文作者是晋朝的陶渊明,号______,他是中国山水田园诗派的创始人。盛唐时期的______(人名)也是这一流派的代表诗人,有“诗佛”之称。
9.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0. 下列对选文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第1段写出了桃花源地理位置的神秘以及桃花源中环境的热闹非凡。
B.第2段表现了渔人见到桃花源中人的惊讶以及对他们的身世的好奇。
C.第3段中渔人“不复得路”的原因是他在返回的路上没有标注记号。
D.选文中“得”、“舍”、“不复得”表明桃花源是诗人追求的理想社会。
【答案】8. (1). 五柳先生 (2). 王维
9. (桃花源中人)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个汉朝,更不要说魏朝、晋朝了。 10. D
【解析】
【8题详解】
考查对文学常识的记忆与理解。陶渊明,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田园派的创始人,“诗佛”指唐代是田园派诗人王维。
【9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注意以下关键词:乃:竟然。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更)不必说。“无”“论”是两个词,不同于现在汉语的“无论”(古今异义)。
【10题详解】
A错误,第一段写渔人捕鱼时偶然发现桃花林的经过。B错误,第二段写渔人进入桃花源,在桃源人家里做客及辞去的经过。C错误,第三段渔人“不复得路”,写出桃花源是一处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所在。暗示是虚构的社会。故选D。
【点睛】
译文
东晋孝武帝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一个人以捕鱼为职业。(有一天,他划着小船外出打鱼,)沿着小河往前走,忘了走了多远。忽然遇上一片桃花林,小溪两岸几百步以内(全是桃树),中间没有别的树,绿草如茵,香气袭人,(风一吹来)桃花纷纷落下。渔人(对此感到)十分诧异。又往前划,想到那片林子的尽头。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