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心理学)-试卷35
(总分:66.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 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6,分数:32.00)
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2.被认为教育心理学奠基人的心理学家是( )
(分数:2.00)
A.冯特
B.华生
C.桑代克 √
D.赫尔巴特
解析:
3.韦克斯勒提出了( ),采用年龄组的平均分和标准差来确定智商值。
(分数:2.00)
A.智力
B.离差智商 √
C.比例智商
D.能力
解析:
4.最早提出“自我效能感”这一概念的心理学家是( )
(分数:2.00)
A.桑代克
B.斯金纳
C.马斯洛
D.班杜拉 √
解析:
5.桑代克超越巴普洛夫之处在于( )。
(分数:2.00)
A.他提出在某个行为之后出现的刺激影响了未来的行为 √
B.他提出在某个行为之后出现的反应影响了未来的行为
C.他把大多数行为看作对环境中刺激的反应
D.他把少数行为看作对环境中刺激的反应
解析:
6.适合系列学习研究范型的例子是( )。
(分数:2.00)
A.儿童背诗词
B.记住中国各省份名称 √
C.记电话号码
D.记数学公式
解析:
7.从规则到例子的学习实质上是一种( )。
(分数:2.00)
A.上位学
B.下位学习 √
C.并列结合学
D.发现学习
解析:
8.在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的基础上,建构主义者提出并强调( )。
(分数:2.00)
A.支架式教学 √
B.情景教学
C.探索学习
D.合作学习
解析:
9.“诱因对比效应”研究表明什么情况下后继强化有效?( )
(分数:2.00)
A.前后两次强化等值
B.前面的强化大于后面的强化
C.前面的强化小于后面的强化 √
D.后面的强化与前面的强化无关
解析:
10.将原有认知经验用于新情境中时,需调整原有的经验,形成一种能包容新旧经验的更高一级的认知结构,这种方式称为( )。
(分数:2.00)
A.顺应性迁移
B.同化性迁移 √
C.重组性迁移
D.一般性迁移
解析:
11.阅读、写作、运算等技能主要是( )。
(分数:2.00)
A.心智技能 √
B.动作技能
C.策略技能
D.运动技能
解析:
12.学生用“一巴掌一巴掌打得资本主义呜呜地哭”来记忆马克思是“1818年5月5日”出生的这一历史事实,其所使用的学习策略属于( )。
(分数:2.00)
A.注意策略
B.复述策略
C.编码和组织策略
D.精细加工策略 √
解析:
13.在学完一篇逻辑结构严密的课文以后,勾画出课文的论点论据的逻辑关系图以帮助理解和记忆。这种学习方法属于( )。
(分数:2.00)
A.编码与组织策略 教育学考研复习资料√
B.精细加工策略
C.复述策略
D.元认知策略
解析:
14.当人们反复探索一个问题的答案而毫无结果时,把问题暂时搁置一段时间再回过头来解决,这时常常可以很快到解决方法,这种现象称为( )。
(分数:2.00)
A.原型启发
B.功能固着
C.表征方式
D.酝酿效应 √
解析:
15.( )是社会成员必须遵守的已经确立的思想、评价和行为的标准。
(分数:2.00)
A.品德
B.社会规范 √
C.气质
D.人格
解析:
16.在领会过程中容易产生( ),即学生头脑中存在的某些心理因素,阻碍了对道德知识和道德要求的接受。
(分数:2.00)
A.观念阻碍
B.理解障碍
C.意义障碍 √
D.态度转变
解析:
二、 辨析题(总题数:5,分数:10.00)
17.辨析题首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8.埃里克森是最早研究人的一生发展的心理学家。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正确。艾里克森的发展理论对心理学研究及教育实践都有着较大的启发意义:艾里克森注重文化和社会因素对人的发展的作用;他从整体上,从个体心理发展的各个层面及其相互关系中,考察了人的社会性发展和道德等的形成发展,而不是孤立地看待它们的发展历程;埃里克森的理论阐述了个体从出生到青年期、中年期、老年期一生的发展,体现了研究人的终生发展的观念,比较符合人的发展实际,也是最早研究人的一生发展的心理学家。)
解析:
19.心智技能又称为操作技能。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错误。根据技能的性质和特点可以将其分为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操作技能是借助相应的神经过程所支配的骨骼肌肉运动来实现的一系列外显的动作活动方式,心智技能是指借助内部语言在人脑中进行的认识活动方式。)
解析:
20.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分为酝酿期、准备期、验证期、明朗期四个阶段。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错误。顺序错误,我们可以把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①准备期:即收集资料并提取记忆资料,运用逻辑,分析所掌握的资料与确立的目标之间的关系的阶段; ②酝酿期:即发挥想象,运用形象思维,建立与问题相符的情景的阶段; ③明朗期:即根据问题的特征和以往处理问题的经验,凭直觉进行非逻辑的、跳跃式的思维,出现灵感的阶段; ④验证期:即运用逻辑论证,并得出科学结论的阶段。 在创造性思维的四个阶段中,逻辑使我们到了思维的起点,并确保了论断的科学性,直觉则拓宽了我们思
维的时空,避免了思维活动中的许多曲折道路,寻求到解决问题的捷径,提高了思维的效率。)
解析:
21.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取决于儿童对自身的认识状况。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错误。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是道德认知形成中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发展取决以下几个条件: ①环境教育对评价能力的影响; ②道德情境与评价的对象; ③个人的年龄发展水平和对道德情境的理解水平。)
解析:
三、 简答题(总题数:5,分数:10.00)
22.桑代克创立了学习的联结理论,其基本观点是什么?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第一,学习的实质是在一定的情境和一定的反应之间建立联结,其联结公式为S—R。 桑代克认为,情境和反应之间是直接联系的,二者不需要任何中介。 第二,情境与反应之间的联结是通过尝试一错误过程,按一定的规律建立起来的。桑代克称之为尝试一错误学习。他指出情境与反应之间联结的建立遵循效果律和练习律,桑代克在后来的研究中发现: (1)练习本身并不促进学习,只有在个体了解练习结果的情况下,练习才会起作用。 (2)惩罚只能暂时抑制一个联结,而不能从根本上消除一个联结。)
解析:
23.布鲁纳所说的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包括哪两方面的含义?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一是指掌握该学科的基本知识结构; 二是指掌握学习该学科的态度和方法。)
解析:
24.简要回答乔纳森提出的知识获得的三阶段。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知识获得三阶段: 在初级阶段,学生往往还缺少可以直接迁移的关于某领域的知识,这时的理解多靠简单的字面编码。在教学中,此阶段所涉及的主要是结构良好的问题,其中包括了大量的通过练习和反馈而熟悉掌握知识的活动过程。在高级知识获得阶段,开始涉及大量结构不良领域的问题,这时的教学主要是以对知识的理解为基础,通过学徒式的引导而进行。学习者要解决具体领域的情境性问题必须掌握高级的知识。在专门知识学习阶段,所涉及的问题则更加复杂和丰富。这时,学习者已有大量的图式化的模式,而且其间已建立了丰富的联系,因而可以灵活地对问题进行表征。)
解析:
25.动机与需要、诱因的关系如何?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动机是由需要与诱因共同组成的。 (1)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当某种需要没有满足时,它就会推动人们去寻满足需要的对象,从而产生活动的动机。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推动着人们去活动,并把活动引向某一目标,这时,需要就成为人们活动的动机了。需要作为人的积极性的重要源泉.它是激发人们进行各种活动的内部动力。 (2)动机的产生除了有机体的某种需要外,诱因的存在也是一个重要的条件。所渭诱因是指能够激发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够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在动机中,需要与诱因是紧密联系着的。需要比较内在、隐蔽,是支配有机体行动的内部原因;诱因是与需要相联系的外界刺激物,它吸引学生的活动,并使需要有可能得到满足。没有需要,就不会有行为的目标;相反,没有行为的目标或诱因,也不会诱发某种特定的需要。在实际生活中,人的行为往往取决于需要与诱因的相互作用。)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