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书画装裱用纸的研究现状及成份检测
古代书画装裱用纸的研究现状及成份检测
摘要:通过对宋、明、清代等几件书画装裱用纸的检测分析,发现宋代纸样为单纯韧皮纤维构成的皮纸,一件明代作品的装裱修复用纸是三桠皮纸。其余的清代纸张中以含有檀皮和稻草成分的纸张居多,说明以此为主要原料的宣纸从清代以来作为书画装裱用纸的场合逐渐增多,竹纸也被广泛的应用于书画装裱中。
关键词:装裱;纸张;检测
0 引言
灞桥纸是什么时期的纸书画装裱技术是中国传统书画修复和装饰的重要手段,是中国古代书画作品赖以传世的基础。书画装裱所用的材料关系书到书画装裱与修复工作的质量,这些材料包括纸张、绫绢、浆糊、胶等。在这些材料中,装裱修复所使用的纸张至关重要,这些纸张包括托纸、褙纸、补纸及装饰用纸。不同种类、不同成分的纸张会在不同的工艺环节中使用。在目前国内在书画装裱修复中使用的纸张以各类宣纸为主,如四尺单宣、四尺棉连、四尺罗文,另外有时还会用到以竹子为原料的连史纸和以树皮为原料的皮纸(主要用作装饰)等[1]。这些纸张在长期的使用中越来
越多的取代和更换掉了古代书画在曾经的装裱中使用的纸张(如在重新装裱古旧书画的过程中,原有的裱褙用纸在揭下后会被丢弃,取而代之用新的纸张作为裱褙纸),使我们很难对古代装裱的装裱材料以及和材料相适应的装裱修复技法进行考证和评价。然而了解古代书画装裱用纸的情况,可以对于当代古书画修复、装裱工作提供选材依据,同时了解古代书画装裱用纸的情况对书画鉴定也会起到积极作用。
1 研究现状
在古代,已有文献著录了书画装裱与修复用纸的事宜,笔者对此也进行过梳理[2],如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提出勿以熟纸背,必皱起。宜用白滑漫薄大幅生纸;宋代米芾在《书史》中写道台藤背书滑无毛,天下第一;明代周嘉胄在《装潢志》中记载覆背纸必纯用绵料……或用上号竹料连四,以好绵料纸托为覆背用亦妙,竹料砑易光,舒卷之间,与画有益;清代周二学在《赏延素心录》提及画背纸用元幅,精匀漫薄,泾县连四捶熟,两纸合一,糊就风干……”,通过对文献的考察,可以看出,在历史上,书画装裱用纸种类、材质较多,有楮纸、竹纸、藤纸、宣纸等等,这些纸张的使用也有一定的针对性,在某些方面他们还显示出了在装裱中的优点。
虽然我们可以从文献上看到中国古代书画装裱用纸的种类和基本情况,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明确的资料显示人们对中国古代书画装裱用纸进行过科学的考察,对其成分进行检测和鉴别。导致这种现象出现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是纸张样品难以取得,通常古代书画装裱用纸都和书画作品连为一体,在正常保管、存放、展示的过程中无法取得必要的样品,唯一途径是在书画装裱修复工作中,裱褙用纸和书画本体分离后才可以取样;其次是人们对这项研究的关注度还不够,没有对书画装裱用纸与古代书画的装裱修复技术给予足够的关注。对于古纸的研究,人们更习惯于将研究的焦点放在出土纸张和书画用纸上,很少有人研究一项传统技术中所使用的材料。
出于研究中国造纸史和书画鉴定的目的,曾有学者对部分古代法书进行过纸张纤维的检测。潘吉星曾经对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宋以前及宋代的部分法书用纸进行了检测[3],发现从晋代到两宋,收藏在故宫博物院的珍贵法书用纸主要有麻纸(如陆机《平复帖》)、由桑皮、楮皮及其他皮料制成的皮纸(如米芾《苕溪诗》、冯承素摹《兰亭序》)、竹纸(如米芾《珊瑚帖》)、混合纸浆纸(如米芾《寒光帖》)等等。这个研究结果无疑对中国古代书画的研究给予了理论支持。在此基础上徐邦达专门从古书画用纸的角度探讨了古书画的鉴定技巧[4],这种对材质的理性认识和对作品感性认识的方法成为后来书画鉴定中需要把握的重要因素。
这项对纸质法书用纸进行的研究,为后来纸质文物的研究提供了可以参考的资料,也为本文提出了研究的方法。
除此之外,还有部分学者从档案学角度对古代文献修复用纸进行过讨论和研究。张美芳谈及国内修复用纸时指出[5]“国内以前修复主要用纸有宣纸和竹纸,前者以安徽生产为主,后者以贵阳、富阳、夹江、奉化市、将乐县等为主,少数地方还生产少量的桑皮纸如潜山县、岳西县、迁安市、和田地区墨玉县等同时她也谈到至今,在修复一些历史档案或古籍时,选择修复用纸反而困难重重。原因之一是手工纸质量良莠不齐,市场不规范,很难树立一个质量可靠的产品,得到国内专业人士的认可。关于书画装裱修复用纸的研究,张平、田周玲从古籍修复用纸的角度将中国传统手工纸进行划分[6]。指出,中国手工纸的原料概括为麻、韧皮、竹、草、混合料等五大类。其中,麻纸是汉至唐代主要的书画用纸有白麻纸黄麻纸等;由桑皮、楮皮、枸皮、檀皮、三桠皮等为原料抄造而成的纸张称为皮纸,产生于汉,量化生产于宋;以竹子为原料的纸有连史纸、毛边纸、毛泰纸、产生于唐,成熟于宋元;混料纸产生于魏晋南北朝,量化生产于明代,另外还有竹麻混料、竹楮混料等混料纸,同时,张平还指出,国家古籍保护中心通过对传统工艺纸张进行研究后生产出了可用于文物修复的竹纸、皮纸和宣纸。张金萍在对纸质文物修复用纸进行研究后指出[7]“当修复用纸与纸质文物本体
材质相同或非常接近时可以达到最小排斥”“最理想的情况是根据不同的纸质文物来制作相应的纸张用于修复,她介绍了南京博物院在研究了传统纸张的制作工艺流程及关键技术后,复制生产和纸质文物本体近似修复用纸,目前取得了进展。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