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蠡传(司马迁-史记)
分事略记
学艺
范蠡⽣卒约为孔⼦同时期,出⾝贫寒。⽗母早亡,由哥嫂扶养成⼈。范蠡⼩时天资聪慧,博闻强识,喜读书,抱负⼤,不喜耕作,众乡邻不齿。范蠡
说:“你们怎么知道我的志向呢?”他苦读了《书》、《易》、《诗》等⼤量的书籍,学到了许多历史知识和治国安邦的理论。范蠡不仅弄通了风后的《握奇经》,还潜⼼钻研了姜太公的军事书籍《六韬》和《三略》。姜太公把⼤⼒发展农业、⼿⼯业和商业作为军事韬略的三***宝,这⼀点范蠡特别推崇。后来范蠡⽆论是治家还是治国,姜太公的思想对其影响都很⼤。
当时著名的理财家计然(计然,名研,姓⾟,字⽂⼦,著有《⽂⼦》⼀书,春秋时期名⼈),到南阳云游,范蠡拜其为师,跟他学习经济知识和经商技巧。
范蠡虽满腹经纶,但当时楚国政治⿊暗,选拔官吏,⾮贵族阶层不得做官。范蠡空有⽂才⽽不被任⽤。报国⽆门,使得范蠡放浪形骸,做事办事不合时宜,作出的事情往往令⼈惊诧不已,疯疯癫癫,⾏为怪异,被誉为有名的“楚国狂⼈”,乡邻们喊他为“范疯⼦”。
范蠡狗洞遇⽂种
送给朋友的祝福语 楚荆王时,楚国名⼠⽂种(字⼦禽,楚国郢⼈)到宛任令,听说范蠡年纪不⼤,但很有才能,就差官员去拜访他。⼿下⼈回来说:“范蠡⾏为怪异,疯疯癫癫是个疯⼦,不值得邀请。”⽂种却说:“⼀个⼈有才能,必假装疯狂,来掩盖其贤德。”此后多次拜访,范蠡都避⽽不见。这⼀天,⽂种⼜亲⾃拜访,却发现范蠡的⼤门紧闭,正要下车,忽见院墙下的⼀个破洞⾥有个⼈蓬头垢⾯,趴在那⾥冲着⽂种学狗叫。⼿下⼈便说:“这就是范蠡。”众乡邻都围着看热闹。⽂种⼿下的⼈怕⽂种难堪,忙⽤宽⼤的⾐袖把洞遮住。⽂种却说:“我听说过狗只对着⼈叫,他是个⼈⾝,却对着我学狗叫,意思是说我是个⼈,是看得起我呀!”于是⽂种下车便拜,范蠡看也不看,⽂种只好悄然离去。
第⼆天,范蠡对其哥嫂说:“今天有贤⼈来拜访我,请借给我⼀套⼲净⾐帽。”刚穿戴梳洗完毕,⽂种就来了。两⼈交谈后,⽅觉相见恨晚,结为终⾝知⼰。这就是我们南阳⼴为流传的“范蠡狗洞遇⽂种”故事。
这时,楚国的政治更加⿊暗,有才之⼠得不到重⽤,两⼈的政治抱负眼看⽆法实现,就商量着要离开楚国,另投贤明,实现政治抱负。因伍⼦胥已投奔了吴国,于是两⼈就投奔了越国,遂受到越王的重⽤,成为越王勾践的左膀右臂。
商⼈的来历
范蠡认识⽂种后,⽣活发⽣了很⼤改变,就到处云游、拜访贤⼈,并开始经商。⼀次到了商洛,商洛离淅川很近,据说是中国最早发明青铜器的地⽅。商洛当时⽣产的青铜器具很精美,远近闻名,当时上⾄豪门,下⾄百姓都以使⽤青铜器为荣耀。范蠡打听到邻近的秦国需求量⼤。范蠡想:物以稀为贵,如果把商洛的青铜器运到秦国,肯定能够牟取⾼利。范蠡于是就雇了很多⽜车和⼈,到商洛地区去收集青铜器,到秦国去卖。在去秦国的时候,为了标明⾝份,就在⽜车上和青铜器上都铸个“商”字,“商”的意思是“买卖”。
到了秦国国都咸阳,秦⼈看到⽜头上写着“商”字,青铜器上铸着“商”字,加上⼀件件器具光亮耀眼,精美绝伦。于是⼈们都叫着“商⼈来了”、“商⼈来了”,不⼀会⼉,就把器具抢购⼀空。“商⼈”后来就成为买卖商品⼈的代称,“商⼈”的名称由此⽽来。范蠡是中国最早的商⼈之⼀。
范蠡与西施
越王勾践三年,勾践想攻打吴国,范蠡劝阻不听,结果被吴打败。吴国围困勾践于会稽⼭上,越国⾯临着亡国的危险,范蠡出计,让⽂种去议和,刚开始吴王不答应,通过贿赂吴国的太宰喜否,议和成功。越国保住了,但吴王夫差提出勾践必须到吴国为⼈质。
吴王夫差好⾊,为投其所好,消磨敌⼈的⽃志,⿇痹对⽅,范蠡向勾践献策:⽤美⼈计。勾践同意了,下令在全国遍寻美⼥上报朝廷。最后各地共报上美⼥20多个,范蠡亲⾃去挑选,选出了容貌最美
的⼀个⼥⼦———西施。西施是越国苎罗(今浙江诸暨南)⼈。苎罗⼭有东西两村,两村⼈⼤多姓施,她住西村,故称西施。西施是个绝⾊美⼥,其容貌之美,⽅圆皆知。西施不但貌美,⽽且深明⼤义,是⼀个爱国之⼈。西施与范蠡⼏经交往,相互产⽣爱意,但为了越国就答应前往吴国。范蠡先带西施来到越国国都。快到越国都时,城中的百姓听说西施貌美,纷纷出城来到郊外,想⼀睹西施的美貌。怎么换不了头像
范蠡见⼈多拥挤,道路堵塞,便将西施安排到城外馆舍,并让⼈传话:“要想观看西施,须先交纳⾦钱⼀⽂。”于是设柜收钱,顷刻之间,钱柜就满了。西施在郊外停留三天,范蠡得⾦钱⽆数,他将钱运交国库。
范蠡把西施送给夫差。夫差见到西施,喜其美貌,⾮常宠幸她。为她修建了馆娃宫,馆娃宫内造了响廊,屐是⽊板拖鞋,廊下的⼟地被挖成瓮形⼤坑,上⾯⽤厚⽊板覆盖铺平,西施和宫⼥们穿着⽊鞋在上⾯⾏⾛,铮铮有声,悦⽿动听。现部分古迹亦存。夫差还为她修建了姑苏台,夫差与西施经常在姑苏台上饮酒作乐,逐渐不理朝政,朝纲⽇坏。
吴亡后,西施因与范蠡早已⼼⼼相印,就随范蠡⼀同出⾛,留下了千古传颂的英雄与美⼈的传奇佳话,⼜有⼀说勾践得到西施后,勾践妻嫉恨杀了西施。劝⽂种
填报志愿步骤 公元前476年,在范蠡和⽂种的帮助下,勾践卧薪尝胆,经过了⼗年⽣聚,⼗年教训,深谋20余年,
终于灭掉了吴国。灭掉吴国后,勾践挥师北上,与众诸侯会盟于徐州,勾践当了霸主。⾃徐州返回后,勾践摆宴祝贺,⾂欢歌笑语,⼗分⾼兴。此时,只有勾践⼀⼈⾯⽆喜⾊,范蠡看到后叹道:“越王不想将功劳落到⼤⾂名下,只能同患难,不能共享乐,猜忌之⼼已露,我若不⾛,必有不测。”第⼆天,范蠡就向越王道别,勾践说:“灭掉吴国,全凭你的帮助,现吴国已灭,天下太平,我正要和你分享这个国家,共享富贵,为什么要⾛?如果⾛,我将杀掉你的全家。”范蠡说:“⾂的⽣死全系⼤王,但我辞官决⼼已下,你若要杀我,我亦⽆法。”于是范蠡在夜间悄悄出⾛。
范蠡出⾛之后,给⽂种去了⼀封信,信上写道:
你难道没有听说过吗?狡兔死,⾛狗烹。飞鸟尽,良⼸藏。敌国破,谋⾂亡。勾践长着长长的脖⼦,嘴尖像鸟嘴⼀样,这样的⼈只能共患难,不能同享乐。我已经⾛了,你若不⾛,定有杀⾝之祸,望你接到信后,尽快⾏动。
⽂种接到信后,就称病不朝。越王的左右有嫉恨⽂种的⼈向勾践进谗⾔道:“⽂种⾃认为功⾼盖世,现在⼤王不封赏他,他⼼中不满,所以不上朝。”勾践了解⽂种的才⼲,觉得吴国已灭,他对⾃⼰已经⽆⽤,更害怕⽂种有朝⼀⽇作乱,⽆⼈能制,现听⾂这么说,就有了杀⽂种之⼼。
有⼀天,越王突然到⽂种家中探病,随⼿解下宝剑,放在⽂种床边,对他说:“你教我七条计谋,我⽤了三条就已灭吴,剩下的四条你帮我到地下去见先王如何。”说完就⾛了,⽂种把宝剑取出⼀看,正
是当年吴王赐令伍⼦胥⾃杀的宝剑,⽴即就明⽩了越王的意思,于是仰天长叹道:“我不听范蠡的话,今⽇终被越王所杀,我真后悔呀!”说完举剑⾃刎⽽死。
经商致富
范蠡到了齐国,隐姓埋名,⾃称“鸱夷⼦⽪”即⽣⽜⽪,意为“有罪被流放的盛酒⽪囊”。这是为了纪念被吴王逼杀、并装⼊叫“鸱夷”⽜⽪⾰囊中抛⼊⼤海的伍⼦胥。范蠡认为⾃⼰的遭遇同伍⼦胥⼀样。在齐国,范蠡充分利⽤青年时期向计然学到的经商知识。范蠡想:对付吴国定了七条计策,我只⽤了三条就灭了吴,我要把治国与治家结合起来,来置家产。所以他们⼀家在海边开荒种地,引海⽔煮盐,没多久财产已达数⼗万钱。齐国⼈听说他贤能,便想让他做齐国的丞相。范蠡感叹地说:“居家则致千⾦,居官则⾄相,这都是普通⼈最得意的事了,长久地享受这种荣誉不好呀!”于是范蠡归还相印,悄悄地把财产分给亲戚乡邻,只带少量财物⼜⼀次不辞⽽别。
这次,他到了“陶”(今⼭东定陶)这个地⽅,陶当时⼈⼝稠密,经济发达,商业往来频繁。他认为陶是天下的中⼼,是交易买卖、互通有⽆的商业要道。在此谋⽣置产,可以致富,于是⾃称陶朱公。陶朱公做⽣意讲究薄利多销,赚钱只赚⼗分之⼀的利润,看准⾏情买卖货物,货物的买⼊和出售都很谨慎,不多久家产已达上亿计,富⽐王侯。天下都知道陶朱公了,诸侯争相与他交往。哪个专业就业前景好
救⼦
范蠡住在陶地时,⽣了个⼩⼉⼦。⼩⼉⼦长⼤后,不知钱来之不易,花钱如流⽔。这时范蠡⼆⼉⼦在楚国因杀了⼈⽽被逮了起来。范蠡认为,杀⼈偿命,理所应当。但是,家⾥有千⾦财产的孩⼦,是不应该在⼤庭⼴众⾯前被处死的。于是就要求他的⼩⼉⼦,叫他去探视⼀下。长⼦听说了,要求让他去办。范蠡不答应,长⼦觉得很委屈,感到范蠡不相信他的办事能⼒,闹着⾃杀。范蠡夫⼈知道后,对范蠡说:“你派⼩⼉⼦去,未必能救⽼⼆的命,现在⽼⼆没救回来,却让长⼦先死,你咋能这样?”范蠡没办法,只好让长⼦带了两万四千两黄⾦去了楚国,并写了⼀封信给他从前在楚国的好朋友庄先⽣。
范长⼦在出发前,⼜私⾃带⼏百镒的黄⾦。见到庄先⽣,范长⼦把信及两万四千两黄⾦给了他。庄先⽣收下钱后对他说:“赶快离开楚国,即使你弟弟被放出来也不要问为什么。”庄先⽣是个很耿直讲信誉的⼈,虽穷困潦倒,但上⾄楚王下⾄百姓都很尊重他。这次他收下范蠡的钱,并不是有意接受,⽽是表明⼀种信誉,想等他办成事后,再送还陶朱公。所以庄先⽣对其夫⼈说:“这是陶朱公的钱,如果我有什么不测,这钱⼀定要送还给他。”范蠡的长⼦却担⼼把钱送给他,不会起什么作⽤。为了保险起见,继续在楚国逗留,并⽤私带的钱去贿赂楚王⾝边的⼈。
庄先⽣到⼀个适当的机会对楚王说:某星出现在某个位置,对楚不利,要他施恩德,去避害。楚王答应了,准备⼤赦天下。楚王⾝边的⼈听到这个消息,赶紧告诉范长⼦。范长⼦认为只要⼤赦,他弟弟肯定要放,⽩⽩给庄先⽣那么多钱实在太可惜了,于是他⼜见了庄先⽣。庄先⽣很吃惊,问他为
什么不⾛。范长⼦说:“楚王准备⼤赦,我弟弟没事了,特来向你辞别。”庄先⽣⼀听就明⽩啥意思,就把财物给了他。长⼦很庆幸这次的钱能失⽽复得。
庄先⽣对范蠡长⼦的所作所为,觉得很羞愤,于是⼜见楚王,对他说:“我听别⼈议论,这次你⼤赦天下,完全是因为陶朱公⼉⼦的缘故。”楚王很⽣⽓,我⼤赦天下,完全是为了施恩德,怎么会因为他的⼉⼦呢?于是就把范蠡的⼆⼉⼦杀了,杀了之后才宣布⼤赦天下。范蠡的长⼦把弟弟的⼫体运回家的时候,全家除陶朱公外,都很悲伤。陶朱公说:“我⽼早就知道会有这个结果的。他不是不爱他的弟弟,⽽是他太爱⾦钱了,这是因为他年轻的时候和我⼀起置家产,深知钱财来之不易,看得重。⽽⼩⼉⼦⽣⽽富有,不知钱财来之不易,所以他会轻易舍弃财物,这⼀点长⼦做不到。”这就是著名的成语“千⾦之⼦,不死于市”故事的来源。
范蠡年⽼的时候,由⼦孙持家,最后的家产越做越⼤。当时有⼀个猗顿的⼈听说陶朱公经商有法,就拜他为师,后来经商致富,家产也达亿计。后⼈说起富豪就把他俩并称为“陶朱猗顿之富”。范蠡被认为是做⽣意⼈的⽼祖宗。
范蠡搬迁三次,每次搬迁都有⾃⼰的⽬的,每次都能成名。治国则国盛,治家则家富。他淡泊名利、急流勇退的⾏为给后⼈很⼤的启⽰,后代有贤德的⼈都把范蠡的这种⾏为作为处世的楷模。他⼀⼈集政治、财富、美⼈于⼀⾝,试想,古今中外,有⼏⼈能够达到这⼀层次?宋王⼗朋曾写诗“只与君王共⾟苦,功成⾝退步逡出。五湖渺渺烟波阔,谁是扁⾈第⼀⼈”来赞扬他。
范蠡曾著有《范蠡篇》(已轶)、《范⼦计然》15卷、《养鱼经》1卷。其中《养鱼经》是世界上最早⼀本关于养鱼知识的书籍。
范蠡⽣意经
根据陶朱公的经商思想加⼯整理⽽成的《陶朱公⽣意经》,⼜称《陶朱公商经》、《陶朱公商训》或《陶朱公经商⼗⼋则》,⾄今仍在定陶⼀带流传。《陶朱公⽣意经》内容如下:
⽣意要勤快,懒惰百事废。
⽤度要节俭,奢华钱财竭。
价格要证明,含糊争执多。
赊⽋要证⼈,滥⽋⾎本亏。
货物要⾯验,滥⼊质价减。
出⼊要谦慎,潦草错误多。
⽤⼈要⽅正,歪斜托付难。
优劣要细分,混淆耗⽤⼤。
货物要修正,散漫查点难。
期限要约定,马虎失信⽤。
买卖要随时,拖延失良机。
钱财要明慎,糊涂弊端⽣。
临事要尽责,委托受害⼤。
高污开车 账⽬要稽查,懈怠资本滞。
接纳要谦和,暴躁交易少。
主⼼要宁静,妄动误事多。
说话要规矩,浮躁失事多。
⼯作要精细,粗糙出劣品。
⽂⾔原⽂
范蠡事越王勾践,既苦⾝戮⼒,与勾践深谋⼆⼗馀年,竟灭吴,报会稽之耻,北渡兵於淮以临齐、晋,号令中国,以尊周室,勾践以霸,⽽范蠡称上将军。还反国,范蠡以为⼤名之下,难以久居,且勾践为⼈可与同患,难与处安,为书辞勾践⽈:“⾂闻主忧⾂劳,主辱⾂死。昔者君王辱於会稽,所以不死,为此事也。今既以雪耻,⾂请从会稽之诛。”勾践⽈:“孤将与⼦分国⽽有之。不然,将加诛于⼦。”范蠡⽈:“君⾏令,⾂⾏意。”乃装其轻宝珠⽟,⾃与其私徒属乘⾈浮海以⾏,终不反。於是勾践表会稽⼭以为范蠡奉⾢。
范蠡浮海出齐,变姓名,⾃谓鸱夷⼦⽪,耕于海畔,苦⾝戮⼒,⽗⼦治产。居⽆⼏何,致产数⼗万。齐⼈闻其贤,以为相。范蠡喟然叹⽈:“居家则致千⾦,居官则⾄卿相,此布⾐之极也。久受尊名,不祥。”乃归相印,尽散其财,以分与知友乡党,⽽怀其重宝,间⾏以去,⽌于陶,以为此天下之中,交易有⽆之路通,为⽣可以致富矣。於是⾃谓陶朱公。复约要⽗⼦耕畜,废居,候时转物,逐什⼀之利。居⽆何,则致赀累巨万。天下称陶朱公。
中央空调和风管机 朱公居陶,⽣少⼦。少⼦及壮,⽽朱公中男杀⼈,囚於楚。朱公⽈:“杀⼈⽽死,职也。然吾闻千⾦之⼦不死於市。”告其少⼦往视之。乃装黄⾦千溢,置褐器中,载以⼀⽜车。且遣其少⼦,朱公长男固请欲⾏,朱公不听。长男⽈:“家有长⼦⽈家督,今弟有罪,⼤⼈不遣,乃遗少弟,是吾不肖。”欲⾃
杀。其母为⾔⽈:“今遣少⼦,未必能⽣中⼦也,⽽先空亡长男,柰何?”朱公不得已⽽遣长⼦,为⼀封书遗故所善庄⽣。⽈:“⾄则进千⾦于庄⽣所,听其所为,慎⽆与争事。”长男既⾏,亦⾃私赍数百⾦。
⾄楚,庄⽣家负郭,披藜藋到门,居甚贫。然长男发书进千⾦,如其⽗⾔。庄⽣⽈:“可疾去矣,慎⽏留!即弟出,勿问所以然。”长男既去,不过庄⽣⽽私留,以其私赍献遗楚国贵⼈⽤事者。
庄⽣虽居穷阎,然以廉直闻於国,⾃楚王以下皆师尊之。及朱公进⾦,⾮有意受也,欲以成事后复归之以为信⽿。故⾦⾄,谓其妇⽈:“此朱公之⾦。有如病不宿诫,后复归,勿动。”⽽朱公长男不知其意,以为殊⽆短长也。
庄⽣间时⼊见楚王,⾔“某星宿某,此则害於楚”。楚王素信庄⽣,⽈:“今为柰何?”庄⽣⽈:“独以德为可以除之。”楚王⽈:“⽣休矣,寡⼈将⾏之。”王乃使使者封三钱之府。楚贵⼈惊告朱公长男⽈:“王且赦。”⽈:“何以也?”⽈:“每王且赦,常封三钱之府。昨暮王使使封之。”朱公长男以为赦,弟固当出也,重千⾦虚弃庄⽣,⽆所为也,乃复见庄⽣。庄⽣惊⽈:“若不去邪?”长男⽈:“固未也。初为事弟,弟今议⾃赦,故辞⽣去。”庄⽣知其意欲复得其⾦,⽈:“若⾃⼊室取⾦。”长男即⾃⼊室取⾦持去,独⾃欢幸。
庄⽣羞为⼉⼦所卖,乃⼊见楚王⽈:“⾂前⾔某星事,王⾔欲以修德报之。今⾂出,道路皆⾔陶之富
⼈朱公之⼦杀⼈囚楚,其家多持⾦钱赂王左右,故王⾮能恤楚国⽽赦,乃以朱公⼦故也。”楚王⼤怒⽈:“寡⼈虽不德⽿,柰何以朱公之⼦故⽽施惠乎!”令论杀朱公⼦,明⽇遂下赦令。朱公长男竟持其弟丧归。
⾄,其母及⾢⼈尽哀之,唯朱公独笑,⽈:“吾固知必杀其弟也!彼⾮不爱其弟,顾有所不能忍者也。是少与我俱,见苦,为⽣难,故重弃财。⾄如少弟者,⽣⽽见我富,乘坚驱良逐狡兔,岂知财所从来,故轻弃之,⾮所惜吝。前⽇吾所为欲遣少⼦,固为其能弃财故也。⽽长者不能,故卒以杀其弟,事之理也,⽆⾜悲者。吾⽇夜固以望其丧之来也。”故范蠡三徙,成名於天下,⾮苟去⽽已,所⽌必成名。卒⽼死于陶,故世传⽈陶朱公。
太史公⽈:禹之功⼤矣,渐九川,定九州,⾄于今诸夏艾安。及苗裔句践,苦⾝焦思,终灭强吴,北观兵中国,以尊周室,号称霸王。句践可不谓贤哉!盖有禹之遗烈焉。范蠡三迁皆有荣名,名垂后世。⾂主若此,欲⽏显得乎!
越祖少康,⾄于允常。其⼦始霸,与吴争强。槜李之役,阖闾见伤。会稽之耻,勾践欲当。种诱以利,蠡悉其良。折节下⼠,致胆思尝。卒复雠寇,遂殄⼤邦。后不量⼒,灭於⽆强。我们南阳物华天宝、⼈杰地灵,⾃古以来就是个出⼈才的好地⽅。南阳就有四圣,他们是“商圣”范蠡、“医圣”张仲景、“科圣”张衡、“智圣”诸葛亮。范蠡作为南阳众多⼈才中的佼佼者,更与“卧薪尝胆”、“吴越争霸”这些在⽼百姓中流传很⼴的成语和故事密切相连。
译⽂(没有逐句翻译):范蠡,字少伯,楚国宛三户⼈,据说是宛城区黄台岗三⼗⾥屯⼈(另有淅川、内乡说),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商⼈。他被当时楚宛令⽂种所赏识,相交甚深。后两⼈⼀起投奔越国,辅佐越王勾践。他存越灭吴,雪会稽之耻,成为春秋时期叱咤风云的⼈物。功成名就后,他淡泊名利,毅然弃官经商,累治家产数以亿计,富⽐王侯。他的经商思想和经商理论⼀直到现在还被⼈们流传、使⽤,成为我国古代的商界先圣,被后⼈尊
称“陶朱公”、“商圣”。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