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课内阅读训练题
课文主题感悟(58 分)
一、诗意山水:《古诗三首》(18 分)
1.长江美:《望天门山》
(1)填写。(4 分)
①天门山:今安徽山与山的合称。两山隔江相对,
像。
②楚江:长江中下游部分河段在古代流经地,所以叫楚江。
(2)理解诗意作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3分)
①“断”与“开”,“流”与“回”,突出了山势的险峻和水流的湍急。()
②“孤帆一片日边来”形容风急浪高,一叶孤舟高得像从日边而来。
( )
③作者描写的天门山给人雄奇的感受。( )
2.西湖美:《饮湖上初晴后雨》
(1)理解诗中前两句写景的诗句,连线。(2 分)
水光潋滟细雨迷茫,山缥缈
山空蒙碧波荡漾,波光闪动
(2)说说苏轼为什么把西湖比作西子,这样的比喻好在哪里。(3 分)
_
3.洞庭美:《望洞庭》
(1)了解洞庭湖,填写。(2 分)
洞庭湖:位于今北部,是流域的湖泊。
(2)理解前两句,选择。(2 分)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①“和”字表现的是()之美。A.潭水映月B.水月交融
②“镜未磨”表现的是()之美。A.宁静朦胧B.混杂清朗
(3)理解后两句,填写。(2 分)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句中,“白银盘”“青螺”从形与上描写了与,表现出秋夜中的山水给人的感觉,比喻贴切,耐人寻味。
二、祖国河山:地大物博(14 分)
1.海洋:《富饶的西沙岛》
课文介绍了美丽的景和的物产,表达了对。
2.南国:《海滨小城》
课文主要描写了的美丽景,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
3.北国:《美丽的小兴安岭》
课文介绍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
,表达了。
三、写景文章的展开方式。(20 分)
1.《富饶的西沙岛》:总—分—总结构,分述部分按方位顺序展开。(6 分)
(1)按课文的结构到相应的自然段。总( )——分( )——总
( ) (2)概括三个部
分的意思。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2.《海滨小城》:按方位顺序展开,写出各部分的内容。(6 分)第一部分:(1、2):
第二部分:(3):
第三部分:(4):
第四部分:(5):
第五部分:(6):
第六部分:(7):
3.《美丽的小兴安岭》:总—分—总结构,分述部分按季节顺序展开,请写出每个季节的特点。(8 分)
(1)_
(2)_
(3)_
(4)_
四、写景时修辞手法的运用。(6 分)
指出下面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好处。
1.海底的岩石上生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
像分枝的鹿角。
2.大龙虾全身披甲,划过来,划过去,样子挺威武。
3.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经典片段分析(11 分)
五、课文片段阅读。
《富饶的西沙岛》节选
西沙岛一带海水五光十,瑰丽无比:有深蓝的,淡青的,浅绿的,杏黄的。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着。因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峡谷,海水有深有浅,从海面看,彩就不同了。
1.写近义词。(2 分)
交错——( ) 瑰丽——( )
2.仿例写词。(3 分)
高.低.不平
3.这段话共3 句,写出每句的内容。(3 分)
(1)_
(2)_
(3)_
4.分析:为什么海水深浅不同,彩就不同了呢?(3 分)
主题阅读拓展(11 分)
六、课外阅读拓展。
湖光水月人留恋 (打一字)
游龙胜银水侗寨
早就听说桂林龙胜的银水侗寨景清秀迷人,今年暑假,我们终于有机会去那里旅游。
到了侗寨,刚走进大门,映入眼帘的是一条长廊。长廊像一条灰的长龙,卧在一片清新的绿中,蜿蜒伸向远方。从长廊两边放眼望去,可见苍翠欲滴的竹子。那细细的枝条绿油油的,尖尖的叶子像一个个调皮的娃娃在风中摇着小脑袋。顺着长廊的阶梯向上走,两旁是嫩绿的小草。那掩映在草丛中的一层层木楼,缭绕着神秘的气息,给人带来无穷的想象。
穿过木楼,可看见一条长长的瀑布,像一匹白的绸缎。它让我想起了李白那千古名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水“哗哗”流着,像是大自然在唱着动听的歌儿。瀑布中偶尔迸出的水珠,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晶莹透亮。瀑布底下有花花绿绿的鹅卵石,常常有可爱的小蜻蜓飞到那儿嬉戏。我真想变成一只五彩斑斓的蝴蝶,与瀑布同戏,与蜻蜓共舞。
最迷人的要数侗族姑娘的表演。她们穿着绣花的粉绸衣,脖子上戴着银项圈,胸前挂着铃铛,下身穿着黑的裙子,还围着绣花裙带。当她们载歌载舞的时候,那些铃铛不时发出“叮当,叮当”的响声,纵情地带出最纯粹的音乐,令人心驰神往。侗族姑娘们动人的山歌虽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