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七上《3.4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教学设计
课题 | 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 | 单元 | 第三章第四节 | 学科 | 科学 | 年级 | 七年级 |
学习 目标 | 1.初步认识地壳是不断运动的,了解地壳运动的原因;认识火山的构造,了解震源、震中、震级等概念;掌握世界火山、地震的主要分布规律。 2.通过读图、分析、思考、讨论,引导学生积极主动获得知识。 3.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树立科学的自然观,并通过地震自救的学习,使学生树立科学的安全自救意识。 | ||||||
重点 | 地壳变动的证明,世界火山和地震的分布规律。 | ||||||
难点 | 认识地壳的变动,发生地震时如何进行自救。 | ||||||
教学过程 |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导入新课 | 师:科考工作者在喜马拉雅山发现了海洋古生物化石,你能解释这一现象吗? | 学生观察图片,回答:几千万年前,喜马拉雅山区曾是一片海洋。同时也说明地壳也是在不断变动的。 | 图片、问题直接引入。 |
讲授新课 | 一、地壳变动的证明 探究问题:地壳真的是在不断变动吗? 猜想证明:有哪些证据能证明你的猜想呢? 师:地壳变动也是如此,岩层受挤压发生弯曲变形,形成褶皱山。 提问:是否所有的岩石受力都会弯曲?展示图片请学生说明一下。 展示东非大裂谷的图片,说明东非大裂谷就是地壳变动形成的。 师讲解:水平岩层在内力的作用下, 或发生弯曲,或引发断裂, 这是地球上山脉和谷地形成的最重要原因。 展示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三根大理石柱的升降变化情况,提问:通过读图观察,说一说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思考与讨论:根据上述地壳变动的现象,推测引起地壳变动的巨大能量主要来自于哪里? 小结: 地壳变动的形式是多样的: 高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 弯曲的褶皱岩层; 悬崖峭壁上岩层断裂的痕迹; 东非大裂谷 火山和地震等 二、火山 展示一张火山图片 提问:说一说火山喷发的原因是什么? 读图活动:读火山喷发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火山由哪几部分构成?其喷发物主要有哪些? 2.火山喷出的岩浆主要 来自何处? 它们是怎样冲出地表的? 提问:你知道火山有哪几种类型吗? 师介绍:死火山:曾经喷发过,但有史以来未有活动;活火山:正在喷发或有周期性的喷发;休眠火山:曾经喷发过,但长期平静,未来可能喷发。 思考与讨论:火山活动会给人类社会带来哪些有利和不利的影响? 读图活动: 说展示图片:意大利庞贝古城和毁灭它的维苏威火山、庞贝古城-被掩埋的人 三、地震 展示几张有关地震的照片 实验活动:取一根竹筷,双手分别握住竹筷的两端。双手均匀用力使竹筷弯曲,直至断裂。说说在竹筷折断时双手的感觉。 提问:结合折筷子的实验,你知道地震形成的原因了吗? 展示地震示意图,提问:读图,说说地震的构造? 读图活动: 1.说一说世界上容易发生地震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哪里? 2.比较世界地震分布图和世界火山分布图,它们的分布特点有何相同之处? 师讲解: 地震分类(按照等级): 1级和2级:有感地震 3级和4级:有感地震 5级和8级:有感地震,破坏性地震 世界观测史上记录到最大规模的地震是1960年5月22日发生的智利大地震,其震级为9.5级。 四、地震的防范和预报 讨论:地震来临时应该怎么办? 提问:地震来临前会有哪些异常反映? 师:目前的科学水平还不能对地震作出准确的预测和及时的预报。你知道有哪些观测地震的仪器? 师补充:除了利用地震仪进行观测之外,建筑师们通过设计一些抗震建筑物来减少地震的危害。 | 学生做实验:取一本书,平放在桌面上,然后握住两端,用力向中间挤压,使书本弯曲,并试着把它画出来。 学生观察图片,思考回答:岩层受挤压或拉伸过度也会产生断裂,断裂位置发生错位。 学生读图回答:地壳的这种升降运动是导致海陆变迁的重要原因。 学生回答:地壳变动 学生回答:岩石下的岩浆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从地壳薄弱处的裂缝喷出地表,这是地球内部的力量造成的。 学生读图回答: 1.岩石下的岩浆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从地壳薄弱处的裂缝喷出地表,这是地球内部的力量造成的。 1.岩浆在强大的高温高压条件下,从地壳薄弱处的裂缝喷出地表,这是地球内部的力量造成的。 学生回答:死火山、活火山、休眠火山 学生思考回答:利:肥沃的火山灰有利于种植庄稼,火山湖景美,温泉可以疗养,有丰富的矿产。 弊:毁灭城市、村庄、农田。 学生读图回答:主要有两大地带:一是环太平洋火山带,二是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带。 学生做实验并回答:双手有震动的感觉。 学生回答:地震是由于地壳岩石在地球内力作用下,发生断裂和错位而引起的震动现象。 学生读图回答: 震源:是地震的发源地。 震中:是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处,一般受地震的影响最大。 震中距:是地表某地距震中的距离。 学生读图回答: 1.环太平洋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带 2.基本重合,大致都是分布在环太平洋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脉带。 学生了解地震的等级和破坏程度 学生讨论回答: 在室内:伏而待定,应按选择墙角或坚固的桌子、排椅旁蹲下后闭眼,将书包放在头顶等。 在室外:若在楼底,应迅速跑到开阔地带,远离楼房、电线杆、广告牌、高压线等。 学生回答:马不进厩、鸡飞上树、冬蛇出洞、井水冒泡等。 学生回答:张衡发明的地动仪 | 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通过观察分析图片资料获得知识 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教会学生辩证地看问题,既看到有利的一面,也看到不利的一面。 通过做实验,有助于加强理解。 了解地震的构造 加强读图能力的培养 教会学生在地震来临时的自求措施。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
课堂练习 | 1.下列叙述,不能证明地壳变动的是( D ) A.喜马拉雅山脉的海洋生物化石 B.南极地区发现煤炭资源 C.东非大裂谷不断扩张 D.海浪拍击海岸 2.下列有关地壳变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地壳变动一直在不断进行着 有感地震一般是几级B.采石场上弯曲的岩石是地壳变动的证据 C.引起地壳变动的巨大能量来自地球内部 D.火山和地震是引起地壳变动的主要原因 3.下列有关火山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火山喷发后沉积的火山灰为农作物生长提供了丰富的肥料 B.火山喷发带来的地热能源 C.火山活动是一种壮丽的自然景观 D.火山喷发带出了地势,使大气温度升高,形成温室效应 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 A.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绝大部分地震具有很强的破坏性 B.地壳的变动大多数时间不变化,有时在短时间内发生变化 C.黄土高原上的水土流失证明地壳在变动 D.喀斯特地貌是冰川作用形成的 | 学生做练习 | 通过练习达到巩固本节课知识点的目的。 |
课堂小结 | 本节课了解了地壳是在不断变动的,并且寻了地壳变动的证据,知道了火山、地震也是地壳变动的两种形式、火山和地震的分布及防范。 | 学生谈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归纳本节课知识点。 |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
板书 | 地壳变动的证明 火山 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 地震 地震的防护措施 | ||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