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期末复习资料
1.名词解释《世界图解》:是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根据他所提出的的适应自然和直观教学原则写成的一部小学教科书,内容包括自然、人类活动、社会生活、语言文字等,是世界上第一本图文并茂的书籍。
1.《母育学校》:是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早期的学前教育著作。论述幼儿教育的性质;身体训练的价值;强调幼儿对自然界的初步认识是智慧发展的开端及对幼儿进行道德训练和宗教教育的重要性;指明幼儿进入国语学校学习前应做的准备。
2.《师说》:韩愈著,是中国古代第一篇集中论述教师问题的著作。从教师的作用、任务、择师标准等方面论述了教师问题。
2.简述题
2.《普通教育学》主要内容。
根据受教育者的心理活动规律确立了教育过程的阶段、手段和方法,揭示了教学工作和教育工作的客观联系,并由此提出了教学的阶段理论学说和教学的教育性原则。
3.杜威的实用教育学的特点及作用。
(1)教育即生活,而不是生活的预备。
(2)学校即社会,要把现实社会生活的一些东西,组织到教育过程中去,使学校成为一个“雏形的社会”。
(3)儿童是中心,一切教育措施都围绕儿童。
(4)让儿童“从做中学”,从自身的活动中去学。
杜威在批判赫尔巴特传统教育学理论的基础上为现代教育学的创建做出了开创性贡献。
5.教育的文化功能。
(1)教育具有文化传递的功能。
(2)教育具有文化选择的功能。
(3)教育具有文化更新与创造功能。
(4)现代教育的开放性促进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3.论述题
1.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举例说明。
(1)坚持民主平等,做学生的朋友与知己。
(2)坚持教学相长,建立以人为本的授受关系。
3坚持尊师爱生,做一个关怀教师。每一个生活在集体中的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关心和帮助,这是人之常情。学生更希望得到老师的关心和帮助。老师关心学生,可以让学生在感情上真切地感受到老师的爱,这是让学生理解师爱的最直接、最简单的方法。这里所说的关心学生,不仅仅是指学生生病时送水送药,更多的是了解学生,乃至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分享他们的快乐,分担他们的苦痛,排解他们的忧愁。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并及时表扬他们,鼓励他们。关注他们的生活,及时发现他们的问题。他们的问题是多种多样的,如学习遇到困难,由于家庭成员的纠纷而终日焦虑不安,实习后对自己的成绩不满而感到忧虑,等等。老师要及时有效地帮助他们,使学生切实地、具体地感受到老师的爱。从而在感情上拉近师生的距离。"亲其师,信其道。”这样,学生对老师所要求的会自觉地、积极地做好
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可行性策略
()、确立科学的学生观,与学生平等对话。老师要蹲下身来和学生交流,与学生处于平等地位,让学生真正感到老师是他们的朋友,是合作的伙伴。只有拉近师生间的“心灵距离”,才能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
(二)、信任学生,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如果说民主是架在教师和学生心灵之间的桥梁,那么信任便是这座桥的桥墩。只有相信学生拥有的能力及潜能,才会给学生真正的民主权。教师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尊严。对每一个学生都要以诚相待,即使学生有这样那样的错误缺点,教师也应以理服人,给予真诚的帮助。同时,作为教师应该明确信任也是一种教育力量,它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会激励他们克服困难,勇于争先。学生往往能够从教师的信任和期待中体验到自己的尊严,认识到自身的价值,从而激发自己要不断进取。
(三)、放宽视野,鼓励学生批判。只知道盲目服从,一味接受的学生永远只能生活在权威、老师的阴影里,成为知识的奴隶,老师应放远目光,从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出发,鼓励学生向书本、向教师、向权威挑战,促进学生的独立思维、批判思维、创新思维。
(四)、严于律己,为人师表。教师的教学过程,实则是一个言传身教的过程,教师的言行
举止,思想道德,都是学生模仿的榜样,它将直接影响学生对道德品质和审美修养的培养,同时他还通过学生作用于家庭和社会。他不仅影响着学生学习期间的成长,也影响着他们的一生。为此教师必须严于律己,作好表率作用。
  此外,教师要更好地肩负起“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还必须不断充电,完善自我。教师只有不断吸收新知识、新信息,补充新鲜血液,才能正确地给学生以指点,顺利地和学生合作,学生才会因教师无形的人格魅力、知识魅力而乐于与老师交往,并在老师的身教影响下乐于求知,积极探索。
2.简述教育的经济功能包含哪些方面并详述。
(1)教育将可能的劳动力转换成现实的劳动力,成为劳动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2)教育创造、保存、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全社会的科学文化水平。
(3)教育通过自身的运营,直接推动经济增长。
母育学校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早期的学前教育著作,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本幼儿教育专著。1628年用捷克文写成,1632年出版。前有给父母、教师等的“献辞”。共分12章。
论述幼儿教育的性质;身体训练的价值;强调幼儿对自然界的初步认识是智慧发展的开端及对幼儿进行道德训练和宗教教育的重要性;指明幼儿进入国语学校学习前做应的准备。                      《母育学校》 一、儿童的本质 二、论幼儿教育的重要性 三、论幼儿的健康教育四、论“百科全书”式的启蒙教育 夸美纽斯在重视幼儿体育的同时,还强调发展幼儿智力的重要性,这是和他的“泛智”思想紧密联系着的五、论幼儿教育方法 六、论父母应当怎样准备他们的孩子人学
3,论儿童的本质: 儿童是上帝最珍贵的恩赐,是任何事物不能与之比拟的宝物。4,论述了“怎样去发展儿童的健康和力量”。5,探讨了幼儿入学前准备工作问题,提出有益的建议。
夸美纽斯的《世界图解》:(1)《世界图解》是17世纪的教育家夸美纽斯为儿童编写的一本可直接儿童观赏的图画书,是世界上的第一本儿童看图识字课本;(2)本书编写的基本依据是,夸美纽斯意识到幼儿阶段,教育的主要媒介应该是儿童的感官的知觉,尤其是视觉系统,因此应该将各门学问中最重要的事物以图像形式输送给儿童;(3)这本教材对后世影响很大,自出版后被翻译成欧洲各国文字,流行了200多年;同时夸美纽斯编写这本教材所遵循的原则也为后世教育家们继续编写儿童图画教材提供了范例。                                  《颜氏家训》
是南北朝时期颜之推的教育著作,地位:我国封建社会第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育教科书。被认为是家训的鼻祖,家教的典范。              观点:1、内容:家庭教育要“德艺同厚”,既要封建德行的教育,又要进行“修以学艺”的教育。2、家庭教育的原则和方法:及早施教、严慈结合、均爱勿偏、熏渍陶染。
评价:就学前教育而言,这部著作系统地阐述了婴幼儿教育的意义、内容、原则和方法。是中国封建社会最早最完整的家庭教育著作,也是最早最完整的家庭教育教科书。影响广泛、久远,是我国保存下来的最早、影响最大的一部家教著作。至今仍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师说:韩愈的《师说》是中国古代第一篇集中论述教师问题的著作。从教师的作用、任务、择师标准和师生关系等方面,全面的论述了教师问题。教师的作用
古之学者必有师;教师的任务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择师的标准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生关系“弟子不必不如师”。
杜威:1859年生于美国的柏林顿,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1884年在霍普金斯大学获得博士
学位,并于1896年创立了第一所实验学校,开始在学校中实施其教育思想。他是20世纪最伟大的教育思想家之一。教育即生长“理论 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教育文化学,教育文化学是教育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分析教育活动中的文化现象(如大学文化、学生文化、课程文化等),探讨教育与文化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教育文化学是运用文化学的理论框架来研究教育与文化以及教育中的文化现象,主要是一定体共有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规范。

教育社会学是运用社会学的原理与方法对教育现象或教育问题的社会学层面进行“事实”研究的一门学科,是社会学与教育学的中介学科。教育社会学主要探讨的是制约教育的社会背景(即政治、经济、文化、人口等社会因素与教育的关系)、教育自身的结构与过程以及教育对社会的功能。
教育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主要是运用社会学的原理和方法,对作为一种特殊社会现象的教育进行研究的一门科学。是研究“教育行动和教育事实”的学科。 
研究教育的社会性质、社会功能以及教育制度、教育组织、教育发展规律的一门社会学分支学科。或者说是:从社会学角度研究各种教育现象、教育问题及其与社会之间相互制约关系的学科。教育科学中近百年来发展起来的一个边缘性的分支学科。
六艺  中国古代的主要教育教学内容,夏商周的主要的教育内容,即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中又有“大艺”和“小艺”之分,书数作为小艺,主要是小学的课程,礼、乐、射、御作为大艺是大学的课程。
夏、商、西周时期教育的基本内容。礼,后世称之为周礼,包括周代的典章制度和以孝、悌为核心的道德规范以及各种礼仪。乐包括歌咏、舞蹈和演奏乐器等。礼和乐密切配合,礼是外在的政治原则、道德行为规范,是其思想行为准则,具有强制性。乐则陶冶人的感情,使强制性的礼转化为人们内在的道德和精神的需求。射即拉弓射箭的技术。御即驾驭战车的技能。书是读书、写字。数是计数。六艺体现了文武兼备、诸育兼顾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文明发展早期的辉煌 
七艺:文法、修辞学、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简述题                                                                       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是一本自成体系的教育学著作,它标志着教育学已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该书分为:绪论、教育的一般目的、兴趣之多方面(教学)、品格之道德力量(德育)四个部分。                                              在绪论里,赫尔巴特着重说明教师学习教育学的意义与作用。他指出“教育学是教师自身所需要的一种学问,但同时他亦必须谙于传授它的知识的方法。”后分三编分别阐述了对青年一代进行教育的各种问题 。在第一编里,赫尔巴特说明了教育的一般目的,基中包括对儿童的管理及“真正的教育”;在第二编里,他论述了兴趣的多方面性,并且以“兴趣说”为基本原理,提出了“教育性教学”概念,阐述了明了、联合、系统、方法4个连续的教学阶段论和“教学的结果”的一般原理,可以说,他在“兴趣的多方面性”这个总题目之下阐述了他的全部教学论思想。在第三编里,赫尔巴特说明了性格的道德力量。这一部分主要论述了道德性格的培养以及训育的原则,方法等问题。提出道德性格影响性格的自然形成, 训育对于性格的培养具有双重意义,训育不是强制而是陶冶。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