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为什么要给范蠡故里正名
伟大的历史人物,理应有个千真万确的、能经得起历史考验的故里
大家都知道,历代名人、大家、文人、学者都对范蠡有很高的评价,评价他忠以治国、勇以克敌、智以保身、商以治富,赞扬他是治国良臣、兵家奇才、商家鼻祖,把他尊奉为先祖、财神爷,商业理论的奠基人,赞扬他是“富好行德”而彪炳千秋的楷模。他的哲学思想、军事思想,特别是经济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改革开放的今天,研究范蠡不仅有学术价值,更有巨大的现实意义。范蠡的人生哲学、处世哲学对我们每个人的健康成长,乃至国家的经济发展、和谐社会的建设,都有深刻的启迪意义。在北京王府井商业大街上,他的“经商十八法”仍被一些名店当作商业法则而高悬店堂;在日本、韩国及东南亚一些国家,出现了研究范蠡经济思想的专业机构。前几年日本经济大学教授酒井甫先生还专门来到南阳,亲自考察范蠡故里。范蠡的形象也被搬到舞台上和屏幕上。
2015年7月无锡和上海召开的范蠡故里研讨会上,统一认定范蠡故里在南阳宛城区。之前,全国有三大说法,即徐人说、吴人说和宛城说。徐人说就是古时的定陶,今日的山东菏泽市定陶县;吴人说,即春秋时期的吴国,今江苏无锡一带;宛城三户说,又分为淅川说、内乡说和宛城说等。
曾有人根据司马迁说“范蠡字少伯,楚宛三户人”,只凭一个和“三户”近似的地名,如三公城、三户城、三户亭、三户里等,硬把某地说成是范蠡故里。也有人把范蠡乡的“乡”,说成是郡、县、乡、里等;还有人只凭某地有一祠堂,就说某地是范蠡故里。居住地和故里是不同的,故里是出生地、祖居地。
2016年3月南阳日报记者赵林蔚以《寻求范蠡,我正与时间赛跑》为题,称赞我是“带着范蠡回老家而奔走探寻”。我便自勉“退而不休志更坚,发挥余热作贡献。虽然岁至夕阳西,晚霞定能红满天”。知道范蠡坟墓确切位置的人,现只有我和唐自山(原界中18队会计,平坟时他丈量了范蠡坟的位置,并做了笔录)。
二、范蠡故里界中的多项论据
(一)界中在春秋时期到范蠡去世称三户
第一,有司马迁的《史记》《宏道日记》《游居柿录》三部史料为证。
司马迁在《史记》中说:“范蠡,字少伯,楚宛三户人。”
范蠡故里是界中的历史考证◇
孙
凤
阁
87
据考证,从春秋到战国,宛是管不住现今南阳市境内除宛城区和卧龙区以外的任何县市的。这一点就排除了宛城区以外的任何说法。我爱呼伦贝尔大草原
《宏道日记》出自《古今图书集成》。《古今图书集成》为清代陈梦雷所编,后经蒋廷锡校订,是清朝康熙皇帝钦赐书名,雍正皇帝写序,与《永乐大典》《四库全书》并列为中国古代三部皇家巨作大型
类书,是一部傲视古今中外的
巨型类书,为查古文献最重
要的百科全书,内容涵盖我国
一万五千多卷经、史、子、集
的典籍,共有五十万页、一亿
四千四百万字,内容浩瀚无比。
该书中说:明朝文学家袁
宗道之弟袁宏道(湖北公安县
长安里人,著名文学家,万历
二十年进士)于明万历三十八
年(公元1611年)到过南阳,
他在《宏道日记》中写道:“从
林水驿(今瓦店)发,过光武
故里(白水村,今叫八里铺),
经范蠡乡,宛三户也。”在该篇
日记中,袁宏道把地理位置交
代得再清楚不过了。兄宗道,
弟中道,都是著名文学家,都
是进士,其兄宗道、其弟中道,
中道也在万历三十八年到过南
阳,在《游居柿录》中写道:“从
林水(今瓦店)发,过光武故
里(白水村,今叫八里铺),
饭范蠡乡,宛三户也。”袁宏道、
袁中道都明确指出宛三户就是
范蠡乡界中。司马迁的《史记》
和袁宏道的《宏道日记》、袁中
道《游居柿录》相互佐证。
附:袁宏道、袁中道行进路
线示意图(图1)
第二,有南阳知府叶佩荪
的诗作为证
界冢①范蠡庙②
叶佩荪③
注释:
2021新年寄语①界冢:即今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瓦店镇界中村。
②庙:也有称祠的。
③叶佩荪:1731~1784年,字丹颖,进士出身,清代归安(今浙江湖州)人。乾隆二十五(1761)年,任南阳知府,后任湖南布政使等职。著有《传经堂诗文集》十二卷,《易守》四十卷,《清史列传》传于世。
④涅阳:秦汉时期南阳郡一县名,故址在今河南省邓州市东北穰东镇到镇平县侯集镇以南一带。
⑤少伯庐:即范蠡庙。
⑥三户:即界中。春秋时称三户。
⑦五湖:指界中附近的地名,即南湖(界中与施庄之间)、邓湖(在宛城区瓦店镇邓桥村内)、赵湖(新野县沙堰镇境内)、张马湖(新野县沙堰镇境内)、前后湖(新野县沙堰镇境内)。界中东门外侧的匾额为“镜开五湖”。
⑧吴宫:指吴国。
⑨楚材:楚国的人材。
⑩灵胥:吴国相国伍子胥的灵魂。传说伍子胥为吴王夫差赐死后,尸投浙江(今钱塘江),成为涛神,每天冲击堤岸,
后遂称浙江潮为“胥潮”。
图1:袁宏道、袁中道行进路线示意图
88
涅阳④古道没沙墟,
界冢何年少伯庐⑤。
故国久辞三户⑥远,
扁舟长向五湖⑦疏。
风流今古吴宫⑧怨,
霸气春秋越绝书。
总为楚材⑨能雪耻,
寒潮不必怨灵胥⑩。
第三句诗应译作“离开故国(楚国)时间久了,并且离开老家三户的距离也很遥远”。很显然,这句诗中的“三户”指的就是界中。
第三,朱翔在《有关范蠡遗迹及纪念地》中说:范蠡乃春秋时期楚宛(今河南南阳)人,他于公元前473年9月携西施等家人出三江入五湖。于公元前472年定居于今南洞庭的赤山岛,国策家用,竟很快先富起来,一“致千金”。五年之后(公元前468年)北上老家宛之三户,仍躬耕陇亩,再“致千金”。公元前465年,往宋致“陶”(山东定陶),耕作之余,且行商介入“市场经济”竟积“百万”,自称“陶朱公”,“乃三致千金”。
值得注意的是,朱翔说的是“北上老家宛之三户”,强调老家是三户不是别的“故宅也”。
第四,朱绍侯在他主编的
《中国历代宰相传略》(大象出
版社)中说:“范蠡,字少伯,
楚宛三户(南阳瓦店附近)人。”
第五,安徽著名学者魏启
鹏在《商圣范蠡研究》一书中
说:“‘蠡,宛人,祠即故宅也’。
据此认为,即以‘祠为故宅’
可信,故宅未必籍贯所在地,
范蠡籍贯以三户为是。”
此学者强调范蠡籍贯为三
户正确,故宅不一定是籍贯所
在地。
第六,周新献在他主编的
《走遍南阳》中说:“范蠡,字
少伯,宛城区瓦店镇界中村为
范蠡故里。”
第七,郭玉琨有一首诗作。
范 蠡
郭玉琨①
扁舟何处去?
浩渺费追寻。
文种非同调②,
谁知三户③心。
第八,曹文萃有一首诗作。
范蠡庙变身小说男变女
曹文萃④
扁舟漂泊五湖间,
遗庙空存白水湾⑤。
剩有西风招不得,短字开头的成语
寒烟落日苎萝山。
以上史料可作铁证:哪个
村庄春秋时叫楚宛三户,哪个
村庄就是范蠡故里。
(二)界中在范蠡去世后到
明初称范蠡乡
第一,袁宏道在《宏道日
记》写道:“从林水驿发,过光
武故里,经范蠡乡,宛三户也。”
第二,袁中道在《游居柿
录》中写道:“从林水发,过光
武故里,饭范蠡乡,宛三户也。”
兄弟二人明确写道:范蠡
乡就是春秋时期的三户,就是
现今的界中。
第三,有界中孙喜公墓志
铭为证。
界中孙氏家族在1971年出
土了一块《孙喜公墓志铭》(图
2),现存放在界中孙满坡家中,
该墓志铭的撰文者就是朱诰,
在《南阳县志·明清两代进士
表》中查到他是“明万历十四
年丙戌科进士”。制作的时间
是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
距今419年。该墓志铭写道“翁
姓孙氏,字世美,西河叟其别
号也,世居于郡之南界冢镇,
古称范蠡乡焉。……翁貌朴而
中有泾渭,每为里闾人排难解
纷,人亦无不推伏翁……”
注释:
①郭玉琨,河南南阳市人,中华诗词学会理事,河南诗词学会副会长,南阳诗词学会会长,《南阳诗词》主编。
②同调,志同道合的人。
③三户,这里是指代用法,用故里指代范蠡。
④曹文萃,字致庵,清代河南新野人,著名诗人。
⑤白水湾,在界中村李靖庄,有遗迹。
89
90
接舂陵”;东门外侧是“镜开五湖”;西门外侧是“淯水锦带”;东北门外侧是“紫气东来”;西南门外侧是“荆山映辉”共9块匾额(图4、5、6)。这些匾额,现在能到的仅4块,其他下落不明。“古范蠡乡”匾额从前在界中小学门前的大坑里放着,妇女们常在上面洗衣服,我也曾在上面洗过脚,后被孙道魁先生做红薯窖盖,“文化大革命”时孙先生藏在自家红薯窖中,得以保存至今。
这块匾额的制作还有一段故事。清乾隆二十七年(1763),距今252年,乾隆帝微服私访,途经界中,夜宿界中南门外西
侧华严寺内,寺中住持古道热肠,见客人精神欠佳,亲手熬制姜丝香醋茶以祛风寒,次日
乾隆龙体康健,行前重金答谢,主持坚辞不受,乾隆深感此地民风淳朴,遂手谕“免除界中三年赋税”和“古范蠡乡”四个大字,一不小心却将“界冢写为界中”。皇上一言九鼎,从此就易名为“界中”至今。原称界冢是因为界中位于南阳县与新野县交界处有一冢子,该冢子就在范蠡乡,故称“界冢”,清乾隆二十七年,改称“界中”。
以上四项论据,足以证明范蠡故里就是古称范蠡乡的界中。
(三)界中就是范蠡故里
第一,有《水经注》和清
该墓志铭明确说明界冢镇古称范蠡乡(是村庄名)。人们可能要问,既然是孙喜公的墓志铭,为什么要写这么多的范蠡的品德和事迹呢?这是因为该墓志铭重点是在赞扬孙喜公住在范蠡故里,他学习范蠡身体力行,学得特别好。教育后人要像孙喜公一样学习范蠡。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据《南阳界中孙氏族谱》记载,孙喜是界中孙氏始迁祖孙和的六世孙,始祖至六世一直居住于界中,其坟墓坐落于界中西南1000米,原孙氏墓园,1971年平坟时,在孙喜坟墓中挖出《孙喜公墓志铭》。该墓志铭是孙喜的儿子孙承文敬制的(图3)。
第四,有“古范蠡乡”匾额为证
1995年4月29日新瑞和国真两位先生在《南阳日报》上发表题为《范蠡故里新考证》文章中说,在界中村11组村民孙道魁家中,发现一块石匾额,上面刻着“古范蠡乡”四个大字,落款为清乾隆二十七季(年)桂月立。该石额于2005年由于金献主任征集,现保存在南阳市宛城区党委宣传部。旧时界中六个寨门上都有匾额,南寨门的外侧上下有两个匾额,上面是“范蠡故里”,下面是“古范蠡乡”;内侧为“御道长乐”;北门外侧为“金华旧址”,
内侧为“气图2:孙喜公墓志铭拓片
91
励志大全
朝光绪《南阳县志》为证。郦道元《水经注·淯水》 载,“淯水左右,旧有二澨,所谓南澨北澨者”。清光绪《南阳县志》记载,“县南四十里有北澨山,亦称蔓荆山,沙
体少石,左濒淯水,跨南阳新野之界,当为汉代宛与淯阳之界也”(图7)。大家都知道蔓荆山就在界中对河的新野县辖的沙窝村,界中西南寨门门额为“荆山映辉”; 界中也正处在汉代宛与淯阳之界(淯阳,古地名,在卧龙区英庄镇大胡营村,距界中西十里)。
第二,有《清光绪年间南阳县境全图》为证。
最近笔者又查看了《清光绪年间南阳县境全图》(部分),在该图中界冢地名右下方明确标着“范蠡故里”四个字。
第三,在逵富太所著的《界中
是商圣范蠡的故里》文中写道:民国时界中南寨门上方还有一石匾,白底红字,上书“范蠡故里”四个字。
第四,原河南省省长助理孙泉砀于2016年3月30日中午在南阳森林半岛酒店接见于金献、赵宗礼、孙凤阁、齐英杰四人时,他说:“1985年,我任南阳地区宣传部副部长主抓文化工作时,曾通过文化局长任积泰指示文化局副局长王建中到界中寻访我小时候看到的“越大夫范蠡故里”匾额,没有到,我建议他到界中东门外的小石桥看看,结果拆桥时发现该匾额。送往博物馆。建中送我两张拓片。后来,拓片不慎丢失,你们去建中问明下落。”这一横匾至今下落不明。
第五,界中私塾课本上印有一首民谣:“川林巍巍,淯水泱泱。唯我家园,范蠡故乡。”
第六,袁海东同志所著的《中
州名镇钢瓦店》上记述,“每到清明
图 3:孙凤阁手抄孙喜公墓志铭
图4、5:界中南、北寨门碑额“古范蠡乡”
“金华旧址”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