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食和月食》的科学教案
  【重点】
  月食时三天体的位置关系
  【难点】
  月食的成因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准备:收集日食、月食图片
  教学器材:灯泡、小球、大球、月食成因幻灯片或挂图
看日环食用什么工具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
  上节课我们知道,当月球转到地球和太阳之间时,有可能出现日食的情况。今天我们来研究月食。
  (讲解)月相我们已经了解了,太阳光照射到月亮上,出现一半亮、一半暗,由于地球上的观察者不同,因此月亮明亮部分的形状也不同。月食是另一种情况,明明应该是满月的时候,却突然缺了一部分,甚至全部变暗,过了一会后,才又逐渐明亮起来,这种现象的发生与日、月、地三天体的位置有关。
  (学生活动)学生分组做教材提供月食成因的实验,从灯的方向观察,画出小球被阴影遮掩的部分并与“月全食过程示意图”对照。
  (教师提问)灯泡、小球和大球,在月食中分别代表了什么星体?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月食发生时,月亮转到了地球的阴影中,三星体的位置关系是日——地——月。
  (学生活动)学生观察教材的“月食形成示意图”,教师讲述月食的类型有月偏食和月全食。教师启发学生想象地球阴影的形状(圆锥体形)。当月亮通过圆锥阴影的位置不同时,就会出现偏食和全食的现象。
  (学生活动)根据前面的讲解,同学们对教材提供的关于日食和月食的讨论1、2、3进行思考,并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师讲述月食发生时,可以观察的地区比日食要大;只有在农历的满月时期,才能发生月
食。
  (学生活动)当堂做教材的练习第4、5题。
  列表比较日食和月食。
  发生时间
  类型
  日月地位置
  可观察范围
  日食
  月食
  教案点评:
  日食和月食是三天体空间位置变化形成的,为了让学生完全了解这样的位置关系,本段落设计了多个
活动;因此,将这些活动组织好是本课成功的关键。从前面的月相知识引出三天体彼此掩映的知识,然后通过实验和绘图,是学生对日食、月食有直观的体会。最后,教师通过几何图形,将学生的直观体会升华到理论高度。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