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复习教学案
《桃花源记》复习教学案
一、【复习目标】 
1、掌握并积累重点文言实词、虚词含义。
2、掌握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语法现象。
3、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二、重点课文知识梳理:
(一)基础知识:
1、古今异义穿越修真小说:
[鲜美]古:鲜艳美丽。今:食物味道好。
②[开朗]古:地方开阔,光线充足。今:乐观,畅快,不阴郁低沉。
[交通]古:交错相通。今:各种运输邮电事业的总称。 
[妻子]古:妻子儿女。今:男子的配偶。
[绝境]古:与世隔绝的地方。今:没有出路的境地。
[无论]古:不要说,(更)不必说。今: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相同。
[如此]古:像这样。今:这样。  [不足]古:不值得。今:不充足;不满。
2、词类活用:
[]对……感到诧异。    []尽,有走完或穷究根源之意。
[]完,文中有消失之意。
3、通假字:[]通“邀”,邀请。
4、过年的风俗有哪些 简介成语:
[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变得开阔明亮的样子。也比喻对某个道理长期思索不解而后突然明白。豁然,敞亮的样子。
[无人问津]比喻无人探问价格或情况。津,渡口。
[怡然自乐]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
[世外桃源]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
(二)理解探究:
1 为什么村人“见渔人,乃大惊”?
答:村人对陌生人出现感到惊异,表明桃花源与世隔绝很久。
2、“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表明先世生活年代的社会环境是怎样的?
答:社会动荡,战争频繁,民不聊生。
3、桃花源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以及人民的生活状况、精神状态怎样?
答:自然环境:美丽富饶;社会环境:平和;生活状况:安居乐业;精神状态:自由快乐。
4、桃花源中人为什么叹惋?作者为什么不一一写出渔人的话?
答:为时代变迁,桃花源外社会黑暗动荡,人民生活痛苦而叹惋。
本文主要写桃花源的美好,而不是世外战乱;另外桃花源外的事世人皆知,没有必要一一写出。
5、作者笔下的桃花源具有怎样的特点?(作者追求的是怎样的生活?)
答:环境优美,人民幸福,民风淳朴;没有阶级,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乱,人人自食其力,安居乐业,和平安宁的理想社会。
6、作者为什么要虚构一个与现实对立的美好世界?
答: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广大人民的愿望;对美好生活向往,对黑暗社会批判。
(三)迁移拓展:
1、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境相似的成语是什么?
答: 豁然开朗。
2、你怎样看待陶渊明笔下的理想社会?
答: 它与当时的黑暗社会形成鲜明对照,是作者不满当时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是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批判,客观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它又有原始共耕的痕迹,有一定的复古倾向,在阶级社会中也只能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3、渔人是个怎样的人?写渔人有怎样的作用?
答:渔人背信弃义、不守诺言。
写渔人的作用:一方面与桃花源中人的淳朴好客形成对比,加深了人们对桃花源外社会的认识,突出了桃花源是理想的社会;另一方面,本文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写渔人是组织材料的需要。
4、针对第二段语句作简要评注。
答:本段骈散结合,朗朗上口,三字句和四字句连贯流畅,精炼有意境。“黄发垂髫”又运
用借代修辞,增强了语言表现力。
5、由“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你能从中联想到哪些人生道理或启示?
围绕“在人生的道路上,要有所作为,必须经历一些艰难苦难”回答即可。
三.当堂检测:
一、用原文语句回答:
1、本文中描绘桃花林奇异景象的语句是: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社会环境的安宁的句子: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4、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人民安居乐业、和平幸福的境况(或:描写老人和小孩神情)的句子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5、本文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有:a.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B.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6、本文"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桃花源人叹惋不已的原因(表明桃花源与外界间隔之久的句子是):问今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7、交代桃源人来历的句子: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8、文中与陆游《游山西村》中“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意境相似的一句是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9、表明桃花源人与“见渔人”“乃大惊”的原因的句子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10、表明桃花有人甘愿过隐居生活,不希望被外界打扰的句子是不足为外人道也
11、与陆游的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境相似的一个成语是豁然开朗
切多音字组词12作文我的母亲、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有“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的语句,文中与此相似的句子是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2023年兔年拜年16字13、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甚异之 
14"村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原因:  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15选用原文句子概括渔人在桃花源所见的景和人:
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人:衣:悉如外人。貌:黄发垂髻;行:往来种作;神:(见人)大惊;情:怡然自乐疼也要忍着的说说
16、最能表现桃花源人生活和平快乐的句子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7、与“俎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别”意境相似的句子是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18、与“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意境相似的句子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9、作者在对桃源的描写中,从自然环境的美好,社会环境的平静,人民生活的恬适来写,请分别指出其内容。
自然环境: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社会环境: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人民生活:其中往来种作,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0、渔人初见桃花林的感受是渔人甚异之 ,渔人初到桃花源的感受是豁然开朗
、理解与问答:渔人从口入,看到了桃花源中怎样的自然景象和生活情景?
自然景象: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生活情景: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