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纸质文物保护
一、纸的发明及发展
1.纸的发明
(1)起源
《说文解字》中解释,纸是古人漂丝时停留在漂席上的破丝剩余物,属丝纤类,但不是丝织品。这种偶然的发现导致了植物纤维纸的产生。
(2)早期纸制品
①1957年西安灞桥出土的西汉武帝时期的石纸片,被称作“灞桥纸”。
②1933年新疆罗布卓尔的西汉宣帝时期白纸残片。
③1942年内蒙古额济纳河附近的东汉时代写有文字的纸团。
④1973年甘肃旱滩坡工地发现东汉时代有隶体字之古纸。
2.纸的发展
(1)蔡伦发明造纸新法
①原因
早期的丝纤维及植物纤维类纸未得到广泛应用。
a.原料昂贵,造价太高;
b.质地粗糙,不便书写。
②蔡侯纸
东汉和帝时代,蔡伦吸取前人经验,采用麻头、树皮、渔网、破布等廉价的原料,简单的工具,造出精良的纸张,天下咸称“蔡侯纸”。
③贡献
为我国造纸工艺开辟了广阔前景,为人类文明作出了贡献。造纸术成为世界公认的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2)纸的改造
东汉末年建安时,左伯再度改良纸张。
(3)纸的普及
①造纸原料成本降低,技术进步。东晋时,纸张质量大大提高,且可以大批量生产。
②东晋末年,桓玄明令废除竹简,一律以黄纸代之,成为由政府下令用纸的开端。
③随后,纸张逐渐取代竹简、缣帛成为文字的主要载体。
二、中国古代造纸工艺
1.造纸工序
(1)古代相关记载
①17世纪初,宋应星写成《天工开物》,才详细描述了创造竹纸和楮皮纸的工艺。
②宋应星后的杨钟羲《雪桥诗话续集》中提到原料要经手七十二次,才能做成纸。
③当时常山(今浙江)造纸有十二道主要工序,过程中各种化学方法的使用提高了纸张的品质和质量。
(2)手工造纸工序
①纤维原料经水浸、石灰水腌制后,任其自然发酵,并提纯纤维。
②发酵后的纤维在石灰及草木灰中多次蒸煮,纤维中木质素及无纤维素物质进一步分解。
③蒸煮过的纤维经漂洗后,放在室外日晒雨淋,自然漂白,除去杂质。以上分解纤维原
料及漂白浆料过程与机械制浆相比的特点有:
a.未用强烈的机械研磨。
b.未用强酸、强碱、强氧化剂,纤维受损伤小。
c.纤维强度高、伸缩性小、特别柔韧光滑、耐久性好。
d.抄造出的纸张平整、坚韧、柔软、吸水不易变形、打湿不易起拱,性能稳定。
④浆料中加入植物黏液和淀粉作为纸药,提高纸张质量。
a.改善纸浆中悬浮性能,使抄出的纸张均匀、薄厚一样。
b.加强纤维间连接,提高纸张强度。
c.不加明矾及其他酸性物质,不带酸性;石灰、草木灰的腌制而呈弱碱性(pH8左右)。因此纸张纤维不易发生水解反应,大大增强了耐久性。
⑤优质矿泉水造出来的手工纸纸洁白耐久。优质矿泉水的特点:
a.浊度小。
b.水质软,含金属离子少,接近中性,水温度低,四季温差不大。
c.水内悬浮物微生物、藻类不多。灞桥纸是什么时期的纸
⑥流水中洗涤,彻底洗除杂质。
⑦工具多用竹质,大大减少了纸中铜、铁、锰等金属离子含量。纸张泽耐久,不易返黄。
⑧抄纸技艺高超,纤维在纵横方向均匀交织,提高纸张强度。
2.纸张的加工处理
纸张造成后,还需施用特殊药剂来防霉、防蠹。
(1)施胶
①作用
a.使纸既易受墨而又不过分洇化,便于书写。
b.使纤维在浆槽中悬浮,制出的纸张薄厚均匀、纤维紧密。
c.使纸在压榨与烘干时不粘连。
②胶料的配制方法
a.细冬青枝叶煮制。
b.红楠刨花浸制。
c.牛皮熬制。
d.黄蜀葵浸制。
e.可用杨桃滕和木槿。
(2)填料
①作用
a.填充纤维间的空隙。
b.改善纸张亮度和质地,使纸张坚挺、厚重。
②使用的填料
a.淀粉
b.磨细的滑石粉
c.黄豆浆汁
(3)染
古代染主要有“染璜”、“染红”,作用是使书籍保存得更长久、更完整。
①染璜
a.定义
染璜即染黄,指用药将纸染成黄的过程。大约公元前300年,刘熙《释文》中将染璜定义为“染纸”。
b.方法
用黄、味苦的黄檗内皮制成的浸渍药液将纸张浸染。
c.作用
染璜药液是一种有香味及驱虫毒性的药液。
第一,用以浸染纸张会使纸张具有驱虫防蠹的作用。
第二,使纸张表面光滑。
第三,此法一直延续到宋代,在书籍长期保存中作用明显。
②染红
a.定义
用铅、硫、硝石制成红丹(铅丹)处理纸张,使其呈鲜明的橘红的过程叫染红。经染红形成的橘红被称为“万年红”。
b.方法
红丹粉末+水+植物胶→混合加热成溶液→涂于白纸→晾干。
c.作用
第一,用作书皮内页,以保护未经染璜的书页不受虫蛀。
第二,解决了书籍由卷装改为册装后不能全染的问题。
(4)着
①定义
着工艺是生产具有装饰作用的纸。
②产生与发展
a.汉代,最早的纸出现。
b.早在公元100年左右,人们已使用红纸,而黄纸在300年左右成为时尚。
c.唐代,各种纸得到使用普遍。四川的笺纸就有深红、浅绿、明黄等十多种不同颜。还出现了艺术纸,较著名的有“薛涛笺”。
(5)涂布
①定义
涂布是把一种黄蜡涂在纸上,这种蜡纸称为“硬黄纸”或称“硬黄”。
②作用及应用
a.使纸光亮透明,因而多用来临摹书画。
b.使年久发暗的纸变得光亮。
c.提高纸的强度。
③雌黄涂布
用有避蠹作用的砷化物研成粉末,用胶混合,捏成棒状,用水研磨成汁,涂在纸上避蠹。还可用以改正笔误。
三、中国墨的料及成分
墨是中国古代最为普遍的颜料。
1.中国墨的制法
(1)松烟制墨
①先将松树流去胶香,然后伐木,根部凿小孔,炷灯缓炙,则全树身膏液缓缓流出。
②将伐木斩成尺寸,鞠蔑为园屋如舟中雨篷式,连接十余丈,内外与接内,皆以纸及席糊固完成,隔位数节,小孔出烟,其下掩土砌砖。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