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模拟试卷115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模拟试卷115
(总分:116.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 单项选择题(总题数:46,分数:92.00)
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2.批判教育学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是当前西方教育理论界占主导地位的教育思潮,代表人物有( )。
(分数:2.00)
 A.斯普朗格
 B.布鲁纳
 C.梅伊曼
 D.鲍尔斯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批判教育学代表人物的掌握。批判教育学是20世纪70年代后兴起的一种新的教育思潮,也是近年来西方教育理论界占主导地位的教育思潮。代表人物与著作有美国的鲍尔斯与金蒂斯的《资本主义美国的学校教育》、阿普尔的《教育与权力》、吉鲁的《教师作为知识分子——迈向批判教育学》,法国的布迪厄的《教育、社会与文化再生产》等。因此,本题选D。
3.下列属于原始社会教育特征的是( )。
(分数:2.00)
 A.系统性
 B.制度性
 C.无阶级性 
 D.等级性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教育特征的理解。在原始社会,鲜明的阶级性和严格的等级性尚未形成,因此,原始社会的教育不具有阶级性和等级性。因此,本题选C。
4.教育一方面可能对提高人的遗传素质、改善社会环境和人们的生活观念有所作用,但更重要的是,在这些条件基本相同的情况下,教育对( )发挥着决定性作用。
(分数:2.00)
 A.人口数量的增长
 B.人口结构的变化
 C.人口质量的提高 
 D.人口流动的速度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教育的人口功能这一知识点。教育虽然对于上述四个选项都有作用,但最直接的作用还是提高社会成员的素质,影响人口的质量。因此,本题选C。
5.欧文的“性格形成说”认为人们的一切恶习均来自恶劣的环境和制度,而这一切的改变都要依靠教育。这种观点是( )。
(分数:2.00)
 A.教育万能论 
 B.教育独立论
 C.筛选理论
 D.市场理论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教育与社会关系的主要理论。考生在复习中要能熟练掌握教育万能论、教育独立论、人力资本理论、筛选假设理论、市场划分理论的代表人物与主要内涵。
6.历史上有各种关于人的发展动因的理论和假设。下列学说中,支持“外铄论”观点的是( )。
(分数:2.00)
 A.成熟论
 B.性善论
 C.人本主义心理学
 D.行为主义心理学 
解析:解析:本题具体考查的是“外铄论”,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刺激一反应”的联结、强化理论都带有强烈的“外铄论”彩。因此,本题选D。
7.人的发展总是受到社会的制约,这意味着( )。
(分数:2.00)
 A.教育要坚持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
 B.教育要充分考虑社会发展的需要 
 C.教育目的的确定不应从个人出发
 D.教育要为社会生活做准备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教育目的的掌握情况,教育目的在制订中虽然受制于社会中诸多因素的影响,但教育目的不能仅仅着眼于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目的既要关注到个人的发展需要,又要关注到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本题选B。
8.现代学制中,双轨制以( )为典型。
(分数:2.00)
 A.欧洲国家 
 B.美国
 C.苏联
 D.中国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现代学制类型的掌握情况。考生要熟练掌握单轨制、双轨制以
及分支型学制的基本内涵与代表性国家、区域。双轨制是以欧洲国家为典型的。因此,本题选A。
9.主张学校教育的目的在于把人类千百年来积累下来的文化科学知识传递给下一代的课程理论是( )。
(分数:2.00)
 A.学习者中心课程理论
 B.社会中心课程理论
 C.知识中心课程理论 
 D.“活动课程”理论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不同课程理论流派的掌握情况。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这里描述的是知识中心课程理论。所以,本题选C。
10.在布卢姆的认知领域目标分类中,把复杂的知识整体材料分解为组成部分,并理解各部分之间的联系的能力属于( )。
(分数:2.00)
 A.记忆
 B.理解
 C.分析 
 D.综合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布卢姆的目标分类学的掌握情况。此处考查的是分析的定义。因此,本题选C。
11.根据范例教学理论,强调教学内容应选择一门学科最基本的知识,即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等,反映学科的基本结构,这反映了教学内容的( )。
(分数:2.00)
 A.公平性
 B.基本性
 C.结构性
 D.范例性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范例教学理论。考生在复习中要能熟练掌握不同教学模式的代表性人物、主要观点及优、缺点。此处考查的是范例性。因此,本题选D。
教育学考研复习资料
12.将学习材料分解为许多小步子,并按系统排列起来,每一步都要提出问题,让学生作出回答反应或选择反应,认为答案正确后,再进行下一步,直到完成学习任务,这种教学模式是( )。
(分数:2.00)
 A.掌握学习模式
 B.程序教学模式 
 C.发现教学模式
 D.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教学模式的掌握情况,具体考查程序教学模式。因此,本题选B。
13.通过专门的道德课系统地向学生传授道德知识和理论,属于( )。
(分数:2.00)
 A.间接的道德教育
 B.直接的道德教育 
 C.德育方法
 D.德育过程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德育途径中直接的道德教育这一知识点。考生在复习中要能熟练掌握
直接的道德教育与间接的道德教育的内涵。因此,本题选B。
14.下列选项中,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995年)明确规定的学生义务是( )。
(分数:2.00)
 A.团结同学,关心集体
 B.尊敬师长,孝敬父母
 C.热爱祖国,履行公民职责
 D.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学生义务的掌握情况。属于记忆类的知识点,本题选D。
15.西周学校以“六艺”为课程,根据程度分别安排在小学或大学学习,其中被称为“小艺”,安排在小学学习的是( )。
(分数:2.00)
 A.诗、书
 B.礼、乐
 C.书、数
 D.射、御
解析:解析:在古代,“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其中又有“大艺”“小艺”之分,书、数作为小艺,是西周小学的课程;礼、乐、射、御为大艺,主要是大学的课程。因此,本题选C。
16.被朱熹称为“为学之序”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出自( )。
(分数:2.00)
 A.《大学》
 B.《中庸》 
 C.《论衡》
 D.《白鹿洞书院揭示》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战国后的教育论著——《中庸》对教育过程的阐述。《中庸》中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问、思、辨、行五个方面。因此,本题选B。
17.鸿都门学的主要教学和研究内容中没有( )。
(分数:2.00)
 A.尺牍
 B.经学 
 C.字画
 D.辞赋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鸿都门学的了解识记情况。鸿都门学以尺牍、字画、辞赋为主要教学和研究内容,而经学不属于其教学内容。因此,本题选C。
18.我国教育史上最早由中央政府设立的专门教育管理机构是( )。
(分数:2.00)
 A.国子监
 B.国子寺 
 C.太学
 D.学部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国子学的有关内容。国子学是中国封建时代的教育管理机关和最高学府。晋武帝咸宁二年(公元276年)始设,与太学并立。南北朝时,或设国子学,或设太学,或两者同设。北齐改名国子寺。隋文帝时以国子寺总辖国子、太学、四门等学。隋炀帝时改国子寺为国子监。唐宋亦以国子监总辖国子、太学、四门等学。元代设国子学、蒙古国子学、
回回国子学,亦分别称国子监。明清仅设国子监,为教育管理机关,兼具国子学性质。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设学部,国子监遂废。因此,本题选B。
19.“苏湖教学法”是由( )发明的。
(分数:2.00)
 A.王安石
 B.范仲淹
 C.胡瑗 
 D.朱熹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苏湖教学法”这一考点。“苏湖教学法”又名“分斋教学法”,是北宋教育家胡瑗在苏州、湖州二地办学时使用的一种新的教法。因此,本题选C。
20.颜元的教学内容可概括为( )。
(分数:2.00)
 A.“正德、利用、厚生”
 B.“六德、六行、六艺”
 C.“三事、六府、三物” 
 D.“金、木、水、火、土、谷”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颜元所提倡的教育内容。为了培养“实才实德之士”,在教育内容上,颜元针对理学教育的虚浮空疏,提出“真学”“实学”的主张。他大力提倡当时的“六府”“三事”“三物”。这里所说的“六府”“三事”,即《尚书.大禹谟》所云的“水、火、金、木、土、谷”和“正德、利用、厚生”;“三物”即《周礼.地官》的“六德”(知、仁、圣、义、忠、和)、“六行”(孝、友、睦、姻、任、恤)、“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三物”之中,又以“六艺”为根本,“六德”“六行”分别是“六艺”的作用和体现。因此,本题选C。
21.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政府通令国民学校废止文言文教材,代之以现代语体文是在( )。
(分数:2.00)
 A.清末新政时期
 B.北洋政府时期 
 C.南京临时政府时期
 D.国民政府时期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教育。在新文化运动中,随文学革命的开展,文学作品逐渐使用白话文,其中出现不少优秀的文学作品,为学校教育提供了理想的国语教材和课外读物。因此,本题选B。
22.1937年8月,国民党政府提出了( )的办学方针,颁布了“一切仍以维持正常教育”为主旨的《总动员时督导教育工作办法纲领》。
(分数:2.00)
 A.战时须作平时看 
 B.党化教育
 C.三民主义
 D.抗战救国
解析: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教育宗旨与教育方针的变迁问题。1937年8月,国民政府提出了“战时须作平时看”的教育方针,颁布了“一切仍以维持正常教育”为主旨的《总动员时督导教育工作办法纲领》。他们一方面采取了一些战时的教育应急措施,另一方面强调维持正常的教育和管理秩序。因此,本题选A。
23.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民主根据地在发展众教育过程中采取的办学政策是( )。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