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行》优秀教案
《山行》优秀教案「篇一」
目标预设: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三个生字“径”“枫”“霜”,能说出诗句中“坐”、“于”的意思。
3、体会诗中所描写的秋以及诗人对秋天、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重点、难点:
体会诗中美的意境,获得审美的愉悦。
教学过程:
一、学习生字、了解秋天。
1、用换部首的方法学习生字。
指导学生观察上面一行与下面一行字有什么异同,然后再教学书写方法,最后指导学生读音上的区别。
2、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板书:秋天)
3、对啊!“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这“橙黄橘绿时”指的就是绚烂的秋天。
4、你觉得秋天什么最美?(学生讨论,教师适时加以引导,可以描述,可是吟诗,也可以歌唱)
二、设计情境,导入古诗。
1、在这绚丽的秋天,正是登山的好季节,我们不妨跟着作者一起到山中去行走一下,感受秋天的美吧!(板书课题:山行)
2、出示古诗,学生自由读。
3、初步说说,读了这首诗,你发现秋天的山上怎么样?或问秋天的山上都有些什么?
三、品读古诗、感悟秋天。
(一)远上寒山石径斜
1、师:深秋时节,当我们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向山上爬行,此时你看到满山枯黄的树枝杂草,你会有一种什么感觉?
生:一种荒凉的感觉。
生:看到树木枯黄了,光秃秃的山,让人感觉冷嗖嗖的。
(师:所以叫秋天的山叫寒山。)
2、顺着学生回答引出诗句“远上寒山石径斜”。
3、读好诗句。
(二)白云生处有人家
1、这弯弯曲曲的山路一直通向哪里呢?我们顺着山路往上看看,你看到了什么?(出示图片)
生:我看到了白云。
生:我看到了山很高,都高耸入云了。
生:我还看到在山顶上隐隐约约还有几户人家居住在那儿。
2、看图体会:有白云的地方是什么样子的?
生:虚无缥缈,就像是人间仙境。
3、那几户人家就住在那如仙境般的白云生处,你们想不想到他们家去看看,去做一回客?
生:想。
(三)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正当我们意犹未尽地赶去做客的时候,我们乘坐的马车却突然停了下来?是什么美丽的景吸引住了诗人?(学生随意说说)
2、那我们也下车跟着诗人去看看吧。听!诗人正在吟诵这两句诗呢!谁来读一读。(指名
读一读)
3、读了这句诗,教师点拨:在这里“坐“是”因为“的意思,“于”指的是“比”。然后问学生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学生自由朗读,独立思考)
(1)诗人是因为喜爱什么才停下了车?(枫林)
(2)秋天的枫叶是什么颜的?我们闭上眼睛想一想这不是一片枫叶,也不是一棵枫树,而是一大片的枫树林,红得像火一样的枫树林,在晚霞的映照下更加绚丽,更加红艳。告诉我,看到这么美的枫树林你们喜欢吗?
(3)此时此刻,我们不禁会想到春天那满山遍野的红杜鹃来,与它相比,实在是逊不少,难怪诗人会吟起这句诗——(学生齐读霜叶红于二月花)
(4)师:这么美的景你想用什么方法来把它留住?
生:我要用数码相机把它拍下来,然后放在自己的相框里。
生:我想写一篇最优美的作文来描写它。
生:我想用画笔把它画下来。
四、吟诵古诗、加深理解。
1、指名有感情地吟诵古诗,并谈谈:读了这首诗你想说些什么?
2、一首《山行》让我们领略到了秋天的美,那你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板书唐杜牧)你还知道他哪些诗?(清明)
3、古诗的魅力可真大呀,让我们一起来吟诵这首杜牧的《山行》。(学生一起吟诵)
山行描写了哪四种景物《山行》优秀教案「篇二」
设计思路:
古代教育学家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这句话在今天有很大的意义,因为古诗语言精炼,意境优美,引导学生学些古诗,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山行》描写了诗人行走在深秋时节的山中看到的美景。教学时将多媒体课件与古诗巧妙融合,使课堂充满灵动的气韵和优美的意境,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古诗词的魅
力。在学习的过程中,以读为主,引导学生从读中感悟、读中品情,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学习的方式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独特体验,关注学生对古诗的积累,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大自然中的美丽景的热爱,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